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經歷神奇、很有智慧的同事,在聊天的過程中,他突然問出一句:
你的夢想是什么?
在場還有兩個朋友,于是大家就看向我。
在一個所有人關心躺平,內卷,房價,996,資本家,財富自由,副業……的年代,突然有人鄭重其事地問我:你的夢想是什么?
我點驚訝。
好像過去至少五年里,我都沒在現實生活中聽誰正兒八經探討過這個問題。
我愣住了兩三秒,說:
我的夢想大概就是,在自己活得舒服的基礎上,能為更多人帶來價值,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一點點改變,讓世界整體變得更好一點點。
其實我認真、反復思考過這個問題,而至少目前為止,這就是我給自己找到的答案。
有意思的是,我并沒有把夢想看作某個具體的大目標,而是看作跟人生意義結合的某種進程,或者說某種無限游戲。
實際上,人生夢想恐怕不應該是某個具體的大目標,否則你的人生可能很難逃離痛苦,因為無非有兩種結果:
1、這個沒有達成,這叫求不得苦。
2、這個目標最終達成了,那么短暫的快樂之后,你幾乎必然會陷入迷茫。
我估計,上面這兩種痛苦,你都已經多多少少經歷過了。
人生夢想也許不應該是某個具體的大目標,它應該是觸及你生命哲學的東西,代表著你對自己生命的理解。
于是就繞不開「意義」,追尋意義是人的本能。
人生本就有意義也好,本就無意義、自己給自己意義也罷,都不能否認追尋這個動作和過程本身。
而一旦談及意義,就很難僅僅局限于你自己。
如果在整個生命中,你只是索取了很多,得到了很多,那么你會得到很多「快感」,但恐怕得不到很多「幸?!?/span>。
我想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我把改變世界作為了自己人生夢想的一部分。
這不意味著我有多偉大,不意味著我要做喬布斯。喬布斯能在他的層面上改變世界,而我能在我的層面上,給這個世界帶來小小的改變。
哪怕只有一點點,但這個改變的意義,就在于讓我能夠感受到意義。因為人似乎生來如此,只有當你把生命和自己之外的、更宏大的背景結合在一起時,你才會體驗到意義感。
這個背景越宏大,你的意義感就越宏大;這個背景也可以無限縮小,比如僅僅縮小到一個家庭。你的人生意義,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家庭,讓小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幸福快樂,那么這也是一種意義感。
但縮小的底線,是高于你自己。
如果你把這個背景縮小到只有你自己,你說你的人生就是把自己這個人過好,這也許可行。但你很可能會在人生中的某一天突然迷失,突然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在哪里。
也說不清為什么,似乎人生來就如此。
再一次,似乎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和更宏大的背景結合在一起,你才不會感到虛無。
所以我的夢想在于,自己舒服的基礎上,為世界帶來一點改變。
我想改變世界,不是因為我很高尚,也不是因為改變世界很酷(可能有一點)。我想改變世界,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能感受到意義,我能獲得快樂。
如此而已。
你的夢想是什么?
這個問題還能帶來某種清晰感。
比如,既然我的答案是“自己獲得舒服的基礎上,為世界帶來一點改變”,那么自然而然得出——我為什么要在一線城市卷來卷去呢?
我為什么要在大廠996呢?
對我來說,這些恐怕就不可能是長期選擇,因為這首先就沒法讓我活得舒服。但作為短期選擇是可以的,比如可能一定階段里為了錢,但這個錢就要設定一個標準了。
這里還引申出一個關鍵問題:對你來說,“活得舒服”到底指什么?;
如果一定要獲得某種外部頭銜(比如做個CEO)、或者一定要賺夠某個金額的錢(比如1個億),這樣我才能活得舒服——OK,這就是一種個人選擇了,只不過這種選擇可能就人為地加大了獲得幸福、實現人生意義的難度。
加大難度其實并沒有問題,設定挑戰本身就是個人成長中必要的一環。但真正的問題是:
是不是真的只有達到這些,你才能活得舒服?
有些人真的是這樣;但有些人只是不知道為什么相信了,好像應該是這樣。
你一定要仔細分辨清楚,特別是,如果你屬于后者的話。
以上就是我想到的,關于人生夢想,關于意義,關于清晰感。
你的夢想是什么?
不妨在心里問問自己。
大家還記得自己兒時的夢想嗎?
“我的夢想”我們這一批“年輕人”每個人都曾想做科學家長大后才知道真是宏偉而又遠大的夢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