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170 的個子,不做(手術)人生就沒意義了啊!”20歲的唐超以一個“腿友”身份向記者慨嘆道。
“腿友”是已做過或正準備做斷骨增高手術(又稱“肢體延長手術”)的人們相互之間的稱呼,也有的稱“斷友”,因為這項手術的根本原理是先將骨頭拉斷。
增高術前人為制造的“骨折”(圖源:視頻截圖)
唐超進一步解釋說,因為自己生活在北方,關于身高的自卑感幾乎是“與生俱來”的,他感覺“走在路上,路過的人幾乎都比自己個頭高”,這種壓力讓他“抬不起頭”,更讓他感覺自己前20年人生“做啥啥不順”。
上了大學后,唐超發現,身高焦慮不僅來源于地域,更來源于同齡人之間,“00后個個都很高”,他焦慮于自己20歲了沒談過對象,并認為這源于自己的身高太矮:“人家(女生)在大學表白墻上都是要求個子180以上”。
唐超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腿友”“斷友”們。
唐超生活在河北保定一個縣,母親的身高不到一米五,父親不到一米七,在他看來,自己能長到一米七,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
而現在,他一心想通過做手術以改變命運,他認真地說:“用一副170的身體去考慮考大學、追女生,都是沒有意義的。”
唐超打算去土耳其做增高手術,他正在“想盡一切辦法”為它做準備,包括但不限于省下教材費、伙食費,盡量不外出,不娛樂,不聚餐,“等我畢業了,就花半年待在家里勸父母同意。”他計劃著。
唐超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腿友”“斷友”們。
他加入了十幾個線上群和論壇,很快發現,和他一樣困在身高焦慮泥潭里的人,比想象中更多。
某自稱“微創”手術群里,大家正聊著長高的“手術方法”
南風窗記者看到,在一個被標記“男生多”,以“增高”“身高”為關鍵詞的300人級QQ群里,幾乎每一句交談都滲透著焦慮、自卑,他們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他們大多提到自己“骨骺線已經閉合”,這意味著,自身的生長激素的作用不可能再為身高提供任何貢獻。
在這里,男生因“不夠高”產生的焦慮與恐慌,絲毫不亞于女生對身材、皮膚、年齡的焦慮。
當談及自己的初始身高,他們中的多數人會把“早上”“晚上”分開來,早上通常比晚上要高1-2厘米,剛洗完頭要高0.5厘米,打上發膠的話,這個身高可以持續到晚上。
大家躲在匿名賬號背后談自己的“理想身高”,以及連帶著的“理想人生”,比如戀愛,結婚,生子,找回真正的“自信”和“尊嚴”……一切的一切,都僅與身高掛鉤。
群友們傳的一張男女“標準”身高對照表
2006年10月,我國原衛生部明令禁止了將斷骨增高手術用于“醫療美容項目”。《衛生部關于加強“肢體延長術”管理的通知》中明言:“肢體延長術(俗稱斷骨增高術)是一項有創傷的疾病治療技術,存在較高的醫療風險,如不嚴格掌握適應癥,將會損害人民群眾的健康。”
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對接國外如土耳其、韓國、美國等的中介平臺,甚至還有少部分國內醫生與機構,在隱秘角落里窺伺著那些因身高而產生的焦慮與欲望,為人以增高為目的施行肢體延長手術,而無視它的傷害與風險。
01
“只要是站起來干的事我都沒信心”
“我覺得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我要做這個。”一個深夜,正準備未來辭職去越南做手術的林桐在QQ群里說。
上學時候,林桐最大的愿望不是考一所好大學,而是能長高一點。高1米66、體重不到110斤的他“因為身高被欺負過,被多個女生拒絕過,被增高醫院騙了多次”。
多年來,林桐一直穿著7cm的增高鞋墊,走路不舒服,但他沒有勇氣穿平底鞋出門,“反正只要是要站起來干的事情我都沒信心了”。
《少年謝耳朵》第二季
后來到四川上大學,林桐暗暗對比,發現自己的身高在全班排倒數第二,“一談到身高我從來都是借故走開”,身邊有人調侃他不夠高,林桐回去后會躺在宿舍床上,眼淚不能自已地往下流。
他反思自己是不是太“玻璃心”了,也嘗試過說服自己“能力比外貌重要”,但發現自卑的刺早已深深嵌在心里頭,在很多不經意的瞬間會被猛然拔出。比如,在招新宣講會的時候,導師指著兩個女生,隨口說了一句“那個誰(林桐)還沒她倆高呀。”他感到了打擊。
對他而言,增高手術更像是為了治療自己的心理疾病。
專家表示,對正常的身體某一個器官,過度擔憂,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甚至反復整形,這個在心理學和醫學上有一個詞叫體相障礙,這是一種心理疾病,最好的方法是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圖源: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截圖)
“為了治這個病,我花了四年多的時間來湊夠手術的成本。”林桐了解到,越南是目前手術恢復時間最短的——所謂的恢復期,就是等待雙腿長高的“延長期”。
即便在這四年內,他已經找到了互相中意的女友與一份還不錯的工作,但他依然決定辭掉工作,以出差為借口,瞞著女友和家人去東南亞做手術,總價不到20萬,他已經交了定金1萬元人民幣。
由于不能告訴親朋好友,林桐加入了5個線上群,企圖在人群中為自己尋找精神支柱。他詢問曾在十多年前就在國內做完手術的“老人”周可群,手術后是否還能運動?周可群告訴他,“對運動性能非常在意的話,建議別超過6厘米。”
2007年冬天,彼時25歲的周可群在北京一家私立的“肢體延長機構”做了增高手術,大小腿一共延長了7厘米。
“疼痛比想象中更劇烈、持續更久”,延長期神經被拉扯,連帶著肌肉一起疼,整整一年半,他每天不得不睡上12個小時,一到晚上,酷刑就開始了,“不吃止疼片根本沒法入睡,睡一會兒就疼醒”。
再一次觸碰到地面時,站立和走路帶來的疼痛“不是斷骨部位的軟骨銜接處,而是肌肉和韌帶。”
群友分享的自己做過手術后的痕跡
直到逐漸恢復走路,周可群開始感覺自己的雙腿偶爾僵硬,比如,和一群高中生一起打籃球。“他們都比我矮大概半個頭到一個頭,我可以和他們一起跑場,但他們的步伐比我穩得多,他們可以靈活地跳躍,但我甚至不敢攔球。”周可群說。
又比如,在搬東西、爬樓等需要牽動更多腿部肌肉的活動方面,周可群明顯感受到力不從心,“好像腿不是自己的”。而這種僵硬和拉扯感,在他前幾年過了30歲后愈加強烈。
這些年,他反思過多次:“難道增高了,人生難度就會降低嗎?”
02
“你的焦慮,我們懂”
“斷骨增高術”的原理,是先通過外科手術在骨骺線處打開,安裝一個外固定器,每天調整這個外固定器刺激軟骨細胞再生,讓骨骼再次生長,達到一定高度后,再做一個二次手術將固定器取出來,讓身高固定。
在實施斷骨增高手術時,外固定“增高器”的鋼針要穿透患者的雙腿(圖源: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截圖)
然而,北醫三院一位骨科學主治醫生王大夫對記者表示:骨頭被拉斷后,“人體的血管、神經還是連著的,如果為了增高而去打斷原本健康的骨頭,使骨頭被迫不斷延長,血管、神經生長可能跟不上,便可能出現骨頭愈合不良或畸形愈合等問題。而且,人體下肢的力線被改變后,長期來看骨關節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會明顯增高。”
而將斷骨延長肢體的手術原理應用于人體增高,利用的是人們不滅不息的身高焦慮。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男生身高170以下是一個怎樣的體驗?”矮個子男生們在回答區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分析點贊最高的50個回答(圖源:谷雨數據)
據統計,在男性用戶占多數的虎撲論壇上,關于“身高”的帖子在2019年一年內就達到了8.4萬條,對于身高的討論熱度可見一斑。
一個境外的“肢體延長論壇”上,亦匯集了世界各地對于身高充滿焦慮的人。
有人感慨“世界上沒有比長高幾厘米更讓人渴望的東西了”;有人自稱活在一個人均180 的國家,想要增高到190厘米,因為自己的父親和哥哥都比他高2厘米;有人忿忿道“現在不是2008年了,女人們都想要人群中前5%身高的男人,而不是前25%-30%。”
一個國籍未知的用戶發帖問:“已經187cm高的我執著于做增高手術,是不是太走火入魔了?”
各式通向境外的增高機構平臺,更潛伏在渴望長高者的心窩處,瘋狂生長。
在一家名為“WANNA BE TALLER”的土耳其醫療中介提供的中文“患者指南手冊”里,對“斷骨增高手術”做出的定性是“基于美容目的來增加患者身高”。
他的同齡群友陳鋼也是花了150萬在美國做的,從171cm增高到了178cm,剛做完時,陳鋼很激動,“以前被人‘秒(殺)’,現在秒人。”
03
手術價格不等,可能相差百萬
2019年9月,李楠在自己20歲那天在美國做了手術,大腿延長了5.5cm,小腿3.5cm,加上路費、住宿費,花了近300萬人民幣。
他的同齡群友陳鋼也是花了150萬在美國做的,從171cm增高到了178cm,剛做完時,陳鋼很激動,“以前被人‘秒(殺)’,現在秒人。”
在美國和在東南亞國家做手術,價格的層級差次是百萬級別的,土耳其最便宜,據傳20萬不到就能做。
網傳的一份俄羅斯增高手術機構從手術到護理的介紹word文檔,手術費用宣稱為135萬人民幣
一家韓國“肢體延長醫院”在官網上發布的費用價目表顯示,肢體延長分為“內固定”和“速成”,手術后住院的房間也從“4人間”到“豪華間”分成了四個等級,加上兩年后的固定拆除,完成全套手術最低都需要逾100萬人民幣,還不包括機構宣稱的10%稅率與術后護理等費用。
在五六個“增高手術”相關QQ群內觀察2周,南風窗記者從群友們分享整理的各類文件、資料中發現,從中介到護理,甚至包括赴異地手術的租房、簽證等問題,涵蓋韓國、東南亞、美洲俄羅斯等國家,為長高做肢體延長術,已經儼然成了一條上下游兼顧的完整產業鏈。
縱然我國目前已經命令禁止將肢體延長術應用于正常人的增高,斷友圈內仍然流傳幾個可以做增高手術的國內醫生名字,比如成都劉某某,黑龍江白某某,北京的彭某某……每一天,這些熟悉的名字在各大群里被反復翻炒,像救世主。
“國外出了事,沒人管你。”這是部分人即便冒著違法和殘疾風險也要在國內做手術的原因。
《衛生部關于加強“肢體延長術”管理的通知》中明言:“肢體延長術(俗稱斷骨增高術)是一項有創傷的疾病治療技術,存在較高的醫療風險,如不嚴格掌握適應癥,將會損害人民群眾的健康。”
南風窗記者向“江湖”流傳的一名成都劉姓骨科醫生詢問,在國內是否能做斷骨增高手術,得到的回答是:“技術沒問題,國內屬于限制性手術。”
這名劉醫生解釋道,所謂“限制性手術”,其一,是必須在三級以上大醫院做,其二,是要以矯正O型腿等正畸為病由,順便“同時做延長”。
“如果只是想長高的話呢?”
“身體矮小可以做。”
“是否一定要病理性的身體矮小?”
“正常也有矮小的。”劉醫生說。
號稱可以做“不開刀微創”增高手術的黑龍江白醫生告訴南風窗記者,他在過去30年做了5000多例增高手術,而現在的“微創”技術是“通過一個針孔將骨的最外面的一層骨皮質離斷就行了,皮膚也沒有大切口,甚至一針都不用縫合”。
但在北京的王大夫看來,所謂的“微創”增高,和傳統的斷骨延長原理大同小異。
南風窗記者又詢問白醫生,該手術是否會導致運動能力的喪失,對方答:“看你延長幾厘米了,要是增高10厘米肯定運動不了了。”白醫生說,恢復時常也和增高的長度有關,“就像蓋房子,蓋得越高,耗時越長”。
黑龍江的白醫生如是告訴前來咨詢的“患者”
白醫生提供的“成功案例”
無論是“限制級手術”,還是“O型腿矯正”,目前,我國仍有少部分醫生或私人機構,不僅對待能否將肢體延長術應用于增高的態度曖昧不明,且仍在利用各種適應癥,來包裝以增高為目的的外科手術。須知這是違法的,也不該遮掩矯飾。
(林桐、唐超、周可群、李楠、胡雨、何曼為化名)
來源:南風窗記者 肖瑤
原標題:為了長高幾厘米,他們寧愿自斷雙腿
編輯:張恒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