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有人提出這樣的看法:“義務教育的基本職責,是要讓所有國民有基本的文化素質,而不是重點培養少數優秀學生。”看上去,這個觀點似乎是有道理的,義務教育確實應該著眼大多數。不過,這里也有一個問題:總是有少數的或者極少數的學生,他們稟賦優異,具有非同一般的學習能力,這樣的孩子要不要給他們提供與他們的稟賦相當的教育,滿足他們成長的需要?
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是能夠給這些孩子提供優質教育的。這些國家有公立的中小學,面向大多數孩子的,提供培養國民基本文化素質的教育。同時也有一部分私立的中小學。前者學習內容比較簡單,要求不高,學習可以是輕松快樂的,但后者不同,他們的學習是緊張繁重的。家長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經濟條件等情況,進行選擇。
中國幾乎沒有這種培養稟賦優異孩子的學校。不能給這些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雙減”有可能更加把教育“拉平”。
有人會說:中小學是基礎教育。只需要大路貨的教育,培養特殊人才,等到上大學再說。這是似是而非的。對于稟賦優異的孩子,恰恰是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讓他們有“童子功”,這是未來學習高深知識的基礎。沒有這一培養過程,這些稟賦優異的孩子可能會慢慢“泯然于眾人”,這是一大損失,與國與民,都是相當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