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成績一出來,各媒體都開始宣傳本省市縣的高考狀元,而且逐漸娛樂化化、庸俗化。
教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年都強調不要大肆宣傳高考狀元,今年6月23日,高考成績出爐在即,教育部提出,嚴禁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復讀生”等信息。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不高考成績剛一出來,江西沒有提高考狀元,但是出現了“考得比較好的兩個人”。
這種變相操作,真是令教育部頭疼。
網友紛紛表示,明明這個文字里一個“狀元”也沒有,但是我覺得它卻滿滿地寫著兩個字“狀元”。
但也有愣是無視教育部禁令的,比如安徽。
更有反向操作的,不準暴露文理狀元都在某某中學。
真是花樣百出。高考狀元年年禁止炒作,年年禁止不了。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在于十年寒窗一紙定命運的高考本身,以及人們對新聞的持續好奇。
再加上新媒體的推波助瀾,即使正規媒體不炒作,學校不宣傳,好事之人也會大肆炒作,有可能高考狀元更多,而且無法判斷真偽。
要想禁止炒作高考狀元,可不是一紙禁令的事,需要全社會形成共識,而且是不可能的。如今只能減緩對高考狀元的炒作,最好的方法還是報道一下所謂高考狀元都去干啥了。
其實,很多高考狀元最終都會走向平庸,也是常態,高考不能決定人一生的命運。成為狀元只能是高考那場考試你考得比較好,可人生的路未必能走好。
而且,如今成功到路千萬條,人生之路更是漫長,需要持續拼搏奮斗。
恭喜考得好的那兩個人,也祝福每一個高考學子,好與不好,未來的路需要繼續走下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