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財務自由,可能大家想要問的一般都是:財務自由需要多少錢啊?
是不是有個500萬,1000萬,然后躺在家里什么都不干,這就是財務自由了?
并不是這樣啊。
你看那個沃爾瑪超市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成為世界首富之后,依舊是每天4點半起床,玩命的工作。
躺著,不是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正確的定義應該是:你不用為了錢,去做那些對你人生沒意義的事情。
比方說有人給你一個月1萬塊,讓你天天陪人喝酒去,這種工作不要也罷。
因為做這種事,純屬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基本就一條路徑,我總結了6個字:先工作,再投資。
我們先說說工作。
我們普通人賺到的第一桶金,多數都是通過工作賺來的。
只要你不是富二代,工作對你就無比重要。
那要如何在工作中賺到更多的錢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工作的本質。
我們所處的是商業社會。
在商業社會中要創造價值,就是把產品做出來,然后賣給客戶,就是這個過程。
所以商業社會中最重要的就是抓兩頭,一頭是產品,另一頭是客戶。
要么,你能制作出一個別人做不出來的產品,要么你有本事把產品賣給客戶。
好,我們先說說第一條路:創造產品
舉兩個例子。
我一個前同事,我倆一起入司的。上班那會,我們下班了都出去玩玩啊,聚會啊,什么的。他就天天在家敲代碼。
后來才知道,他自己開發了一套智能客服系統。
由于他開發的那玩意太牛了,后來就辭職出來創業了,現在已經是智能客服市場的NO1了。
現在融了3輪資,妥妥的資本市場獨角獸,眼看要上市了。這種就是把握了產品端。
我還認識一個新東方出來的英語老師,他的考研英語課程我體驗過,就算是英語文盲學了3三個月,考研都能過線。
他把每個題型都總結出了非常實用的打法。
比方說大作文,他就讓我先我先練字,練那種特別乖的字體,那種字體寫出來之后,一看就是個愛干凈的人寫的。
因為他總結了,評卷老師會給愛干凈的人打高分,哪怕內容很一般都不要緊,因為愛干凈嘛,品行一般都不會太差。
他這種也是把握了產品端。
大到一套客服系統,小到一節英語課,你能做出別人做不出來的并且客戶喜歡的產品,這就是獨特價值了,在社會上就永遠有競爭力。
當然,做產品,是很難的。
沒關系,還有另一個要點可以抓,那就是:客戶關系。
大家要知道一個基礎概念:獲取信息是有門檻的。
比如,在我老家,一個十八線小山城,山清水秀,啥也沒有。
有個我認識的小伙子,學歷是初中畢業。
他發現雖然老家那什么都沒有,但是有一樣東西不是不錯的——本地蜂蜜,質量很不錯,因為空氣好嘛。
于是他開始惡補蜂蜜相關的知識,聊起蜂蜜,他能滔滔不絕和你說半個小時。
然后他開始賣蜂蜜,在旅游區門口支個攤,外地游客免費試吃,加微信,在微信上給游客做蜂蜜知識科普。
因為他講的很耐心,蜂蜜質量確實也很好,所以很多外地的游客都成了他的鐵粉,還幫他宣傳。
去年我和他聊天時,他說,他現在一年的收入已經是二三十萬了。
十八線城市,一年二三十萬收入,他周圍的人都是一年三、五萬的收入。這就是客戶關系的力量。
由于獲取信息是有門檻的,所以誰都不可能成為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專家。
因此,大家在選產品的時候,就需要靠譜的人來提建議。
如果你又靠譜,又專業,還有辦法讓別人認識你,那你就擁有了這條客戶關系,也就擁有了不可替代性。
這條路,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可以走的路。
只要你平時的工作是在接觸人,就可以這么干。
每接觸到一個人,就以誠相待,以專業示人。
慢慢的,你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不可替代。
總結一下,要么你掌握了產品端,要么你掌握了客戶端,哪怕這個時候你沒有很多錢,其實你已經很自由了。
因為你每天忙的事,都是對你有意義的事。
而且,你一直在做這種在社會中很有競爭力的事,不賺錢是不可能的。
哪怕你最終沒有去創業,一直在公司中工作,也會成為公司中必不可少的人,老板會給你很高的薪水。
因為怕你跑了。
30歲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明白,你這輩子到底想做什么。
說完了工作,我們再說說投資。
投資中的這個“資”字,指的是資產。
我們平時說一個人很有錢,并不是指他家里有很多現金,而是說他擁有很多資產。
我們面前有幾種資產,包括:
股票,房子,債券,現金,還有黃金、石油這些大宗商品,還有車子、手機、包包這些消費品。
投資,其實就是把你的錢,給股票分一點,給房子分一點,給車子、包包分一點等等。
不同的資產,有不同的增值能力。
在美國著名學者杰里米 西格爾的著作《股市長線法寶》里,他統計了美國各類資產200余年的回報。
在美國,股市的長期回報在年化10%左右。
債券的收益在5%左右。
黃金在3%左右。
而直接持有美元,沒有收益。
在中國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中國股市,長期年化收益大概在10%。
債券在4-5%左右。
而房子呢,在房主不炒的大背景下,一二線城市的房子大概也能獲得至少5%-8%的收益。
持有現金的收益也是0。
而奢侈品、消費品,從你買到手那一刻,就開始貶值了。比如你買一車,買的時候20萬,第二年也就值15萬了,第三年就是10來萬塊錢。
所以一畢業就買車,絕對是自殘行為。
我們常規的概念中,錢就是指現金,對吧。
但是,現金是所有資產品類中,極其差勁的一種。
福布斯排行榜上,那些大富豪的錢,很少是拿著現金的。95%以上錢都是以投資的形式存在的,而且是可以快速增值的資產為主。
比方說,股神巴菲特的錢,95%都是他公司的股票。
但是,我們的工資一般都是給你發現金,對吧。
你把現金買成啥,就決定了你啥時候能財務自由。
如果你把你的現金都花了,比如買成車車、包包、香水、衣服,這種持續貶值的產品,那無論你賺多少錢,都是沒辦法財務自由的。
舉個栗子,美國有個大哥叫愛德華茲,他在2001年的時候中了2700萬美元的大獎。
同志們,20年前啊,2700萬啊,美元啊,花十輩子也花不完啊了。
但是人家買完豪宅之后,又買了上百輛豪車,在他家門口停了幾排。
搞得他家鄰居說,隔壁是不是搬來一家4S店啊。
后面他又買私人飛機,還買了好幾匹賽馬,還有各種奇葩的嗜好,具體細節就不說了啊。
不到5年,就把所有錢都花光了,還欠倒欠別人一百多萬美元。
最后,50多歲,身無分文,在鄉下孤獨的死去。
這就是一個一夜暴富但是不懂投資的人的結局。
可見,光有錢是沒用,還得懂得投資,懂得資產配置才行。
不然有多少錢都會被你花光的。
那我們應該如何配置資產呢?
美國著名基金經理彼得林奇,在《彼得林奇教你理財》這本書中提過一個比較簡單的配置策略。
年輕人最應該配置的第一項資產,就是你的第一套住房。
在你的錢還不夠買第一套房子的時候,可以先學習定投指數基金,慢慢攢資產。
所謂指數基金呢,你就可以把它理解為:基金公司把股市中最大最好的那些公司的股票,打個包賣給你。
隨著你買的基金持續的增值,你攢錢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等錢夠了,先買第一套住房。
之后賺的錢,則可以繼續定投指數基金,持續讓你的資產增值。
有同學可能會問:增值到什么時候是個頭呢?
答案是:永遠沒有盡頭。
你見過哪個有錢人,有了500萬、1000萬之后就說,我不需要我的錢增值了哈,就這些就行了。
凡是真正掌握了投資知識的人,是不會畫條線告訴自己:這就是財務自由,不用再往前走了。
掌握了財富的密碼之后,你只會越來越富,雪球只會越滾越大。
當然,指數基金定投,還是有些細節需要掌握的,上來直接無腦買入肯定是不行的。
下一期我再詳細講一講。
總的來說,哪怕你現在手頭的錢并不是很多,但正確的投資之后,依舊讓你過的比之前更好。
也可以讓你的下一代站在更高的起點上開始他的人生,這也是學會投資另一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