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戰江語文
誰是這個世界上最擅長寫作的人?當然非作家莫屬。對于作家,世人大多存有浪漫的幻想,認定在他們的腦子里含有某種可以被稱為寫作思想的神秘物質。而作家的雙手,掌握著某種常人所不具備的寫作技巧。兩者結合,文字就會自然而然地流淌于紙張,形成一篇又一篇精美的文學作品。作家親口陳述的寫作經驗,不僅是第一手的寶貴資料,更是如假包換的“武功秘籍”。接下來,我們就聽一聽那些大師們是如何看待寫作秘訣這個問題的。
余華:寫作的捷徑只有一個字,就是寫。
莫言:從自己的經歷中挖掘素材,用眼睛觀察,用心體悟。
徐則臣:最大的秘訣就是多讀書。一定要有開闊的視野,了解這個行當最牛的人在干什么?他們干得怎么樣?比如說阿來,他有著天真執著的一面。經常會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去讀書,他的思想一直在生長,而且閱讀量極大,在這種豐沛的儲備的情況下,一個作家必定會寫出好的作品來。
畢飛宇:讓水的平面靜下來。無論內心多么風起云涌,無論多么近乎失控,如果把筆拿起來了,要呈現水下世界的豐富和妖嬈,必須控制自己,讓自己安靜。
嚴歌苓:職業化的訓練不能給你天才,但是如果你有天才的話,它至少可以讓你在使用你的天才的時候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使你的所有的天賦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
魯迅:作文好像偏偏并無秘訣,假使有,每個作家一定是付給子孫的了。然而祖傳的作家很少見。
老舍:我寫作中有一個竅門,一個東西寫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給別人聽(聽不聽在他),看看順不順?準確不?別扭不?邏輯性強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妥當之處。
茅盾:一篇作品不能平鋪直敘,始終如一,也不能從頭到尾一味緊張;總得有錯綜變化,迂回曲折。這些就叫做結構上的技巧。
巴金:最高的技巧就是沒有技巧。
冰心:創作來于生活,沒有生活中的真情實事,寫出來的東西就不鮮明,不生動;沒有生活真正感人的情境,寫出來的東西就不能感人。
托爾斯泰:身邊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時碰到的一切美好的地方和談話,都把它記下來。
斯蒂芬·金:多讀書,我很難相信那些很少閱讀或根本不讀的人竟然也打算寫作,并且期望別人喜歡他們的著作。
海明威:你寫別人已經寫過的東西,那是沒有用處的,除非你能超越它。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要做的事情是寫前人沒寫過的東西。
村上春樹:多讀書,多觀察,多思考,這些都是輸入,需要每天堅持,為寫作的輸出打下堅實的基礎。
契訶夫:必須寫自己看見的,感覺到的,而且要寫得真切、誠懇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