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到了中年,會漸漸感覺自己力不從心,逐漸步入身心健康失衡的“多事之秋”。
我們都知道,無論一輛汽車再新,也有用舊的一天,需要定期保養,才能延長使用壽命。而人的身體也一樣,人到中年身體的器官“零件”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有磨損,開始走下坡路。
許多人會因此遭遇一些疾病的侵襲,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來自社會、家庭、工作的種種壓力,讓每個中年人都在負重前行,這一刻,你的身體如果沒有得到很好地護理,衰老可能會悄悄到來。
有讀者問過妙姐:人們常說的中年,到底指的是多少歲呢?我怎么順利躲過中年健康危機?
中年指的是多少歲?
事實上,社會對年齡段的界定沒有硬性規定,關于年齡段的劃分和界定,也相對寬泛。根據聯合國的界定,15歲到24歲(包含15和24歲)是為青年。而根據世衛組織以及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界定,65周歲以上是為老年。那如此看來,中年人的界限就是25歲到64歲之間。
然而世衛組織又說到,由于經濟發展導致的生活水平層次不一,進而又影響到人的健康和成長,如果參照對非洲研究的標準的話,那50歲或者55歲以上,就可被界定為老年人了。
如此看來的話,年齡的劃分,繞不開個體差異。有的人生活在發達地區,生活條件好,身體保養的也不錯,外表看起來就會比實際年齡要小一些。而生活在相對貧困的地區,由于生活壓力巨大,加上對身體的摧殘,可能身體的狀況與實際年齡并不相符。
所以年齡劃分大概而論的話,50歲到60歲之間的群體,還是中年人。
如果單純從人的生理角度看的話,1歲到35歲是人體的活躍期,這個階段人體各個臟器發育成熟并完善,人的活力是最旺盛和最健康的時候。36歲到44歲,是人體的下滑期。這一階段由于臟器運行了幾十年,再加上外部環境的影響以及人本身的某些不良習慣,一些疾病比如胃病、頸椎病等開始形成。
45歲到59歲是高危期。這個階段,臟器在繼續衰竭,人體內的疾病進一步發揮,人們被多數疾病找上門來,比如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有些病甚至會危及生命。60歲以后,則是高危期的延續。這時候人體雖然會被多種疾病困擾,但那些迅猛的重病,都在上一個階段被消解了。
人到中年,易患5類病
如此看來的話,人到中年的時候,身體相對脆弱,也是最容易患病的時候。
首先,中年人最容易被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盯上。生活了幾十年,哪個中年沒幾個不良的生活嗜好呢?有的人身上干脆有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喜歡高鹽、高油、高糖的食物。年輕的時候,這些習慣對身體的影響還顯現不出來,但是到了中年,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對人體臟器造成的負擔,終于暴露出來了。所以啊,中年人一旦出現三高的苗頭,這時候就得趕緊忌嘴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除了三高之外,頸椎病也跟著來湊熱鬧了。很多人是長期的辦公室工作者,久坐不動加上幾十年養成的不正確坐姿,對頸椎造成的損傷,這時候它要一股腦討債來了。脖子酸痛是常見癥狀,病狀重一些的,還會頭暈和身體僵硬,更嚴重的患者會引起下肢靜脈曲張行走困難。到了這種時候,作為中年人的你還不趕緊多運動運動嗎?
至于那些腰酸背痛甚至渾身酸痛的中年人,那有可能是骨質疏松找上門來。這種時候就得多戶外活動,飲食上要做到低鹽和高蛋白,避免嗜煙和酗酒,同時還要補充鈣。
很多中年人都頂著個啤酒肚,肥胖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疾病。所以到了中年,能少吃就少吃,能吃清淡的就吃清淡,能動起來絕不坐著和躺著。
最后那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中年人,跟職業有一定的關系,比如銷售人員和老師常年說話。
中年人3個指標都正常的話,身體還算健康
有的中年人容易被疾病盯上,而有的中年人,身體還比較健康。如果一個中年人心率、血壓、血脂都處于正常范圍的話,那就說明他沒有被疾病盯上。
成年人的心跳,每分鐘在60到100次之間屬于正常水平。人在安靜或者睡眠的情況下,心跳次數會降低,運動或者情緒激動了,心跳會加快。另外,女性的心跳相對來說比男性快一些,而一些常年勞動或者經常體育鍛煉的人,心跳次數則比較慢。
成年人的血壓,高壓在90到140毫米汞柱,低壓在60到90毫米汞柱,都是正常值。血壓的變化每個時間段都不太一樣,而且人的情緒也會影響到血壓的高低變化。中年人的血壓值如果正常,還要避免情緒的劇烈波動,這能夠有效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生活好了吃的就會好,中年人的血脂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正常。根據臨床的標準,三酸甘油酯不超過200 mg/dl,膽固醇低于20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沒有超過13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了40mg/dl,都屬于正常血脂。
這三項指標中年人如果都正常的話,恭喜你還算健康,應該繼續保持下去。那么在今后的飲食上,中年人就得做出一定的調整。
到了中年必須要改變這5個飲食習慣
根據福克斯新聞網的報道,營養師總結了人到中年必須要改變的幾個不良習慣。
一要多喝水。人到中年,口渴的感知能力下降,一旦飲水不足便會導致身體脫水,及時的補充水分,對身體健康尤為重要。
二要注意補鈣。人到中年骨密度下降會誘發骨質疏松,除了鈣片之外,多吃奶制品和豆類食物以及綠葉青菜,也能補充體內所需的鈣養分。
三減少熱量攝入。人的代謝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慢,中年人如果還大吃大喝,又沒有充足的運動,那一身贅肉肯定會找上門。如果你不愛運動,男性每天的攝入量不要超過2000千卡,女性則不能超過1600千卡,這是不運動的人每天熱量攝入的上限。如果運動的話,可以相應的把攝入量增加到2200千卡和2800千卡。
四是要注意身體對事物的敏感。人體對食物的耐受,也會隨著消化系統發生變化而改變,中年人更應該注意身體對某種食物的反應,避免出現食物過敏。
五要多攝入膳食纖維。人到中年,消化系統功能系統下降,容易引發便秘和痔瘡。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粗糧,有助于消化,能夠最大限度避免便秘以及痔瘡的發生。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很多人到了中年,難以適應主動改變,但是,一旦某些疾病出現苗頭的時候,便會逼迫你不得不去改變。所以,中年人更應該對自己身體負責,主動去適應新的變化,而不是擁抱舊有的壞習慣。
參考資料:
[1] 《世衛組織把65歲劃為青年?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上觀新聞 2016年10月18日
[2] 《人到中年必須要改變這6個飲食習慣》 愛學術 2015年3月
[3] 《人到中年危機四伏,懂得這些養生招,繞開》 人民網 2018年9月27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健康科普排位賽##39健康超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