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抑郁個案、明星自殺的消息,我就不禁感慨,到底還有多少個案和家屬仍停留在“抑郁難以康復”、“抑郁是慢性的、會反復發作”的錯誤認知上;還有多少個案因此絕望,走上絕路。
在這里分享我曾經康復過的一個案例,希望能使大家對抑郁有新的理解:抑郁是可以康復的,并且完全有可能快速康復!PTSD即創傷后應激障礙也是可以高效康復的!
案例李先生是個碩士高材生,工作待遇優厚,妻子漂亮大方,孩子可愛剛滿4歲。然而,他平靜又踏實的生活被一位不速之客打破。
一天早晨,李先生家的門鈴響起,他打開門發現是一位身材高大、壯實的陌生男子,手上捧著一盒螃蟹。男子看到李先生,表情也有點詫異,先開口問他是誰。李先生覺得非常奇怪,怎么來敲我家門先問我是誰呢?
出于禮貌,李先生簡單介紹了自己。男子又問,xxx(李先生的妻子的名字)是你的什么人?李先生回答,是我老婆啊。男子一聽,掄起拳頭猛擊李先生的太陽穴。李先生個子比較瘦小,一下子就被打懵了,癱倒在地。陌生男子又連續打了幾下,就迅速逃離了現場。后來李先生的妻子陪他到檢查,結果打出了輕微腦震蕩。
事后,李先生越想越起疑,為什么這個男子一聽到我是妻子的丈夫,就暴怒打人呢?在他多次追問下,妻子終于承認她曾經出軌,打人的男子正是她當時的情人!
這對李先生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一方面他仍然深愛著妻子,不忍過多地責怪,更加不想家庭破碎;可是深愛的人出軌,他又十分憤怒、痛苦,自我懷疑,心里十分矛盾。
雪上加霜的是,打人的男子——姑且稱為S男吧——還不斷對他進行人身攻擊和威脅。他幾乎每天都會打電話、發短信威脅李先生,辱罵他無能、軟弱,聲稱要對他不客氣。每次電話可長達一個小時。我曾經聽過一次,言語之粗暴,的確令常人難以接受。
李先生自從上次被暴打后,一直忘不了當時的情景,這些情景會經常閃回,自己嚇得冒冷汗,做噩夢,警惕性非常高,甚至總覺得有人要害他,出現創傷體驗(典型的急性應激障礙轉化為創傷后應激障礙,即PTSD)。S男不停的威脅恐嚇讓他更加恐懼。出于安全考慮,李先生一家人甚至從上海搬到了廣州。
就這樣,李先生長期生活在恐懼中,情緒極度低落,一度沒有力氣下床,甚至經常出現自殺念頭。不難看出,他是先患上了急性應激障礙,后轉化為創傷后應激障礙,繼而激發了抑郁,并且已經發展至重度抑郁。
李先生的妻子內心愧疚,一直鼓勵他尋求康復,他自己也在網絡上尋求幫助,最后找到了我。一般來說,面對同樣的打擊,有的人不會得抑郁,但有的人會,這可能源于他們的內心創傷沒有處理,或認知出了問題,當然根源還是在原生家庭。打擊是誘因,不是根源。
所以,我詢問李先生以前是否曾經有過情緒十分低落并持續兩周以上,果然,他在高中和大學時兩度患過輕度抑郁,但堅強地調整過來了。這次遇到重大打擊后,抑郁又一下子爆發了。這說明,他以前表面上痊愈了,但內心的創傷、認知、思維模式的問題沒有完全康復。另外,他弟弟也有抑郁,我更加懷疑他的抑郁源于原生家庭和父母教育的問題。
當時,李先生已經在服用,情緒有所改善。我叮囑他繼續服用,然后接受心理干預。說實話,當時我的心理干預技術還沒有現在這么成熟和高效,主要使用了行為認知療法和催眠給他做康復。
我告訴他,其實S男只是言語恐嚇而已,一直都沒有實質性行動;他把事情想得太災難化了,在焦慮狀態下不停地單向思維,一個勁往壞的方向想。我先利用催眠,大大減輕了他的PTSD癥狀,幫助他平靜地看待他的問題,并理性思考解決方案。
然后,我引導他尋求處理辦法。我給李先生分析:那個人已經知道了你的心理弱點,你應該也找到對方的心理弱點,作出“反擊”。他非常聰明,經過我提點,他查到了S男的身份信息,在微博上詳細地把S男的恐嚇行為寫了出來,還不斷“艾特”當地派出所。
他當時的反擊行為有些瘋狂,把恐懼轉為反擊的動力,不停地上網發帖,“艾特”了許多大V和相關機構。其實,反擊就是一種康復。沒想到,這個事情還成了一個網絡熱點話題,S男的單位同事都知道了,還有幾個女的也在網上揭露S男玩弄感情。最后,S男非常狼狽,當地警方對他的恐嚇和騷擾采取了一些行動,他所在行業都知道了,最后被單位辭退了。
這個時候,李先生非常有成就感,抑郁已經好了一大半。
接著,我繼續幫李先生處理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婚姻問題。我告訴他,既然他那么疼愛妻子,為什么她還會出軌?不要以受害者的身份去對待妻子,也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發現,他根本不懂得女人的心理,所謂的疼愛,主要是是物質上的滿足,并沒有得到妻子的心。我引導他意識到,女人是希望能夠在她所愛的人心目中是最重要的人,也比較重視細節的,要關心她的生活細節。而且他的妻子是很有主見的現代女性,需要私人空間和信任,不要老是管著她。還要善于向妻子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愛慕。
我跟他妻子也聊過一次。她也知道丈夫對她很好,但長期面對一個不善言辭、生活沒有情趣的“工作狂”丈夫,她感覺這不是自己要的生活。我讓她要懂得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情感,不要一直讓男人猜謎。我還給她推薦了一些書籍,她看了之后很有感觸。
其實,李先生這次的抑郁是壞事變好事,讓他發現并解決了自己認知模式的問題和夫妻關系問題。如果這次不解決,早晚也會出問題;小孩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很可能也會留下抑郁的“病根”。
而且,我告訴他,以后如果身邊的人也有抑郁的跡象,他會很敏銳地察覺出來,可以疏導他們。果然,他前不久告訴我,他的兩個下屬有明顯抑郁情緒,有點抑郁的跡象,他一下子就看出來了,并開導他們渡過了難關。
算下來,我給李先生做心理干預的時間也就大概30個小時左右。他現在在一家跨國公司擔任高管,小兩口日子過的很開心,還經常參加公益活動。
所以,只要找到正確的康復方式,抑郁是可以康復的。我現在的技術比以前更先進了,利用深度潛意識記憶重組療法,能夠更高效地處理類似個案。
更重要的是,我想告訴大家,人生的挫折只是過程,并不是結果,有積極的思維,許多事情可以壞事變好事。抑郁通常是深層次問題的表象,千萬不要自暴自棄,要積極尋求康復,解決根源問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