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場、道班房、甚至城市流浪者的聚集地
曾經的高架橋蔭橋孔,是一直被忽略的城市空間
然而,近3年來
黃浦的這些“犄角旮旯”
竟變成了一處處“城市綠洲”
到底有多驚艷
走!一起去看看
目前,黃浦區內共有三條高架,分別是內環線、南北高架與延安路高架。在規范使用的前提下,2018年以來,黃浦區以“打造一個中心城區城市綠洲”的理念進行了三條高架下橋洞景觀的新提升。
豐富植物配置、改善種植環境、增添趣味小品,利用植物和非植物元素合理組合設計等方式,提升橋下城市空間綠化微景觀,形成了一連串造型各異、雅致美觀的“城市綠洲”。
新增加的綠地,不僅改變了原來高架橋下雜亂、無序的環境,消除了橋洞宿舍、臨停危化車輛等不安全因素,補上了城市管理的“短板”,更是美化了城市,為中心城區添補了一抹難得的綠色。
黃浦區的綠化面積本身就相對較少,高架橋孔又是硬質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再加上高樓大廈,讓人有種身處鋼筋混凝土叢林的感覺。這也使得黃浦區在考慮如何利用高架橋洞時,最終決定將大部分橋洞用作綠化。黃浦區想通過對高架橋蔭橋孔的景觀提升,打造一個城市“綠洲”,為城區添上一抹“最美底色”。
截至目前,黃浦區已經完成了 內環南浦大橋周邊、延安路高架(中山東路-西藏南路)、南北高架(新閘路-中山南路)和延安路高架(西藏南路-老成都北路)四處橋蔭橋孔綠化改造,新建綠化約44546平方米。
下一步,黃浦區除了完成剩余部分的高架下橋蔭橋孔綠化景觀提升工作以外,還將啟動對新閘路橋-蘇州河橋下空間的環境整治。
通過與“一江一河”的改造相結合,把“街區文化、休憩體育”等功能復合植入,與蘇州河沿岸、九子公園遙相呼應,打造可欣賞、可漫步、可參與、可閱讀的“橋蔭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