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夢依
編輯|孫月
選秀綜藝被叫停,超前點播模式又遭點名批評,愛奇藝的日子越來越艱難了。
9月1日,長視頻平臺超前點播模式引發的輿論風波還在持續,愛奇藝官方微博發文稱:“此前我們已經關注到用戶對于超前點播單集點播可選的建議,相關功能已在開發中,預計本月15號前上線。”當日,騰訊視頻也表態稱,將會盡快調整解鎖規則,支持用戶選集解鎖。
近兩年時間,各大視頻網站都嘗試在熱播劇中采用超前點播模式,這樣可以在會員費基礎上,再收一次點播服務費,但多次收費的行為也引發了用戶的普遍不滿,日前上海市消保委稱“按順序解鎖”觀看涉嫌捆綁銷售,是對消費者選擇權的漠視。人民網則發文稱,超前點播是在“一輪接一輪地花式割韭菜,薅羊毛”、“消磨觀眾信任”。
長視頻平臺被認為是一門成本高昂的生意,買IP版權的成本、自制劇的研發成本,都需要會員收入和廣告收入來覆蓋。伴隨著長視頻平臺增長紅利期的消逝,愛奇藝會員費收入增幅正在放緩,為此,愛奇藝先是推出60元星鉆會員,還提高會員價、試水超前點播模式,可經過這一系列操作,愛奇藝的單戶用戶價值仍然沒有顯著提高,還因為“貪心”被愛奇藝黃金VIP會員吳聲威告上了法庭。
更加不容樂觀的是,愛奇藝的選秀綜藝節目也受到了輿論和監管的雙重打擊。今年5月,“粉絲打投倒牛奶”引發社會各界痛批,5月7日,愛奇藝宣布終止錄制《青春有你3》成團之夜。隨后,有關整治飯圈亂象、非理性追星、收割粉絲的政策陸續出臺。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宣布,取消未來幾年的偶像選秀節目和任何場外投票環節。偶像選秀綜藝流量好,變現形式多種多樣,選秀鼻祖愛奇藝尤其擅長于此。如今現象級爆款綜藝被叫停,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廣告收入,愛奇藝似乎離盈利越來越遠了。
監管風暴已經襲來,愛奇藝還有機會走出虧損泥沼嗎?
會員數量見頂,提價遭遇吐槽
超前點播模式的出現已經不是新鮮事,從其誕生之初就面臨著無數爭議。2019年6月,騰訊視頻在爆款劇《陳情令》中率先采用這一模式,由于受粉絲喜歡,并未引起太大反響。同年12月,騰訊和愛奇藝在熱播劇《慶余年》中再次推出超前點播政策,一時間引發觀眾集體抗議和吐槽。彼時,有一名愛奇藝用戶將其告上法庭,稱“會員專屬廣告”、付費超前點播侵害了愛奇藝黃金VIP會員的權益。愛奇藝最終以敗訴告終。
但超前點播模式沒有就此消逝,反而變得愈發普及。據云合數據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連續劇市場網播表現及用戶分析》顯示,2021年上半年,33%的上新劇采取了超前點播模式,數量合計為67部。頂著爭議和口水也要超前點播,是因為長視頻平臺長年虧損,正在不惜一切代價開源止損。
支出端方面,視頻平臺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這是愛奇藝等繞不過的傷痛。數據顯示,2015年——2020年,愛奇藝內容成本的占比一直在70%左右,對比國外的奈飛,2015年時內容成本占比為51%,2020年已經降至43%。
為了壓降成本,視頻平臺從版權燒錢大戰轉型為影視劇、網絡綜藝自制戰略,在這其中,愛奇藝憑借《奇葩說》等一系列爆款劇集和綜藝躋身視頻網站第一梯隊,但內容制作成本依然很高。影視宣發人士何金透露,愛奇藝缺乏優質IP資源,不像騰訊視頻有閱文集團、新麗傳媒等等公司的IP,愛奇藝版權劇居多,采購成本過高。
她認為,愛奇藝自制劇走小而美的路線,挖掘小眾題材,打造“迷霧劇場”這個口碑廠牌,但依然依賴第三方影視制作公司的內容制作能力,成本壓降空間有限。綜藝方面,愛奇藝不像芒果TV擁有大量簽約藝人,明星藝人出場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也高度依賴傳統電視行業高級人才的創造力,人力成本偏高。
愛奇藝收入端的壓力也很大,其收入主要來自會員和廣告收入兩部分,會員費是重中之重。數據顯示,愛奇藝的會員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一直在穩步提升,從2017年的37.6%一直上漲至2020年的55.5%,由于長視頻平臺已經進入雙寡頭競爭時代,付費用戶數量過了快速增長階段,開始接近天花板,這項收入來源的增長正在逐步放緩。日前披露的二季度財報顯示,2020年末、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愛奇藝的付費會員數量分別為1.017億,1.053億、1.062億,今年二季度愛奇藝的付費會員數量只較一季度增長了90萬人。
會員數量上沒有挖掘空間,愛奇藝便動起了提高單個會員收入的心思。2020年5月23日,愛奇藝推出星鉆會員,即最高等級會員,可以享受超前點播、動畫文學、體育會員等服務體系,星鉆會員的月費為60元,價格是普通月卡的4倍左右,同年11月,愛奇藝又開始對會員體系進行全面提價,月卡從原價19元上漲至25元,漲幅達到26%。季卡、年卡也出現不同的提價。此外,愛奇藝還推出超前點播和PVOD模式,以此拉動單個會員收入的增長。
原本一次付費就能享受的服務,如今卻要額外付費,“會員套娃”制度令消費者十分不滿。一名愛奇藝用戶告訴AI財經社,“超前點播本質上是對商業價值的進一步挖掘,是一種不顧消費者,一味放大平臺利益的行為。消費者很可能負氣之下不會繼續消費,如果平臺不做改善,未來平臺流量和會員收入會有更大流失。”在國內付費意愿本就不強烈的背景下,愛奇藝反復提價,試探消費者承受底線,恐怕只會失了用戶口碑。
王牌節目沒了,爭得過芒果TV嗎?
愛奇藝的煩心事不止這一樁。受到余景天退賽和倒奶事件影響,愛奇藝人氣綜藝《青春有你3》宣布終止節目錄制,成為選秀節目以來首個沒有決賽、沒有成團夜的選秀綜藝。飯圈亂象、收割粉絲引發的社會爭議越來越大,愛奇藝不得不宣布,未來幾年不再舉辦偶像選秀節目。
在此之前,偶像選秀節目一直是愛奇藝的最大的搖錢樹之一。《青春有你3》是一款偶像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前身是2018年播出的《偶像練習生》,節目引進韓國選秀produce101的形式,對100位練習生進行封閉式訓練和錄制,通過全民投票選出9名優勝者,組成偶像男團出道。隨后,騰訊視頻也推出類似形式的選秀節目《創造101》,楊超越、蔡徐坤等節目成員憑借粉絲的喜愛和投票,一躍成為當紅偶像,為平臺方帶來巨大的流量和社會關注度,粉絲買奶票打投、冠名贊助商廣告還為視頻平臺帶來豐厚的回報。
在愛奇藝的頭部綜藝中,選秀綜藝的群眾基礎最好,商業價值也最為突出,這是因為選秀節目的衍生內容開發形式很多樣,包括舞臺應援包、聯名帽、沉浸式虛擬線上演唱會等等,加上粉絲的忠誠度很高,愿意為了偶像購買各類周邊產品、節目贊助商品、充值特別會員卡,基于內容IP向消費領域延展的空間很大。
“選秀節目叫停,對愛奇藝最大的影響就是不能割韭菜賺快錢了,偶像類節目是最容易圈錢的。粉絲會購買很多明星代言產品,不管自己用不用得著,偶像拍雜志,也會買很多本,因為他們覺得品牌方、雜志銷量好了,藝人才會被品牌重視,時尚資源才會好,還會一遍遍地刷視頻刷專輯,炒作自家偶像的人氣和數據。粉絲低齡,錢最好賺。”何金感慨道。
她還表示,愛奇藝的綜藝主打青春,核心受眾是高中生和大學生,節目畫面也十分迎合年輕人,從布局上,包括新實力舞臺、新潮流社交、新態度表達、新關系視角、新文化審美幾大部分,基本圍繞Z世代娛樂需求展開。愛奇藝比較擅長的是音樂綜藝和脫口秀節目,可爆款綜藝《奇葩說》進入第八季,觀眾已經審美疲勞,《中國新說唱》踩雷劣跡藝人吳亦凡,目前生命力和熱度最高的莫過于《青春有你》系列,選秀節目做不了了,對其綜藝節目布局尤其是音樂綜藝的打擊尤其猛烈,《下一站出道》、《地球百子》等選秀造星節目也無望播出了。”
失去了選秀綜藝這張王牌,愛奇藝下半年或將面臨缺乏爆款綜藝的尷尬,社交類節目和真人秀觀察類節目能否與芒果TV較量也很難說。骨朵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日,愛奇藝僅有《爆裂舞臺》和《少年說唱企劃》躋身最熱十部綜藝排行榜,排行也比較靠后 ,只拿下第八名和第九名。芒果TV《披荊斬棘的哥哥》卻高居排行榜首位,在上半年推出爆款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2》后,持續保持高熱度。
(圖片來源:骨朵數據)
中視頻和高科技都燒錢
隨著娛樂方式多元化、休閑時間碎片化,長視頻玩家正面臨著短視頻行業的沖擊,用戶沒有耐心和時間觀看動輒四五十集的國產劇,轉而觀看劇集二次剪輯類短視頻,長視頻平臺起訴短視頻侵權的案例越來越普遍,而這背后,是短視頻平臺對長視頻平臺用戶時長和數量的蠶食和搶奪。
根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20 年 6 月,短視頻行業時長占比已達 19.5%,較 2017 年 3 月的 1.5%大幅增長,成為時長僅次于社交通訊的第二大行業。而長視頻時長占比從 2017 年 3 月的 10%下降 至 2020 年 6 月的 7.2%。2020年9月,短視頻行業用戶滲透率為74.5%,已經超越長視頻。
長視頻平臺不甘心就此認輸。愛奇藝一邊將短視頻平臺告上法庭,打響版權保衛戰,一邊推出興趣視頻社區愛奇藝隨刻APP,深入短視頻玩家的腹地。據愛奇藝股東信介紹,隨刻APP專注于興趣視頻,主題很分散,內容和對應的用戶都非常長尾,但用戶粘性強。
從APP頁面設計來看,隨刻主攻PUGC 中視頻,涵蓋開箱、潮玩盲盒、游戲、史萊姆、各類影視劇綜等多個興趣小組,可能對標國外視頻youtube和國內的B站,但視頻內容資源非常匱乏,大多是對愛奇藝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剪輯和截取,內容老舊,二次加工環節少,與其年輕人興趣社交的定位不符合,平臺也沒形成鮮明的社區氛圍和調性,企圖通過隨刻信息流廣告、開頁廣告提高收入不太現實。
面對內容制作成本高昂的行業痛點,愛奇藝將希望寄托在影視工業化上,聲稱智能制作、用技術賦能娛樂行業是破局的關鍵。愛奇藝在今年5月致股東的一封信中也提出,要通過5G、AI、區塊鏈、VR和AR、虛擬拍攝等技術,逐步完善智能制作系統。今年3月9日,愛奇藝就使用XR技術舉辦了The 9“虛實之城”沉浸式虛擬演唱會,在新技術上大膽嘗試了一把。
在行業人士看來,愛奇藝布局中短視頻的前景并不樂觀,技術投入也是一個投資性項目,短期內很難為愛奇藝帶來經濟回報。
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認為,“短視頻抖音已經先入為主了,愛奇藝不如專注自己的優勢,打造爆款綜藝和積極向上的原創內容,探索科普、教育、紀錄片等內容形式,我不太看好他們做中短視頻。”他還表示,愛奇藝在不斷虧損的狀況下,技術投入會更進一步惡化負債情況, 實現盈利的難度也會變大。技術隨著時代變化每一年都在更新,與其投入巨大的技術成本,不如改善內容,“愛奇藝的主導思維應該做一個大調整”。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