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溪日報
奏響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市十二次黨代會以來五年工作成就綜述之二
市十二次黨代會以來,我市工業經濟抓住換檔增速的戰略機遇,把握轉型升級的有力時機,以數字賦能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成績。截至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371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28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09戶,工業企業整體規模有了極大提升,技術創新自主能力得到進一步釋放,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邁上新臺階。
打出“鋼都”“藥都”最硬“組合拳”
按照市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支持本鋼集團做優做強,著力發展高端精品鋼材料的目標,“十三五”期間,本鋼先后實施了冷軋高強鋼改造、5號高爐異地大修改造、一冷軋改造工程等141個技術改造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54億元;具備了年產熱軋板1434萬噸、冷軋板639萬噸、棒線材470萬噸的生產能力,能夠生產60多個品種、7500余個規格的產品。2020年,完成工業產值1085億元,工業增加值182億元,上繳稅收27億元。一艘鋼鐵巨艦全力駛向藍海。
在“鼓勵創新創業,激發發展活力”的號召下,藥都建設不斷加強,形成了同時擁有國家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綜合性大平臺、國家級高新區等7個國家級高端品牌的醫藥產業集聚區。70家醫藥生產企業、6所高校、16所省級以上醫藥研發和技術創新平臺、63個各類重點實驗室支撐起藥都建設的基石。到2020年底,上藥好護士等13戶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均超億元。
加大投入為工業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強勁的發展勢頭離不開持續增加的工業投資。“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技改投資資金29341萬元。全市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55億元。共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783個。本鋼高線高速棒材改造、1號轉爐節能環保改造、熱連軋廠改造、上海綠谷抗老年癡呆藥生產建設(一期)、上藥集團北方研發中試及產業化基地建設等604個項目竣工投產,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福耀玻璃、國電投本溪熱電、建發集團等一批投資數十億元的行業領軍企業落戶本溪。
固廢循環做“加法”節能減排做“減法”
五年來,我市在全方位做好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模式“加法”的同時,工業經濟向節能減排、低碳環保領域大刀闊斧地做“減法”。
“十三五”期間,我市綜合利用各類工業固體廢棄物大幅提升,其中利用水渣4067萬噸、廢鋼鐵598萬噸。通過等量或減量置換鋼鐵產能567萬噸,淘汰鋼鐵落后產能8萬噸;淘汰水泥落后產能407萬噸。關閉34座煤礦,化解煤炭落后產能196萬噸,從而使煤炭行業在我市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綠色生產體系建設在這五年來得到深耕培植,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理念得到進一步應用實施,催生出一批綠色領軍企業,并不斷發揮榜樣示范作用。2020年,本溪福耀浮法玻璃有限公司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上海綠谷、木蘭花乳業、金橋焊材等10戶企業獲得“省級綠色工廠”稱號,示范企業的引領有力地促進了全市工業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步伐。
數字賦能為工業智造帶來新機遇
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兩化融合”在“十三五”時期得到長足發展。截至2020年,全市開通5G基站807座,實現主城區全覆蓋。開通集團互聯網專線企業740家,344家企業上云。信息化的深度發展為擁抱工業互聯網創造了歷史性新機遇。本鋼集團成為全省工業電子商務試點企業,云服務平臺管理一期項目獲中國云聯盟2018年企業上云典型案例。玉晶玻璃、華岳精工等3戶企業被確定為省工業互聯網試點企業。遼寧開普、銀龍預應力等10戶企業進入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本鋼板材能源管控中心工程等25個項目列入省級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務試點示范項目。
五年來,立足于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通過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工業經濟成為鞏固全市經濟平穩發展的“基本盤”和“壓艙石”,更為我市走上高質量發展的快速路提供了強勁動力。
本報記者 盧山
本文來自【本溪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