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近日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大致是這樣的。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面對近期銷量的迅猛增長,半年的時間才這么點利潤,這是怎么回事?
作為不玩金融的汽車行業從業者只能從行業本身來進行分析,比亞迪的凈利潤之所以會如此之低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在以高成本解決問題,比如比亞迪上半年的經營成本增長到792.84億,同比+62.98%,其中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各自增長32.25%、19.14%,這些費用用在哪里了呢?主要用在了售后方面和職工薪酬。
不能否認比亞迪汽車的售后服務水平著實不算高,印象中2021年初的發布會就講過這個問題,新一年中要完善對售后體系的建設,加速標準提升和零配件渠道的升級;這都是需要高昂成本的,所以這一板塊確實會壓縮比亞迪的利潤,但卻也是打基礎的階段,只待王朝家族和高端品牌陸續發布,完善銷售網絡和售后網絡則能進一步推動比亞迪汽車銷量的增長。
原材料成本上漲與比亞迪戰略規劃同樣影響利潤
2020-2021年的汽車行業很艱辛,因為鋼材、鋁材、橡膠和各種塑料的價格都在上漲,新能源汽車的電機就不說了,動力電池使用的鎳、鈷、鋰等材料價格也在漲,包括電解液都不例外;芯片缺口一度達到20%,很多車企都因缺芯而減產或停產,比亞迪雖然能自主研發與生產IGBT&MCU,但成本還是會很高。可是比亞迪既沒有減產、也沒有給車輛漲價,而是逆勢推出了秦、宋PLUS等物美價廉的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即便訂單量巨大,價格卻仍舊穩定。
這就必然會“增收不增利”,比亞迪是個這樣的企業。
舉個例子,同樣去面館吃面,外國品牌的面館會在原材料成本上漲的時候通過海報來渲染出大分量,點餐后能不能吃飽就不管了,即便您下次不再來但還有很多沒有來過的人,慢慢騙唄;而比亞迪遇到原材料上漲的情況卻沒有這么做,仍舊是在碗里打上幾個雞蛋、切上一堆肉,保證您吃過之后還會再來,或者是介紹給其他人來吃,一樣的價格自然賺的少的,但是贏得了什么呢?
比亞迪會在這一輪的原材料價格增長,車輛普遍減產、停產或漲價的階段中收獲口碑,這是個很聰明的做法;新能源汽車的市占率目前還沒有多高,有待發掘的市場空間還是巨大的,那么此時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即便短期內利潤低或不賺錢,但長遠來看還是會賺的。
所以比亞迪上半年的財報雖然很不好看,但能保證沒有負盈利也就很難得了,在保證不虧損的前提下打好這個基礎,只要原材料價格下探、芯片問題得到解決,等待比亞迪的會是輕松的市值破萬億。
有關比亞迪的“利好”有很多
比亞迪的“主業”不僅是汽車,同時還有IT組裝與研發、電池、光伏、儲能、軌道交通等等,在三電領域也轉向為供應商;其產業結構是汽車業務的營收占一半左右,上半年的比重是43.08%,IT業務的比重為47.46%,光伏和儲能業務占比為9.12%,這說明了什么呢?
說明的是比亞迪其實從來不是單純的車企,是個集IT業務的“智能企業”。
不過最有潛力的應當還是光伏與儲能業務,也就是二次充電電池(電池梯次利用)的純惡搞業務;近期能源領域加速對側儲能的建設推動,作為從生產電池、銷售整車、梯次回收、進入光伏的完善產業鏈的比亞迪,這幾乎就是為比亞迪量身定制的市場。所以儲能業務應當會是比亞迪真正的戰略方向,而汽車則是推動梯次利用的載體,這個模式已經有一些外企進行了復制,但沒有電池制造業務總還是很難玩轉。
結語:比亞迪的營收情況無需過度解讀,這家企業的戰略眼光很毒辣,當然“戰術執行能力”總是很一般;但只要戰略不錯則戰術的偶爾錯誤不會影響全局,王朝家族的汽車銷量還會持續增長,只待產能跟進則會徹底走出困局。
預計年末的比亞迪還會開始IGBT&MCU外供力度的加大,在合肥整車工廠、蚌埠和長春電池工廠投產之后,應當不會再出現無法及時交車的問題了。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