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抖音流傳這么一句話“抖音最大的不變就是永遠在變!”,同時也流傳這么句話“變是家常便飯,不變是炮灰典范。”
做抖音就得跟著抖音爸爸調整,每一個新規和每一個新工具的上線都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大調整。
商家和品牌入局直播帶貨要么是自己突擊學習,要么是找DP陪跑,但是逃不過惡補知識種下認知快速學習,這時難免會去看一些往期的課程,但是玩法的時效性不僅不會給你加分,反而會成為你實踐的阻力。
變化實在太快,號稱特效藥的“憋單大法”不好使了,“虧錢拉垂直”也不好使了,“套路話術”吸引停留更不好使了,之前通用的手段套路,現在都提示風險違規。
奇淫技巧都不好使了,好像青樓女子突然從良,嫖客們大呼不爽。
但是電商總歸要回到電商本質:貨盤。
窗口期垃圾貨可以縱橫起飛, 隨著規則越來越完善,品牌玩家入局越來越多,最后一定是去除所謂的運營技巧,所謂的運營技巧漸漸會成為標配,一定不會是阻擋品牌及商家入場的理由,也無法形成壁壘。
尤其是對于有傳統電商經驗的品牌和商家而言,信息差更不會持續太久,信息差存在期就是代運營的收割期。
DP時代的信息差一定遠短于TP時代,TP面對的用戶是傳統渠道轉型線上電商,新名詞新渠道新玩法,望而卻步,短時期難以超越。
DP是電商玩法的另一平臺而已,品牌商家都已經有了很好的積累沉淀,僅僅對平臺缺乏玩法上的認知而已。信息差被打破以后,DP究竟該以何種“核心競爭力”活下去是大家都需要深思的問題。
DP的本質應該是品牌在該渠道的線上代理商,基于品牌的原始沉淀,吃到品牌在該渠道爆發增長的紅利,相輔相成,與品牌共進步共成長共掘金。
所以當信息差消失后,“運營”和“玩法”都不再是彼此之間的壁壘時,服務商之于品牌方最大的優勢又是什么?同品類直播間之間的競爭壁壘又是什么呢?
答案:內容與貨盤。
傳統電商之于抖音電商至少還差“興趣”二字,而對于抖音興趣的承載形式要么是直播間要么是短視頻。(該文中提高的短視頻是指電商類短視頻,針對于直播商家)
直播間做內容的難度要遠大于短視頻做內容的難度,短視頻效率更高,短視頻10秒能說清楚的事,直播間1分鐘也不一定能講明白。
直播間流量的承接在人貨場的完善匹配,說時容易做時難,作為一個陌生用戶我憑啥就得在你直播間停留呢?憑主播的大嗓門?憑你家的優惠力度?憑主播的完美話術?憑運營無聊的上架倒計時?
醒醒吧,別自欺欺人了,我們的目的是讓直播間用戶不思考約等于快樂,而不是讓自己不思考就約等于快樂。
運營技巧僅僅是標配,視覺化吸引用戶停留最直接,所以“場”很重要,用戶刷到直播間的第一感受很重要。但是停留僅是第一步,你還等在10秒內給用戶講明白,你是賣啥的,為什么要買你,這真的容易嗎?
所以絕大多數的直播都不適合直投直播間,而是應該把核心賣點和吸引用戶興趣的產品力的發掘濃縮到20秒以內的短視頻中,視頻已經吸引用戶興趣,直播間就做展示、客服和成單!
大品牌有天然優勢,明星直播間有天然優勢,他們適合直投直播間,“人貨場”才剛剛跑到及格線的直播間,上來就直投直播間轉化效果能好嗎?
那么請大家回想一個問題,究竟得是什么樣的主播什么樣的話術,才能讓用戶刷到直播間停留駐足,5秒之內吸引用戶呢?而且還吸引用戶對品感興趣并且想購買,這太難了。
所以每當看到主播以“利益點”和所謂的講款去吸引用戶停留時都感覺異常的荒唐滑稽可笑,這種邏輯只適合去轉化已經被你框住的人,而不能吸引路過你直播間的人。
主播話術提煉打磨千遍都不如一條短視頻爆款,短視頻種草效率遠高于直播間,短視頻吸引興趣,直播間轉化成單。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給用戶一個在你直播間停留的理由。如果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那就趕緊把精力放到效率最高提升最顯著的事情上。
常規品難做爆,爆品配爆款,核心競爭力一定是貨盤+內容能力,盡一切可能把產品用“可視覺化”語言體系表現。
短視頻的作用是通過不斷的打磨優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產品賣點產品利益點告訴用戶,讓用戶刷到短視頻以后就已經對品有了認知,產生興趣,帶著目的性進入直播,而后完成轉化成交。
短視頻已經完成70%的種草,剩下的30%次才是直播間主播的該做的事。
貨找人的興趣電商時代,廣告、內容與產品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內容能力是優化買量成本的最關鍵因素,產品即內容,內容即產品,像產品經理一樣去做內容。
做好短視頻是突破抖音直播帶貨瓶頸的唯一出路!
做好短視頻也是GMV翻倍加速增長的確切寶藏!
越是猶豫不決,越是后知后覺,只有錯過后才明白啥叫“擦肩而過”。
奇淫技巧不可靠,最終一定是回歸電商本質,靠奇淫技巧獲取的短時間流量暴增沒有意義,回歸到產品本身,回歸到內容本身,把勁兒使在效率與產能最高的地方。
把一切期望寄托于運營和主播身上的老板,恐怕是個智障。
作者:黑牛 愛拍內容科技負責人,抖音單條視頻破2.1億播放,專注直播帶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