「找回最初聽音樂的純粹和熱愛。」
幾個星期前自發組了一個家庭車隊,第一次用上了 Apple Music,我就被完全驚艷到了。
1. 音質超好
(耳機:AirPods;對照組:網易云黑膠會員;環境:夜晚安靜的房間內)
「一首歌仿佛變成了一幅畫,各種繽紛的色彩在眼前炸開,你會注意到從未得到關注的配樂之美。」
我第一次意識到 Apple Music 與網易云的音質差別,是在 Lady Gaga 的 I’ll Never Love Again (Extended Version) 這首歌里。聽到大概 1:50 的時候,首次進入的重低音鼓點讓人不由得產生了一種振聾發聵的感覺。
那個時候的鼓點,就像是一下一下敲擊在聽者的心房上,震耳欲聾。
突然發現,原來這首歌竟然這么好聽。
▲ I’ll Never Love Again (Extended Version). 圖片來自:Apple Music
之前這首歌給人的好感主要建立在歌者娓娓道來的動人聲線之上。但是聽了 Apple Music 的版本后才恍然發現,背景中有這么多樂器的聲音,那些樂器對于烘托歌曲氣氛,起到了這么大的作用。
原來鼓點在 Lady Gaga 如泣如訴的歌聲中,配合得如此和諧完整,水乳交融。尤其是幾個重重的鼓點,每一擊都像是要將痛失所愛的心情敲進聽者的心里。
為了驗證這種感覺,網易云的版本也在隨后被仔細聽了一遍。
在對比之下,網易云的版本更多的是每一個部分都有主聲線和副聲線。在開頭,伴奏的存在感比較強;在人聲進來后,伴奏的存在感立刻就被削弱了,成為了一個隔著薄膜的背景音。
伴奏給人的直觀感受是能聽到,但是存在感不強、不清晰、沒有重點。
而且,這一版本的 1:50 處的第一聲鼓點感覺不如 Apple Music 的震撼、渾厚,并且隨后的重鼓點都作為 Lady Gaga 的陪襯而存在。在歌曲中,Lady Gaga 的聲線才是最重要、最主要、最突出的部分。
▲I’ll Never Love Again (Extended Version). 圖片來自:網易云音樂
然而,聽歌過程中我感覺 Apple Music 認為伴奏和人聲一樣重要。在某些人聲沉寂的時刻,甚至會讓配樂短暫地占據主導,而在副歌處則讓人聲和鼓聲處于基本平等的地位。
不得不說,這樣的方式以沉穩厚重的鼓聲,很好地托起了 Lady Gaga 醇厚有力的聲線。兩者交相輝映,互相成就,有種各美其美的體驗。
不是說網易云突出人聲的處理方法不好,而是與 Apple Music 比起來,網易云的效果就有點落于下風了。
在其他風格的歌曲中,我也選取了傳唱度較高的 Coldplay 的 Yellow,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主題曲 Young and Beautiful,以及 Camila 的 Never Be the Same 這幾首曲風不同的歌曲作為參考。
這些歌曲都不同程度地展現了和國內音樂 app 不一樣的感覺,讓人有耳目一新的體驗。
▲Yellow, Young and Beautiful, Never Be the Same. 圖片來自:Apple Music
用其他音樂 app 聽歌,就好像沐浴在雨中,除了浩大的雨聲,你很難察覺到其他細微的聲音。但是使用 Apple Music,就像在雨后的叢林里散步,雨水滴答、蟲鳴鳥叫,所有的聲響都渾然一體、此起彼伏,創造出了更好、更清晰、更讓人耳目一新的體驗。
這種層次和氛圍感的營造在 Camila 的 Never Be the Same 中達到了頂峰。這首歌曲采用了多種樂器進行伴奏,節奏強烈、音效多變,Apple Music 完美地將 Camila 嗓音的變化、迷幻、慵懶和迷人表達了出來。
同樣是在 1 分鐘左右的副歌處,戴上耳機,能明顯地感受到網易云和 Apple Music 的不同。前者的歌曲是平面的、橫向的變化,后者是立體的、縱深的變化。
要說的話,網易云大概是 2D 的高德地圖,而 Apple Music 就是 4D 的重慶道路。
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我從沒想過這首歌還能更 好 聽。
2. 界面簡潔清新
「無廣告無開屏無彈幕無名字奇長的歌單,聽就完事兒了。」
▲國內音樂 app 封面。圖片來自:網易云音樂、QQ 音樂
QQ 音樂一直為純聽黨所詬病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功能太多。
首頁上、中、下三個橫排功能欄,總計 13 個導向,播放器的基本功能 ——「我的(歌單)」卻被放在最角落。更不用說彈幕、皮膚、編輯甄選之類的,信息過載,看得人眼花繚亂。
網易云音樂的氛圍比較安靜,對原創音樂人也十分友好。但是最近有趕超 QQ 音樂的勢頭,歌曲播放頁的小按鈕越來越多。在曲庫上有時也被 QQ 音樂甩開一條街 —— 一些華文歌曲還是沒有版權(說的就是周董)。
▲國外音樂 app 封面。圖片來自:Apple Music, Spotify
Spotify 除了貴基本沒毛病,曲庫豐富、界面酷炫、算法全球第一…… 但是沒歌詞,這是十分違背國人聽音樂習慣的一個痛點。
看多了國內信息量滿滿的音樂 app,在對比之下,Apple Music 的封面、歌單名稱、歌單配圖簡潔到可以用「簡陋」來形容。
▲歌單頁。圖片來自:Apple Music、網易云音樂、QQ 音樂
3. 和 iOS 原生態融合度高,且 Android 也能用
Apple Music 在 Android 手機也提供下載使用,因此不存在換系統后歌曲丟失的情況。
此外,找 Siri 放歌再也不用說長長的一串「嘿 Siri,打開網易云音樂 / QQ 音樂播放 Sugar」,只需要和 Siri 說一聲「嘿 Siri,播放 Sugar」,即便是在鎖屏界面也能成功播放歌曲。
也可以在開始健身的時候,對 Siri 說「播放健身的歌曲」,Siri 就會自動打開 Apple Music,播放相關的歌單。
▲ Siri 喚出界面.
4. 費用極為親民
「只要轉發本文章死纏爛打找 5 位朋友上車,既能聯絡感情,又能 30 塊縱情傾聽。」
家庭成員可共享 Apple Music 會員,一年 6 人 180 元,平攤下來一人只要 30 元,還有比這更香的嗎?學生的月費甚至低至 5 元。
▲費用截圖。圖片來自:網易云音樂、QQ 音樂、Apple Music
不過,在采訪了兩位朋友之后,我得出的結論是如果 Apple Music 想要在中國市場上分一杯羹,要走的本土化道路還有很長。
友人 Z:對動漫、日劇情有獨鐘,偏愛日文歌
Z 坦言,他選擇音樂 app 主要看的是該 app 是否有足夠多的日文歌曲,尤其是動畫的 op(opening,片頭曲)和 ed(ending,片尾曲)。
以讀者們較為熟悉的《神奇寶貝》主題曲めざせポケモンマスター(目標是成為神奇寶貝大師)為例,在國內的兩個 app 中,都有松本梨香演唱的原版。
而 Apple Music 國區則只有 CAO 于 2015 年獻唱的版本。
對于因為一部動畫而愛上一首歌的人來說,歌手的不同會讓歌曲聽起來「沒感覺了」。
他在使用了 Apple Music 一段時間后表示會將 Apple Music 作為補充,平時聽歌的主力還是 QQ 音樂,因為「歌曲更熟悉、曲庫豐富,而且提供歌詞翻譯」。
▲搜索結果。圖片來自:網易云音樂、QQ 音樂、Apple Music
友人 C:追逐熱點,口味多樣
由于喜歡看綜藝,對于一些在綜藝中翻唱的歌曲,C 有自己的偏好。她對于歌曲原唱并不十分感興趣,更喜歡聽不同的歌手對于經典歌曲的新演繹。
以最近大熱的綜藝節目《創造營 2021》為例,在三個音樂 app 中,QQ 音樂版權最多,幾乎能找到所有歌曲的 live 版本。而網易云音樂基本上只有翻唱,Apple Music 更是「查無此歌」。
因此 Apple Music 從來就不在她的選擇里。
▲搜索結果。圖片來自:網易云音樂、QQ 音樂、Apple Music
此外,偶爾加載慢也是 Apple Music 徹底融入中國市場的障礙之一。
總結:
總的來說,Apple Music 作為一個還在發展中的 iOS 原生 app 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說不能調整歌詞字體大小,部分歌曲沒有滾動歌詞,對于小眾歌手和歌曲、翻唱等受眾較少的歌曲收錄不多,歌曲版本較少等。
不過,便宜好用,音質超絕,界面清新,歐美港臺曲庫豐富的 Apple Music 還是一個值得入手的潛力股。
而且,作為一個普通的、偏好歐美歌曲的聽眾,在處理完網絡和生活中鋪天蓋地的信息后,打開 Apple Music,選擇一個名為「純粹 專注」的歌單安靜地聆聽,可能是一天中最愜意且私密的時刻。
轉戰 Apple Music 可能是我今年在電子產品上最為成功的嘗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