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整治娛樂圈和網絡環境的大元年,不少人認為掌握了流量,握住渠道就是找到了財富密碼,畢竟前有明星后有網紅一次又一次向大眾證明,網絡的熱錢有多好撈。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有同感,以前老師問學生你以后想做什么?孩子會回答科學家、老師、作家等等,現在再問孩子這個問題,可能網紅、明星或者idol的出現頻率會很高。
近日,坐擁700多萬粉絲的網紅郭老師的某音賬號被封禁,這一話題瞬間沖上各大熱搜榜,引起網友廣泛熱烈討論。
在抖音號被封后,郭老師在微博等其他平臺發出申述,很快其他平臺賬號也接連被永久封禁。隨后,同樣擁有千萬粉絲的“鐵山靠”“勝仔”也立馬發出了暫時引退說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被封禁前,郭老師別名又稱“郭子”,原本是90后,但卻常被嘲長相像四五十歲,一開始是在某短視頻平臺做“吃播”,后來碰上一次“獼猴桃”事件,因為吃獼猴桃的怪相鬧劇一舉使郭子徹底火了。
從此開始郭老師一路走紅,粉絲也從幾千、幾萬到超700萬,觀看直播的人數和禮物都水漲船高,郭老師到某地旅游,甚至像明星一樣引發公共交通擁堵等問題,可見多么紅極一時。
那么這么受大眾歡迎的網紅,為什么會突然翻車呢?
一方面是自己禍從口出。郭老師躥紅后發現自己爆紅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大眾審美疲勞,突然想審丑,正如一次采訪中郭說的,“人們要審丑,我就丑給他們看”。
于是郭子通過每天和不同的人物直播互動創造話題,來維持熱度,“郭言郭語”的說話方式也創造了很多網絡熱詞,例如“迷hotel”、“集美”等。
加上碰巧撞上國家大力整治網絡政策,先是一直對娛樂圈的各個觸及灰色地帶的名人進行清點,再是對網游等一系列娛樂行業進行青少年分類查看等規范,現如今網絡環境審丑趨勢開始越來越擴大的情況下,嚴重違反了維護健康向上網絡環境的要求,還荼毒了很多青少年的社會價值觀,國家也只能順勢出擊,重重打擊這一審丑潮流,首先就拿“郭老師”開了刀。
郭老師冤嗎?其實不冤。審美走向外貌焦慮絕不是正確的引導方向,但是像郭老師這樣的審丑也是另一個極端。文化多元和包容性應該建立在平等、健康的基礎上,而不是各種大肆渲染焦慮,讓網友失去判斷正常的風向標。
審丑也是另一個極端。文化多元和包容性應該建立在平等、健康的基礎上,而不是各種大肆渲染焦慮,讓網友失去判斷正常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