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方正 編輯|夏添
你見過有人投3分是“砸”球進籃筐的嗎?你知道這屆00后已經強到去CBA選秀了嗎?CBA球員和街球手battle誰會贏?
看完奧運還意猶未盡,籃球綜藝就已續上人們的觀賽熱情,且帶來一番更生動的“籃球熱血漫敘事”:在這里,CBA球員會被“街球天團”挑落馬下,抖音“砸哥”會用超遠3分重新定義“投籃”,乖巧叫著“哥哥姐姐們好”的高中生下一秒就變身球場大魔王……
籃球綜藝的獨一檔,《這!就是灌籃》IP行至第四年,正于8月26日起每周四12:00在優酷獨播,再度成為這個夏天最受關注的體育綜藝,重新燃起全民對籃球的熱情,向青少年傳達了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和堅韌不服輸的精神。
按理說,在東京奧運會、殘奧會、北京冬奧會接踵而至的“奧運年”紅利期,市場本該迎接體育綜藝的百花齊放,然則唯有《這!就是灌籃》延續了超過75.6億閱讀量的高關注、高口碑,仍然在行業獨占鰲頭。
作為市面上碩果僅存的體育類長青IP之一,《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又實現了“教練+經理人+領隊”的戰隊配置升級、“CBA+CUBA+街球+高中生+國際外援”的選手陣容升級、“3V3 + 1V1 + 5V5”的賽制升級,打造出一場平衡了體育精神+綜藝元素的“籃球青年的新秀賽”,讓健康、有活力、積極拼搏的年輕人成為屏幕上和時代中的主流。
乘著奧運年全民觀賽熱潮之風,其它體育綜藝或可從這檔籃球綜N代的革新范本里習得“長青秘訣”,進而覓得煉成國民級IP的破圈之法。
首播“CBA輸街球”掀話題熱潮
長青籃綜IP引擎全升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JRs如何評價灌籃4里CBA隊伍輸給街球隊?”、“CBA飲水機球員和頂尖街球手差距不是很大?”…… 伴隨首期上線、 #這就是灌籃4開播# 登陸微博熱搜,虎撲直男們掀起了一波“CBA和街球孰強孰弱”的討論熱浪。
幾組CBA球員接連輸給曹芳率領的“街球考核官隊”,網友對CBA球員實力的質疑聲漸起;但亦有專業人員評論道:街球手技術能力或可與職業球員一戰,但戰術意識薄弱、體能差距使得其難以應付5V5的職業比賽。
“職業與業余的差距幾何”是體育圈永爭不休的話題,球迷們在心理上傾向于看到業余球員“逆襲”、并以此敦促職業球員進步。《這!就是灌籃》在“兼職主持”郭艾倫的“挑事”下直面該議題,成功撬動忠實球迷分享對硬核行業問題的看法。
為使灌籃IP成為職業籃球的某種補充和輸送平臺,第四季第一大創新點是對戰隊配置進行了升級:一來確保專業教練“留住優秀選手”,如第二期“國青三子隊”李弘權和“CUBA遺珠隊”阿卜杜拉被教練們共同賞識;二來保證經理人李晨、歐豪、侯明昊助推籃球話題被跨圈層觀眾follow;三來曾可妮、戴燕妮、包上恩組成領隊團,則為一檔體育綜藝貢獻了難得的女性視角、女性受眾。
本季的第二大創新點在于,邀請選手陣容豐富度突破上限。米蘭所在的國際考核官隊示范了“3v3攻防轉換速率到底有多快”,CBA前球員、現球員、國家三人籃球隊打響“學院派大亂斗”,在丁超領銜的“最強高中生隊”身上觀眾看到中國籃球未來的希望。
兩大創新點在握,新一季《這!就是灌籃》在觀感上更為注重對“籃球競技”本身的完整描摹,一次性滿足硬核球迷們的觀賽需求,掀起圈內對節目的討論熱情。
再者,節目在綜藝人物塑造上極為生動、立體,對非球迷亦有吸引力。街球團的老朋友們是“曹芳逗、楊政兇、白晶穩”;廈大隊是“一個黎伊揚大哥帶兩小老弟”;顏值掛有“吉大流川楓”溫佳龍、“八一李易峰”馬泳;技能王者有“廈大神射手”莊戰、“砸哥”李巖;連明星嘉賓侯明昊、歐豪都分領了“海淀區小干拔”和“朝陽小詹詹”的江湖封號。
長青籃綜IP引擎全升級背后,是它致力于把節目打造成“各式球員交流平臺和不定期向CBA輸送球員的“籃球新秀輸送站”。據悉,三季《這!就是灌籃》現已累計向CBA輸送了33位選手進階為職業球員,從第三季節目走出的趙柏清和黎璋霖更是摘得了CBA選秀的榜眼、探花頭銜,激勵更多的年輕人逐夢籃球界。
考核官造“不敗神話”、高中生“未來可期”
多元球員圖鑒下的“熱血漫敘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球員們以“挑戰者”之姿PK“考核官boss團”的海選賽制被確立時,該季《這!就是灌籃》便自然生發出一種“熱血體育漫”的全新敘事,展現出一幅年輕人積極拼搏、昂揚向上、堅韌不服輸的熱血籃球少年圖鑒。
聚攏前幾季“老朋友”的「街球賽道」、以CUBA冠軍廈大隊為班底的「學院賽道」,由國家三人籃球隊外籍陪練組合成的「國際賽道」,哪個看著都不是省油的燈。當第一期挑戰者們前赴后繼地“倒下”,“哪一隊能戰勝考核官?”遂成為前兩期節目的敘事重心。
當看到上海崇明Y-M廠牌開場便打出一波7比0的小高潮,觀眾都以為考核官終要吃到敗仗。誰料,CUBA魔王們在“大心臟”指揮官黎伊揚的帶領下迅速吹響反攻號角,比分迫近后Y-M球員們越打越慌,遺憾敗北。
當看到“國家隊預備役”李弘權帶領的00后“國青三子”勇敢站上挑戰國際考核官的PK位,一股“英雄自古出少年”的氣焰開始灼燒觀眾的內心。雖然最終仍技不如人,但李弘權賽前那句“希望自己的表現能激勵其它00后也來實現籃球夢想”,已然述說著一個雖敗猶榮、贏了自己的故事。
“考核團賽制”賦予了觀眾站在挑戰方的視角去沉浸式觀賽:一方面,我們在為Y-M隊、國青三子隊加油時會與“勇于挑戰不可能”的他們共情;另一方面,伴著考核官們一步步創造“不敗神話”,亦使得“街球王”曹芳、“后場指揮官”黎伊揚、“3分機器”米蘭等大神球員被觀眾所熱捧和喜愛,“正派”、“反派”皆可擁有姓名。
第二期后半段,“最強高中生隊”的登場則讓節目現場刮起了一股青春風暴。后采環節,三臉青澀的丁超、曾子杰、李奕男乖巧問候“哥哥姐姐”,誰知丁超上場后表現出遠超其年齡的成熟,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下一個國家隊頂級控衛的影子。
Z世代球員的風采成為該節目的關鍵注腳,丁超、李奕男、李弘權等00后球員為當代青少年樹立了新的榜樣。無論比賽是贏是輸,年輕球員在賽場上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熱血漫式群像故事戳中了無數觀眾的情緒共鳴、激勵年輕人勇敢逐夢。
“最強高中生隊”曾子杰曾因被絕殺“灑下男兒淚”,如今隨球隊擊敗CUBA哥哥們特別有勵志漫畫內味兒;CBA復仇者聯盟的孟敬淇、吳星銳,在比賽倒數讀秒時刻“雙鬼拍門”封蓋掉張志源的上籃,該鏡頭神似《足球小將》里的“雙人射門”,街球組白晶直言“這場面只有在動漫里看到過”。
《這!就是灌籃》以熱血漫敘事為基底、以積極向上的球員面貌為藍圖,助推節目征服了跨越性別、年齡和圈層桎梏的觀眾們,若干章節“熱血小故事”掀起全民愛籃球的風潮、對青少年審美和生活方式起到健康的引領作用,有望實現灌籃IP的又一次廣泛拓圈。
以“籃球青年的新秀賽”破題
體育精神與綜藝娛樂的平衡點怎么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體育綜藝誕生起,有一種唱衰它的聲音就從未停歇,他們認為,綜藝解構一切的娛樂特性會對沖掉競技體育的專業性和崇高感,體育內容天然難以在綜藝土壤上生根發芽。
如何探尋到體育精神與綜藝娛樂的平衡點,既做到讓體育迷們感受到“節目對項目專業性的尊重”,又能令非體育迷們樂享到體育項目的趣味,是體育綜藝制作者們絞盡腦汁去思索的課題。
歷經多年的經驗累積,對“內容平衡術”頗具心得的《這!就是灌籃》對節目競技性和娛樂性的拿捏已十分熟練。以兼顧熱血體育精神和綜藝效果的“籃球青年的新秀賽”破題,該節目實現了競技專業性和綜藝娛樂性的兼容并包、相互成就。
競技維度,新一季節目花大篇幅聚焦于“賽況”。在MC易專業解說加碼下,節目記錄了如李耀強4次蓋帽、砸哥遠距離3分、CBA復仇者“雙鬼拍門”封蓋的名場面片段,精彩、流暢的賽場實況令球迷們一本滿足,并為非球迷科普了大量專業知識。
娛樂維度,節目巧借各類“環節”助推話題出圈。第二期開場的領隊女團舞燃炸全場,減緩了球場劍拔弩張的緊張氛圍;第二期末尾的明星表演賽則歡樂滿滿,我們見識到前國家女籃阿姨們打球的認真耐心,領略到“朝陽區詹姆斯”歐豪的上籃功底并炒熱了話題 #盤點娛樂圈明星的籃球實力#,郭艾倫斷阿姨球引全場齊喊“渣男”、娛樂效果滿分。
體育與娛樂并不天然是一對矛盾。看完廈門大學隊與Y-M隊緊張刺激的對決后,李晨帶領的經理人團因打賭失利,與飆起塑料普通話的馬布里表演了一首“什么是快樂星球,廈門大學最牛”,這樣尊重籃球文化、自然融入妙梗的娛樂是競技內容外的必要補充。
復盤《這!就是灌籃》IP多季來的出圈之路,它既完整記錄了“中國頂尖籃球新秀們”硬核賽事的部分,為職業籃球輸送優秀人才、為當代青少年樹立了新的正能量榜樣;又借由明星嘉賓的影響力造梗、玩梗,助力小圈層的籃球文化與各類觀眾建立深度的情感連接。
奧運年熱潮還未退散、北京冬奧會還在姍姍來遲的路上,當下正是體育綜藝煉成全民IP的好時機。唯有習得競技性與娛樂性內容的平衡術,用更具共鳴性的敘事與大眾建立對話,體育綜藝們才可擊破小眾圈層、實現口碑與破圈度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