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都會面臨很多岔路口的選擇。比如,大學畢業后,是選擇考研還是就業?如果選擇就業,是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打拼事業還是回到家鄉小縣城安逸穩定的生活?在結婚時,是選擇相愛多年但是家境一般的戀人還是家境優越卻沒有感情的姑娘?我們經常面對選擇陷入“兩難”,不知道如何選擇而躊躇不前。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呢?《解憂雜貨店》這本書塑造了浪矢雜貨店主人浪矢雄治這個人物,通過給別人回答問題,幫助別人解決人生路上的疑難和煩惱。浪矢雄治回復的最后一封咨詢信,也是作者寫給所有迷茫的人的:“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說起這本《解憂雜貨店》啊,可謂是大名鼎鼎的一本書,榮獲中央公論文藝獎,榮登紀伊國屋、誠品、博客來、金石堂各大排行榜第1名,亞馬遜中國2015年度暢銷圖書榜第二。這本書是《白夜行》后,東野圭吾最受歡迎作品,不是推理小說,卻更加扣人心弦。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之所以受到讀者的歡迎,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這本書是東野圭吾最具特點、最接地氣、最有溫度的作品。因男友身患絕癥在愛情和事業間徘徊的少女,為追逐音樂夢想離家漂泊但在現實中寸步難行的男孩,面臨家庭巨變陷入迷茫的少年……
聽起來很熟悉對不對?那簡直就是在說我們嘛!這本書證明了一件事情:在這個人人號稱屌絲的時代,我們的煩惱、憂愁、恐懼實在太多,安全感、篤定感、幸福感實在太少,因此,一家號稱“能找回現代人內心流失的東西”的雜貨店,才能如此輕易地走進讀者心中。
這本書的作者東野圭吾,是日本著名作家。1985年,憑《放學后》獲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開始專職寫作。他的代表作主要有《放學后》、《秘密》、《白夜行》、《單戀》、《信》、《嫌疑人X的獻身》等,其中《嫌疑人X的獻身》是日本有史以來囊括三大推理小說排行榜年度總冠軍的頂尖杰作。
好了,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后,那么下面我就為你來詳細講述書中的內容。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重點內容。
第一個重點是,東野圭吾的個人經歷、主要作品和藝術特色。
第二個重點是,這本書的創作背景、創作風格以及作品評價。
第三個重點是,這本書的主題、人物簡介和內容概要。
好,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重點內容:東野圭吾的個人經歷、主要作品和藝術特色。
不同時代的人生活背景不同,接觸到的事物也不盡相同,所以才會有不同的作品風格。深入地了解一下作者的個人經歷、主要作品和藝術特色,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看看作者是怎樣把他自己的想法反映到他的作品里的。
01 東野圭吾的個人經歷
東野圭吾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1958年2月出生于日本大阪,1981年畢業于大阪府立大學電氣工學專業,之后在公司擔任生產技術工程師,并開始推理小說的創作。1985年,憑借《放學后》獲得第31回江戶川亂步獎,從此成為職業作家,開始專職寫作。
1999年,《秘密》獲得第52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入圍第120屆直木獎;此后《白夜行》、《單戀》、《信》、《幻夜》四度入圍直木獎;2006年,《嫌疑人X的獻身》史無前例地將第134屆直木獎、第6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及當年度三大推理小說排行榜第1名一并斬獲。
他的早期作品多為精巧細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筆鋒越發老辣,文字鮮加雕琢,敘述簡練兇狠,情節跌宕詭異,故事架構幾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長從極不合理之處寫出極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世人驚嘆不已。
說完了東野圭吾的個人經歷,我們再來看他的主要作品。
東野圭吾的代表作主要有《放學后》、《秘密》、《白夜行》、《單戀》、《信》、《嫌疑人X的獻身》等。
《放學后》是東野圭吾早期本格推理的代表作品,獲得了31屆江戶川亂步獎。通篇第一人稱敘述讓人更身臨其境,表達一位老師在發現有人蓄謀殺害自己后的擔心與惶恐,描述一個月內的校園生活,和案發后各個人物的表現,用真推理和假推理迷惑眾人,再在最后揭示事實。
《秘密》是東野圭吾1998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1997年,東野圭吾與相伴14年的妻子離婚。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潛心醞釀情感,最終寫出《秘密》。該書主要講述男主人公杉田平介,在他的妻子女兒遭遇車禍后,妻子靈魂寄居在女兒體內,從此一家人開始了不平凡的生活。最后道出來的秘密,催人淚下,震人心魂。原來一切都是秘密,屬于兩個人的秘密;一切又不是秘密,最終都真相大白。
《白夜行》圍繞著一對有著不同尋常情愫的小學生展開。1973年,大阪的一棟廢棄建筑內發現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與被害者之子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躋身上流社會,一個卻在底層游走,而他們身邊的人,卻接二連三地離奇死去,警察經過19年的艱苦追蹤,終于使真相大白。小說將無望卻堅守的凄涼愛情和執著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
《嫌疑人X的獻身》在很多人心中,是東野圭吾作品的第一名,也是日本有史以來囊括三大推理小說排行榜年度總冠軍的頂尖杰作。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這個時期的日本經濟停滯,社會冷漠,但女性意識卻正在前進和上升,這也遭到了男性社會的強烈反對。東野圭吾緊貼這一社會現實,將這一時期的女性犯罪的根源歸結于男性社會。
說完了東野圭吾的主要作品,我們再來看他的藝術特色。
在藝術手法上,東野圭吾認為“小說首先應該是一個好故事,一個讓人喜歡聽下去的好故事”。他的敘事手法靈活多變,有的采用“聽取案件一實驗一給出解釋一破案”的模式,有的采用多線平行交叉式結構,有的甚至全篇沒有一處對話,單以日記和手稿的形式構建小說。除此之外,小說還涉及靈魂出竅、穿越等不合常理的情節,在注重文學性的同時不失趣味性。
東野圭吾的作品可以分為三個不同時期。在1985年至1990年這個時期,他的作品以校園本格推理為主,偏重設迷解謎和邏輯推理。這個時期的作品內容以描寫犯罪手法為主,涉及傳統本格小說中的密室、童謠、密碼等元素,主要以“提出問題一展示數據一了解真相一驗證結局”的單線結構為主。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放學后》、《畢業前殺人游戲》、《以眨眼干杯》、《十一字殺人游戲》等。他在這個時期的作品將“犯罪動機”歸結為個人原因,或者為了紙醉金迷的物質生活,或者是掩飾不為人知的過去。這一時期的作品偏重邏輯推理,內容單薄,將小說的“意外性”固定在“兇手是誰”上。
在1991年-1995年這個時期,東野圭吾創作了《宿命》,這篇小說被推理界認為是他創作風格的分水嶺。他不再拘泥于兇手和手法,而是開始涉及社會問題,例如濫用權力、科學、虐童等。
故事通常以兇殺案為起點,意外牽引出另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代表作有《宿命》、《回廊亭殺人事件》、《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等。這個時期,一方面他關注社會和人性,另一方面在敘事技巧上不斷創新,運用了獨具風格的雙線平行交叉式的結構方式,為“寫實本格派”風格的產生進行了成功的嘗試性創作。
在1996年以后,東野圭吾創作了《名偵探守則》和《名偵探的詛咒》。《名偵探守則》用諷刺的手法顛覆“本格派”經典元素,用全新的視角詮釋了密室、密碼、童謠、不在場證明、肢解等。
在藝術手法上,小說營造出舞臺劇的感覺。《名偵探的詛咒》以小說的形式闡釋了自己的創作理論。作品將許多偶然發生的事件與偵探縝密的邏輯放在一起,使推理顯得荒誕可笑,東野圭吾用這種方式表達出對自己之前言論的質疑態度。
好了,這就是今天給你講的第一個內容:作者東野圭吾的個人經歷、主要作品和藝術特色。東野圭吾是日本著名作家。1985年,憑《放學后》獲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開始專職寫作。他的代表作主要有《放學后》、《秘密》、《白夜行》、《單戀》、《信》、《嫌疑人X的獻身》等,他的作品按照藝術特色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個不同時期。
02 這本書的創作背景、創作風格以及作品評價
任何文學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時代、特定的情境下產生的,鑒賞作品就一定要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風格等,這樣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首先,我們來看這本書的創作背景。
東野圭吾說,自己最喜歡用超越時空的方式來講故事,表達了“未來不僅僅是明天,未來在人的心中,只要心中有未來,人就能幸福”這樣一種理念。“在《解憂雜貨店》中,穿越時空的不是人而是信。”
東野圭吾說,“盡管這是一次非常艱難的嘗試,但剛一動筆,各種故事就一個接一個地浮現出來。如今回顧寫作的過程,腦海中還常常在思索面臨人生轉折的關頭應該何去何從。無論從哪種意義來說,這都是很好的體驗。”
小說中一共有五位咨詢者傾訴了他們的煩惱,每一個咨詢者都講述了一個故事。如果故事這么一個個講下去的話,這本書就會變成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雖然也可以稱為佳作,但是畢竟有點凌亂。因此,作者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角度來分別講述這幾個故事,分開看獨立成章,連起來又對情節起到了層層推進的作用。
小說中有幾段故事,人物遭遇看似獨立,看完后卻發現其實每個人物都牽動著彼此,都隱隱地和浪矢雜貨店以及孤兒院“丸光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每個故事前后呼應。每個人不經意間的選擇和行為,都像投入水面的石子一樣,造成了持續不斷的漣漪,這些漣漪不斷擴大,漸漸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羈絆,過去未來終于交匯在一起。
說完了這本書的創作背景,我們再來看這本書的創作風格。
《解憂雜貨店》的故事從倒敘開始,三個小偷拉開了浪矢雜貨店的大門,同時也拉開了那個年代故事的大幕。在一開始,便已展示高潮部分。三個小偷誤撞進一家名叫浪矢的雜貨店。他們無意中發現外面有人往門口的信箱里投了一封信,是一封求助信。他們看到的竟然是一封來自過去的信,舊雜貨店竟然有一個秘密的時間通道。
作品的五個章節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角度來分別講述了五個跨越時間的故事。小說的高潮終于在最后一章澎湃而來。《來自天上的祈禱》里,時間又一次回到現代,三個小偷又一次打開了雜貨店的信箱,收到的竟然是他們搶劫了的女孩過去的求助信件。
作為一個活在當下時間的人,三個小偷清楚地知道過去的20年發生了什么,于是在書信里指點著這個陪酒女的人生,竟然真的成功了。這個女孩叫做武藤晴美,在丸光園孤兒院長大的她一直有心幫助丸光園,卻意外地被三個同在丸光園長大的孩子搶了。還好三個孩子因為跟蹤過她,才找到解憂雜貨店,才有好奇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恰好他們幫助了20年前需要幫助的武藤晴美。
這樣圓環似的情節設計充分展示了作者的邏輯推理能力。 一部作品其實有從開頭寫和從結尾寫兩種,推理小說應該都是從結尾寫的,不然做不到極盡曲折變化而又嚴絲合縫、滴水不漏。《解憂雜貨店》雖然不是推理小說,但結構和人物關系卻非常復雜嚴密。
東野的作品大部分是描寫現實的,有些則是有超現實色彩的,而在《解憂雜貨店》中,超現實的因素也在故事中起到重要作用。浪矢雜貨店沒有營業,但是卻有了穿越時空橫跨30年的魔力。30年前的人投了信,30年后有人可以在這雜貨店中回信。更重要的是,東野圭吾生動地刻畫了這30年前后的時代和人心的變遷,一個決定,一個事故,一首歌,環環相扣,悄悄地改寫了一個人的人生,悄悄地改變了世界。
說完了這本書的創作風格,我們再來看這本書的作品評價。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出版以后,社會各界都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趙瑜認為,東野圭吾寫出了溝通的微妙,現實生活的邏輯有時候是復雜的,甚至是一個悖論。三個小偷用個人的經歷證實了:當事人的理解并不忠于幫助她的人的初衷,有時候甚至是相反的。這大概也是心理學上一個通常的原理。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止庵認為,《解憂雜貨店》是一本關于溫情的書,這里的溫情不是《嫌疑人X的獻身》里面惡的溫情,而是一本善的溫情,不用毀滅作為代價就施行了愛,我覺得《解憂雜貨店》是一本表達溫情恰到好處的書。這本書寫出了人跟人之間有那么一點可以相信的地方,你相信我,所以你給我寫信,我相信你,所以我給你回信,誰也沒拿這個事當成一個玩笑。
《新京報》認為,《解憂雜貨店》絕不是東野圭吾最具分量的作品,甚至不是推理小說,論獎項,它只獲得過第七屆中央公論文藝獎,然而就題材和寫法而言,它卻是東野圭吾最具特點、最接地氣、最有溫度的作品。
《北京日報》認為,在《解憂雜貨店》中,東野圭吾一改往常鋒利、老辣的筆觸,用穿越時空的手法,描述了卷席門后的雜貨店“變身”為煩惱咨詢室。現實中的人們紛紛將生活中遇到的有關親情、愛情、家庭、夢想、未來等各式各樣的煩惱寫在信中,通過牛奶箱傳遞給店里的人,并從那里收到充滿睿智的回信,而在故事的完結處,雜貨店的謎底也一一被揭開。
好了,這就是今天給你講的第二個內容:這本書的創作背景、創作風格以及作品評價。《解憂雜貨店》用超越時空的方式來講故事,表達了“未來不僅僅是明天,未來在人的心中,只要心中有未來,人就能幸福”這樣一種理念,作品大部分是描寫現實的,有些則是有超現實色彩的,刻畫了30年前后的時代和人心的變遷,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03 這本書的主題、人物簡介和內容概要
鑒賞一本小說,我們要從主題入手,理清書中涉及的人物,建立起來一個框架,再來閱讀小說的內容。
首先,我們來看這本書的主題。
這本《解憂雜貨店》沒有罪案,沒有偵探,而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為主題。它是偏暖的,樂觀的,張揚善的。是那種可信的,常人的善。
東野圭吾寫過很多揭露人性丑惡的推理小說,但是同時也彰顯人性的善意。在這本《解憂雜貨店》中,浪矢爺爺幾乎就是東野圭吾的化身,通過小說回答了很多問題,比如浪矢爺爺說:“這么多年咨詢信看下來,逐漸明白,很多時候,咨詢的人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來咨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浪矢爺爺總是很認真地回復別人的問題,哪怕是惡作劇。他說:“我不但要寫回信,而且要好好思考再寫。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臨死之前,他收到了很多感謝信,他很謙虛地說:“像我這樣的糟老頭子,怎么可能有左右別人的力量?如果說我的回答起了作用,是因為他們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樣的回答都沒用。”
所有的回答都非常溫馨、主流,以愛和家庭為核心。比如說,勸說運動員放棄訓練去陪伴得了絕癥的男朋友;父親欠了債,即使逃亡,也應該一家人在一起;父母要竭盡全力給孩子幸福。“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這是浪矢爺爺回復的最后一封咨詢信,也是東野圭吾寫給所有迷茫的人的。
說完了這本書的主題,我們再來看這本書的人物。
在《解憂雜貨店》這本書中,作者一共塑造了三組人物,分別是小偷三人組、浪矢家族三人和五個咨詢者。
小偷三人組敦也、翔太、幸平年齡相同,在孤兒院丸光園長大,從初中到高中都在一起,干過多次偷竊。敦也是小偷三人組中的老大,面冷心熱,做事粗暴直接,嘴巴狠毒,但是一個正直的人。他的母親是陪酒小姐,并常與客人一起虐待敦也,使其對陪酒職業深惡痛絕,間接將其送入孤兒院丸光園。
2012年7月因不忍背黑鍋失業。翔太是小偷三人組一員,做事彬彬有禮,態度委婉,思想有深度、理性,觀察細致善于發現。2012年被裁員,在便利店打工。幸平也是小偷三人組一員,性格單純、迷糊、冒失、善良,字很爛,身形高大,臉圓。2012年因汽車修理廠倒閉失業。
浪矢家族中,浪矢雄治是浪矢雜貨店的主人,為他人提供咨詢,幫助了很多人,總是很認真地回復別人的問題,哪怕是惡作劇。他與兒子浪矢貴之約定發布消息:在自己逝世33周年的凌晨,浪矢雜貨店會復活。
浪矢雄治于1980年9月13日逝世。浪矢貴之是浪矢雄治的兒子,傳承了浪矢雜貨店的秘密,將與浪矢雄治的約定轉交給自己的孫子浪矢駿吾。浪矢駿吾是浪矢雄治的曾孫,遵守與祖父浪矢貴之的約定,在2012年9月發布了浪矢雜貨店13日凌晨復活的消息。
本書塑造了五個咨詢者形象,第一個是“月兔”北澤靜子。她因男友身患絕癥,在愛情與夢想間徘徊,不知如何選擇。第二個是“魚店音樂人”松岡克郎。他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因為奶奶病逝,父親體弱,自己又是獨生子而被要求繼承家中名叫“魚松”的魚店,不知如何選擇。第三個是“綠河”川邊的綠。她懷上有婦之夫的孩子,向浪矢雄治咨詢后決定生下女兒獨自撫養,卻不幸車禍過世。
女兒被丸光園收養,以“綠河的女兒”的筆名寫信致謝浪矢雜貨店。第四個是“保羅·列儂”和久浩介。他家境殷實,是披頭士的歌迷。然而,父親公司負債家里決定潛逃和披頭士解散的消息先后刺激了他,內心已經疏遠的他向浪矢雄治咨詢。第五個是“迷途的小狗”武藤晴美。她想辭掉OL的工作當全職酒家女,然后自立開店,為此化名“迷途的小狗”向浪矢雜貨店致信咨詢。
說完了這本書的人物,我們再來看這本書的內容概要。
第一個故事,月兔是一名擊劍運動員,在為奧運會備戰之際他的男友患了癌癥。他的男友堅持要月兔全心備戰奧運會,而月兔不知道應該堅持準備奧運會,還是陪伴男友度過最后的時光。雜貨店多次給月兔回信,認為應該放棄奧運會好好跟男朋友在一起。但是月兔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備戰奧運會,雖然后來沒有入選,但她沒有遺憾,她的男友最后也沒有留下遺憾。
第二個故事,松崗克朗家里開了一家魚店,他的父親原來想讓他繼承家業。但是克朗先生從小酷愛音樂,后來退學走上了音樂之路。他因為家里人反對,所以多年來沒有回過家,再加上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也不好意思回家。克朗先生的奶奶過世時,他的妹妹叫他回去看看。這一次回家,他認識到其實父親現在很支持他從事音樂行業,但是他看著父親年邁老弱的身體,猶豫是否要放棄音樂之路。雜貨店給他回了一封信鼓勵他堅持學音樂。于是他勇敢地去追求音樂。雖然后來因為救人犧牲,但是他的歌永遠被人傳唱下去。
第三個故事,川邊綠懷了有婦之夫的孩子是否要生下來?雜貨店回答說,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讓生下的孩子得到幸福。即使父母雙全也未必代表孩子一定幸福。如果不能做到為了孩子的幸福愿意付出一切代價的心里準備,那么即使丈夫在身邊,最好也不要生下孩子。最終,川邊綠排除萬難生下了這個孩子。
第四個故事,父親欠下巨債后要帶全家逃跑,但是兒子浩杰很不愿意,他認為這不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所以在求助解憂雜貨店之后,在父母逃跑過程中他自己逃跑了,從此隱姓埋名以另一個身份生活。若干年后,他得知他的父親把母親殺死扔進海里后自殺了,留下遺言是他殺死了妻子和兒子。
第五個故事,武藤晴美為了盡快經濟獨立報答親人,寫信來問她是否要辭掉工作專心做陪酒工作?雜貨店回信說當然不能。由于回信的人是現代人,知道晴美那個時代將要發生的事。因此,他告訴晴美應該怎樣抓住機會獲取收益。晴美在雜貨店的幫助下,通過炒房賣地,賺了至少2個億。
《解憂雜貨店》以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為主題,塑造了小偷三人組、浪矢家族和五個咨詢者共三組人物,用一句話“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寫給所有陷入迷茫的人。
作者:高樓休獨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