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爆發了一個新熱點,工業母機站上風口,板塊突然“起飛”。連續兩周,工業母機是目前市場上的絕對主流題材。二級市場上,截至9月3日(周五)收盤,東方財富工業母機指數10個交易日漲超15%;個股方面,過去11個交易日,華東數控累計漲幅翻番,秦川機床漲49.27%,華中數控錄得47.95%的漲幅。另外,創世紀、海天精工等個股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為何工業母機概念持續受到市場熱捧?我國工業母機產業發展現狀如何?產業發展前景又是怎樣的呢?
爆火背后的真相:政策利好+市場需求火爆
工業母機概念的突然爆火,導火線在于一項新政策的推動。
8月19日,國資委召開擴大會議,會議上強調: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中央企業主動融入國家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創新體系,針對工業母機、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國資委會議中將工業母機位于首位,排序在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之前,體現出其重要地位。
高漲的市場情緒體現到二級市場上,8月19日下午,工業母機板塊第一次異動。
那么,何為工業母機?
一般來講,指的是工業中制造機器和機械的機器,主要包括通用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兩大類中的各類裝備。通俗來講,工業母機可簡單理解為“數控機床”,是制造機器的機器,是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基礎性產業,代表了工業發展水平。
機床產業鏈其實并不算復雜。產業鏈的上游是基礎材料、零部件以及數控系統的供應商,中游是機床制造企業,下游則是機床的應用領域,涵蓋了汽車、軍工、模具和工程機械等多個方向。
工業母機被看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國家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發展戰略下,該類制造業正處于產業鏈核心環節,而機床技術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高端機床更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資源。
除了政策加持,工業母機概念的爆火,同樣受行業市場供需兩旺的利好推動。
以機床工業中最具代表性的金屬切削機床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7月,累計產量達34.9萬臺,創近三年新高。
(圖表來源:國家統計局)
與此同時,我國機床行業企業數量也在不斷擴大,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近年來實現快速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屬于工業母機概念的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由2011年4285家上升至2020年的5720家。
此外,市場普遍認為,2021年或將是機床產量新一輪更新周期的起點。
據悉,工業機床的使用壽命一般為10年,而過去十年,國內機床行業持續處于下行周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目前國內機床存量約為800萬臺,役齡10年以上的傳統機床超過60%,即有450萬臺以上機床處于報廢階段,意味著目前國內存在巨大的機床更新換代需求。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中國機床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持續增長,到2026年中國數控機床市場規模或超5000億元。
(圖表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除此之外,中國數控機床在全球也有一定的話語權。根據未來智庫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數控機床產業規模的份額已經達到31.5%,和機床第一強國的日本(份額32.1%)幾乎可以平起平坐。
由此可見,中國的機床無論是從市場規模還是全球市場份額來看,都已經達到了全球前列,那為什么國資委還會把數控機床定位在技術攻關的首位,這就牽涉到一個核心的問題:中國機床大而不強,大部分都是低端產品。
現實價值的重估:高端國產化替代任重道遠
目前我國數控機床企業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已在中低端領域實現了較大比例的國產替代。不過國內高端機床產業仍然依賴國外進口,國產化替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中國和全球機床強國產品結構對比來看,金屬切削機和成型機以及特種加工機在中國機床產品占比中只有24%,而全球機床強國產品的占比高達98%。中國產的機床以低端的磨具以及其他粗加工機床為主,但只有金屬切削機和成型機以及特種加工機這三種才能稱之為機床當中的核心工業母機。
此外,國產金屬切削機的數控化率雖然一直保持著上升的勢頭,在2020年達到了43%,但是和日本90%的數控化率相比,差距仍然巨大。而且我國高端數控機床的國產化率只有區區的6%。
從高端技術來說,大量的國內高端機床產業仍然依賴日德進口。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行業進口總體呈現明顯增長的態勢。從進口來源來看,2021年上半年進口來源前三位和一季度完全相同,分別是:日本,進口額23.6億美元,同比增長49.2%;德國,進口額14.1億美元,同比增長7.2%;中國臺灣,9.3億美元,同比增長37.5%。
時至今日,全球十大機床企業中已經沒有中國企業的身影,高端數控機床被徳日美牢牢把控。國內高端數控機床自主化低的尷尬現實境遇與制造業產值第一的地位極其不匹配,關鍵核心的機床技術缺失嚴重掣肘工業制造能力,成為芯片行業外又一被國外卡脖子的關鍵技術行業。
可見,高端領域的國產化替代之路是任重道遠。而也是為什么國資委要把數控機床定位為技術攻關首位的核心原因,產業現狀催生新一輪的需求,機遇大于困難,也是市場資金扎堆看好的稀缺機會。
上市企業的高成長性:部分細分領域突破
已上市企業中,據choice數據,當前工業母機概念股共有38只。大部分公司的業務以國內市場為主。從地域劃分來看,我國華東地區制造業發達,對數控機床的需求量大,大部分數控機床上市公司在華東地區均有布局。
從主營業務能力來看,企業大致可分為:金屬切削機床、金屬成形機床、核心零部件、刀具等類別。
針對上市企業,投資者最關注的還是公司的盈利性以及成長性。
從半年報來看,細分行業收入排名靠前的公司包括國盛智科、華辰裝備、創世紀等,雖然在國際上排名尚不領先,但在國內各細分領域已經位居頭部位置,被市場冠以“龍頭概念股”的稱號。
不僅如此,該些個股的研發投入增速較快,研發費用總體占比較高,旨在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卡脖子”問題。以下為資本邦梳理的部分行業細分類別核心企業:
中高檔金屬切削數控機床:國盛智科
國盛智科,國內領先的金屬切削類中高檔數控機床以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提供商,形成數控機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高端裝備部件三大系列產品。
2021上半年,受益于機床行業景氣度提升,公司實現營收5.5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9.02%;歸母凈利潤9837.88萬元,同比增長83.93%;扣非歸母凈利潤8826萬元,同比增長76.21%。
與此同時,公司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高毛利的高端機床產品占有率逐步提升。2017年至2020年,公司高檔數控機床毛利率水平分別為30.69%、31.67%、32.56%、32.85%。
研發方面,上半年,國盛智科研發成果顯著,共獲新專利16項。與此同時,研發投入2454.4萬元,同比增長41.56%,主要系研發人員薪酬、研發項目直接投入增加所致。高研發投入下,公司產品有望逐步滲透長期由外資占領的中高檔數控機床市場。
高端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科德數控
科德數控,是國內極為稀缺的“五軸數控機床+高檔數控系統+關鍵功能部件”完整產業制造商。
上半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億元,同比增長42.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73.27萬元,同比增長305.60%。
上半年,公司的研發投入3349.78萬元,同比增加14.5%,占總收入比超過30%。財報顯示,其高端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產品85%以上的關鍵功能部件均為自主研發,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
2018-2020年,公司共銷售五軸聯動數控機床266臺。
作為五軸聯動機床的執牛耳者,科德數控或是我國高端機床打破國外壟斷的重要力量。
(5軸數控銑床,圖表來源:圖蟲)
二季度以來,隨著下游新能車、軍工、工程機械等領域的持續高景氣,機床行業有望受益,可以預見行業龍頭企業或有望成為我國機床突圍的領頭羊。
后記
近年來的國際貿易爭端暴露出了中國芯片的短板,如同推翻了黑色的多米諾骨牌,擔憂就像漣漪逐漸蔓延到更多的“硬科技”產業。
而這一次,因為國家政策引導和國家部委的會議,市場聚焦點落在工業母機(機床)這一產業。
作為“制造制造業”的產業,機床是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的縮影。在新世紀的下一個十年,這個制造業的“定海神針”,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也將帶來新的投資機遇期。而在我國扶持“專精特新”利好政策下,相信工業母機相關產業必然獲得新生,有望取得攻克“卡脖子”領域又一重大勝利。
本文源自資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