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文字整理:邢娟 編輯排版:駑馬 崔貫利
小明語錄:
中國古人認為,當你處在低谷時期,要做的是積蓄力量,不跟別人比。
本系列發文,節選自小明老師新出版的“新精神分析100核心概念”,幫助心理學愛好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心理學的精神分析流派的專業術語。
承接上文: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找到夢境給你的重大啟發?
上文中我們分析了,如何了解夢境,夢境給我們的啟發,本文我們繼續了解,如何通過夢境療愈自己。
1、心理學的保健方法是什么?
這里要注意分清兩種區別。
一種是主動的潛意識意識化,它帶來健康。
另一種是潛意識內容向意識層次的滲透,它不帶來健康,反而帶來癥狀。而且這種癥狀往往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癥狀。
一個人經常使用一些心理加工的功能。
什么叫心理加工?
比如你有時候繪畫,或用音樂,或通過做心理咨詢大量的說話,那么你就會把潛意識的一些壓力慢慢地宣泄一部分出去。
這就減輕了潛意識里所隱藏的壓力,算是心理學里的一種保健的方法。
如果我們用一種物理學來給這種保健方法做個比喻的話,你可以這樣想。
我們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他說中國好多地方有斷裂帶,有地震的隱患。
比如西安有斷裂帶,那怎樣才能在一個有斷裂帶的地方建大型城市呢?
當時使用的方法就是大量地開采溫泉,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這樣做的目的,是把地底下蘊含著的一些能量快速地通過一種宣泄的方式,每天讓它往外出來,減輕一部分的壓力。
這樣就降低了地底下所壓抑的這種能量。
你看汶川地震之后,陜西這邊的太白山的一些溫泉的溫度,就從90多度據說是下降到了70多度。說明它地里面的這個能量得到了部分的釋放。
2、宣泄療法在生活中的運用
所以弗洛伊德的自由聯想和宣泄,其實也相當于這么一種功能。
這樣說大家就能分清楚:
一種是潛意識內容向意識的滲透帶來的癥狀。
另外一種就是潛意識,我們通過自由聯想讓他得到一個宣泄療法的機會。
通過繪畫、音樂等一些藝術功能,我們也能部分地做到這樣的潛意識內容的一種宣泄。
我們怎么樣才能通過站在不同角度,來看這個夢境給我們傳遞的信息呢?
因為一旦知道這個信息,我們同樣可以達到一個潛意識意識化的修通的效果。
這個案例中的學員,他做的這個夢,其實就是潛意識已經開始向意識滲透了。
因為他在白天也有恐懼癥,晚上又頻繁地夢到這樣的夢境。
我們用一種,就是站在不同的視角去看待這個夢境的方法。
不管是用現象學,還是用弗洛伊德所說的夢境是潛意識壓抑的結果。
用哪種理論不重要,主要是看實操。
因為理論只是種解釋,實操才能夠對來訪者產生真正作用的東西。
小明語錄:
每個人都應該審視一下你正在為錢奮斗,還是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奮斗。
3.視角轉換實操怎么做?
在心理咨詢中,我就讓他學著去切換。
首先,我讓他用第一人稱視角,再次進入到想象中的夢境。
用音樂治療做的,想象他躺在床上同樣看到外面有人在觀察他,然后我引導他追出去,去看外面的人是誰?
他第一次說,他追出去的時候那個人跑了,說明什么?
潛意識里這個內容又被隱藏了,又被壓抑了,仍然不能看到。
也可以從現象學角度來說,就是第一人稱視角無法看到這個區域,因為這個區域是隱藏著的,是一個盲區。
第二次我讓她更換成第二人稱視角。
既然有一個人看著她,她是第二人稱,我就讓她去扮演有人在窗戶外面看著一個女孩兒在床上睡覺。
當她扮演成第二視角的時候,她突然就意識到這個人是誰了,然后她就跟我說了這個人的情況。
他這部分壓抑的材料,得到了一個潛意識意識化的機會。
所以,你可以看到,關于具體的實操在心理咨詢中是非常有用的。
也就是說,不管我們是從現象學的角度去視角切換,還是從精神的角度想的是潛意識壓抑的材料,在具體解釋夢的這種技術里面,我們都可以使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來更換視角的方式來得到解決來訪者問題的方法。
小明語錄:
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生命最終的意義是什么,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嘗試各種可能去生活,去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狀態。
(未完待續)
原創公眾號:心伙伴(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