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開學季
山東菏澤的一些家長卻反映
對口小學“嫌貧愛富”
拒絕了他們的入學申請
9月3日,瀟湘晨報報道稱,山東省菏澤市經濟開發區中達廣場、融邦中山苑等多個小區的業主稱,他們小區對應的學區為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但在今年8月網上報名時,校方以他們的房產“套內面積不足60平米”為由拒絕了他們的入學申請。
家長們稱,很多業主是因為看中這些小區的教育資源,也有很多是經濟條件有限,才購買了小戶型,學校這樣的招生政策被質疑“嫌貧愛富”。
該校一位負責招生工作的人員證實了這一要求,還表示套內60平以上的房子才屬于“成套住宅”。
9月2日,菏澤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一位工作人員對瀟湘晨報記者表示,該學校是自主招生,招生條件由學校確定。而前述負責招生的學校工作人員則稱,這一要求是“上級部門要求的”。
翻閱此前相關報道,菏澤快報2019年7月發布過一則《聲明》,聲稱該校學區范圍內適齡入學兒童急劇增加,而區域內尚未增建新的學校,學校辦學規模已定且達到上限,學位嚴重不足。
“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借鑒外地學校招生工作經驗,報請上級相關部門同意,在今后招生工作中將按照完全符合條件者優先、分批次處理的原則,首批招生先解決戶口、房產均符合要求的……”
《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關于招生工作的幾項聲明》。圖片來源:菏澤快報
不過家長質疑,在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微信公眾號今年8月7日發布的2021年招生公告中,并未提到對房產套內面積的具體要求。
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負責人昨天也出面表示,由于近幾年城市發展較快,新建小區陸續建成,造成該學區服務面積大、服務人口多,學位十分緊張。另外,該學區內小戶型住房占比較高,還有部分人變相擇校,甚至故意炒作、頻繁周轉,嚴重干擾了學校的招生秩序。“我們設置這個條件也是無奈之舉,不管千難萬難也要確保學區內所有孩子都有學上。”該負責人說。
極目新聞記者隨機打通了菏澤市經濟開發區內其它三所小學的招生電話。其中有兩所小學招生處老師稱,并無房產面積的要求。而另一所小學招生處老師表示,除了戶口以外,他們也要求房產面積不低于60平米。
事實上,近年來全國多地已將入學資格和房產面積掛鉤,以此打擊短期炒買炒賣學區房,但在實踐中也招致爭議。
在江蘇如皋,2020年10月,一名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質疑稱,將入學和房子面積大小掛鉤,是法律之外的“額外要求”,缺乏正當性。公眾之所以對以財產狀況為基礎的差別化如此敏感,是因為一旦這種差別對待正當化、合法化,“富人子弟才能上名校”就可能成為現實。如果這種投機需要治理,可以通過限制居住年限的方式實現,但不應該與房子大小掛鉤。
如皋市教育局當月回復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江蘇省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辦法》,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制訂本地招生辦法。該招生政策,既是針對短期炒買炒賣小面積房產的投機現象而制訂,也是根據本地區的居民整體生活條件(包括住房正常平均水平等)等綜合因素確定的。該招生政策的制訂,有法律授權。而且事實證明,該招生政策對規范招生秩序,起了較好的作用。
今年3月,如皋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黃科長再次解釋道,“出臺這一政策的目的,就是積極響應國家有關規定,嚴防如皋境內‘學區房’概念被反復炒來炒去。教育部門于2017年出臺這一政策,以2017年為分水嶺,之前的照樣享受學區概念,之后的一概按新規定執行。”
在浙江溫州,2015年已有多所學校入學條件收緊。溫州市實驗中學、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溫州第二中學三所學校轄區內,新購房建筑面積在20平方米以上、60平方米之內的,必須達到居住三年以上。其中,教育質量有口皆碑的溫州第二中學已經是第二次收緊該政策。
另外,早在2009年,溫州市鹿城區新生入學設置“60平米房產”門檻就引起過爭議。當時,溫州鹿城區教育局招生辦公室科長林如輝曾解釋:“我們的初衷是為了限制外面有房產臨時在學校附近購買小套房的家長擇校。這些家長買了小套房,子女入學后,小套房容易賣掉。我們作出這個規定,主要是有些家長會想方設法讓孩子上重點學校,重點學校招生壓力太重,說到底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對于一直住在轄區里的居民,房子不到60平方米,我們的學校會根據實際調查情況,讓新生在轄區入學。如果房子不到60平方米,產權證領取時間超過三年的,也能在轄區入學。”
為什么都以60平方米為標準?溫州市教育局直屬學校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當時有“外地人在溫州市區購買了6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可以落戶”的規定,所以在學區房的面積限制上,教育局參照了這個標準。
9月3日晚,菏澤市教育局向閃電新聞做出回應:事發學校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學區內適齡兒童的入學問題已全部得到解決。
教育局負責人表示,此次事件受到廣大網民關注,說明工作中還有不到位的地方,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城區學校建設力度,優化教育布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
一方面,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在該市的辦學規模及教學質量上均位于前列。另一方面,據此前消息,菏澤市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該校今年學位已滿,部分家長不滿引流到其他學校的方案。
那么,昨晚菏澤市教育局官宣的“全部解決”,究竟是怎么個解決法呢?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于澎湃新聞、瀟湘晨報、極目新聞、閃電新聞等
編輯:玫瑰砂
責任編輯: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