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互聯網平臺“互聯互通”的討論此起彼伏。
上個月,在騰訊2021年半年報的業績溝通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回應了這個問題,他認為,騰訊生態目標是讓每個人、中小型企業和商家能夠公平地直接和用戶產生聯系,提高效率,但不同平臺間的打通是非常復雜的問題。
而在更早一些的8月初,阿里巴巴董事長張勇則大力倡導平臺間的“互聯互通”,解除外鏈的屏蔽可以降低中小企業的流量費用,降低經營成本,同時帶來更好的經營便利;對消費者來說,有利于提高分享、支付等生活便利性。
9月9日,微博、朋友圈流傳一則業內傳聞,有關各平臺須按標準解除外部鏈接屏蔽的消息,疑似指向微信。這個消息的真實性目前存疑,但還是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討論。
網友褒貶不一,擔憂“拉人頭式”營銷、詐騙信息泛濫
對于這個消息,網友的意見不一。有人對可以更方便地在微信打開淘寶、抖音鏈接而感到高興,例如終于不需要再粘貼淘口令,或者把鏈接復制到瀏覽器打開。
但是,也有網友對這樣的消息充滿擔憂,擔心各種拉人助力、砍價,不勝其擾。如果微信、淘寶、抖音全部互通,巨頭為了流量增長,很可能會在微信展開營銷大戰,淘寶的淘口令、抖音的分享口令已經在微信大行其道,如果它們進入微信后,將口令變成電商一樣的拼團砍價,會進一步侵蝕在微信上的聊天對話、社群、朋友圈。
還有一個讓人擔憂的點是,假冒偽劣產品、有害信息,甚至是詐騙信息,也有可能在微信有更多的傳播。對于微信上的中老年用戶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專家觀點:互聯互通有益,但有關鍵難題待解
對于互聯網平臺間的互聯互通,行業內的專家、學者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南開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陳兵認為,平臺的互通具有多重利好,平臺自身可通過吸納第三方平臺的業務,完善自身生態,為用戶提供更便利的服務;但另一方面,互通實踐中,各市場主體,其在互聯互通過程中所耗費的成本與獲得的收益各不相同,這必將影響無法獲得有效回報的平臺經營者參與互聯互通的積極性。
如果只是大的平臺在互聯互通中受益,反而不利于競爭活力的釋放,這也不是互聯互通的題中之義。
另外,隨著平臺聯通主體數量的增多,數據安全風險也會相應增加,如果安全問題無法解決,會給發展帶來更大的風險。
編輯|吳澤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