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條“中秋將至,上海的一些月餅店門前排起了長隊,有的甚至要排隊五個小時才能買到,不少商家還進行了限購。”的新聞被推上了熱搜。
為了買月餅,排隊五小時,月餅真的那么好吃嗎?排隊五個小時,里邊有“拖”嗎
我覺得說不定會有,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這種現象。看到有地方排起了長長的隊,心中就會有:“有這么多人排隊買,肯定是好東西,我也去買”的心理。
很可能會有商家為打造這種購物心理,找一些人制造這種排起長隊購物的場面。營造出一種有好東西需要排隊購買的的假像。
說來也奇怪,長長的隊伍總是能對人們有奇妙的吸引力,當置身于隊伍之中時,人們就會在心理上獲得一種安全感和滿足感。心理學家把這種基于其他人的行為來判斷某件事物的好壞,并由此決定自己是否效仿的現象叫作“羊群效應”。當市民看到很多人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時,總會有這種從眾心理。
用了五個多小時的時間買到了月餅,拿回家品嘗,口感可能不錯,但是也可能和別的店里不需要排隊買的差不多,但是能夠堅持五個小時的排隊,最終能買到東西,在心里上會有一種滿足感。
很多人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吃到月餅,而往往就是為了這一種排長隊買到東西的滿足感。
看到前邊無邊的長隊,拿起手機拍個照片,告訴手機里的朋友們自己在一個非常火的地方排著長隊買東西,經過漫長的等候,終于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再用手機拍個照片,說自己經過漫長的等候,已經拿到了東西,仿佛非常的有成就感。
這樣也就不知不覺的為商家打了廣告。當身邊的朋友看到信息后,看到這么人排隊買,能買到非常不容易,肯定也有來購買的沖動。
做為商家,明明知道每天會有那么多人排長隊來搶購商品,卻不提高產量,仍然不慌不忙的生產加工,目的就是為了讓市民產生一種供不應求的場面。因為如果一旦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市民就會對商品失去熱度。這就是最長見的饑餓營銷。當然。外邊排隊的也不一定都是真正來購買月餅的市民,說不定會有商家提前準備好的拖。把人氣帶動起來以后,拖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可以提前著幾盒月餅從容離去。或者走到后門將月餅交給商家后繼續到隊伍的后面排隊,繼續給大眾造成購買的市民很多的假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