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十月懷胎,忍著巨大疼痛生下寶寶,無疑是非常辛苦的,也是很偉大的。但是大家在關心媽媽的時候,也別忘了寶寶在出生的過程中也不是輕松的,他們同樣忍受了疼痛。
寶媽難產,寶寶出生后腦袋變形,一碰就痛
同事小敏每次提到自己生孩子的過程時,都會傷心到哭,但她不是心疼自己生孩子過程中忍受的疼痛,公公婆婆、老公也對她很好。
只是在生寶寶的時候,她的胎位不好,順產了十幾個小時都沒生下來,自己也疲憊了。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無關
而寶寶就一直卡在產道中不上不下的,出現了嚴重窒息的情況,胎心也下降了。
小敏身體疼到一度想放棄,虛弱地喊:“我不生了,我不生了。”
醫生就告訴她:“你以為只有你一個人在疼嗎?孩子一直卡在產道里,也是很難受的。”
果然剛剛出生的寶寶腦袋被擠壓到變形,看起來很丑,還需要送到保溫箱里繼續看護,期間只要護士碰到他的頭,就開始大哭。
可想而知孩子受到了多大的痛苦。
小敏常常感到后悔,如果當時在生產時聽醫生的勸選擇剖腹產,不強行順產,寶寶也不會受那么多苦。
而且坐月子的時候,為了將寶寶的頭型恢復,也花了很多時間,但直到娃的囟門閉合,頭頂都還是有點尖的。
寶寶為了出生,不僅經歷疼痛,還默默做了其他努力
1)蜷縮身體
孕36周之后,寶寶就會入盆,這時他們一般頭部朝下,蜷縮著自己身體,一直等待生產那天到來,在這之前寶寶都是不能活動的。
一旦宮縮,他們就會夾緊自己的胳膊和腿,以便順利通過產道。
2)配合媽媽
在出生的過程中,寶寶不是一動不動地等著收縮的產道將自己滑出去,它也會嘗試、試探,比如面向側面的姿勢行不通時,就會再轉個身。
再通過產道的時候,他就會一直保持身體收緊、下巴抵著前胸的姿勢,當頭出來之后,還會旋轉身體,讓自己一個肩膀先出來,另一個肩膀后出來。
3)為了呼吸哭泣
一旦寶寶與媽媽之間的臍帶斷了,他們就需要自己呼吸了,而出生后的一聲“啼哭”,就是寶寶開始自己呼吸時發出的聲音,哭得越響,可能代表孩子肺部發育得越好。
快失去意識的寶寶,則需要在醫生的努力下才能開始第一次呼吸。
生產的過程有快有慢,生孩子速度快時,自己和寶寶都能少受些苦,速度慢時,寶媽和寶寶都可能忍受巨大疼痛。
雖然一部分的生產能力是天生的,天生生產能力小的媽媽,需要自己更堅強一些的,但也有一部分是受后天影響的。
若寶媽在生孩子前這樣做,寶寶能更輕松更有福
▼保持寶寶體重
新生兒的標準體重為5~8斤,8斤以上的寶寶被稱為巨大兒,因為寶寶的身高、骨骼大小都是差不多的,因此,超過5斤的嬰兒體重越高,就是身上的脂肪越多。
8斤的寶寶,幾乎是5斤重寶寶大小的兩倍。
這兩種不同體積的胎兒從產道中出去,可想而知哪一種更輕松、哪一種更困難了吧。
若胎兒是巨大兒,媽媽和寶寶都得忍受巨大痛苦,而且巨大兒以后更容易長胖,對孩子健康不好。
▼多考慮一下醫生建議
順產出來的寶寶并不比剖腹產的寶寶更優秀,若孕媽的情況不適合順產就不要強求了,以免生產過程中遇到危險。
▼注意飲食健康
血壓、血糖過高、不穩定,會導致順產難度增加,少鹽、少油、少糖的飲食能減少妊娠并發癥的出現。
▼適當運動
孕期適當運動,少臥床,能避免自己力氣降得太快,導致生寶寶的時候,無法用力,生產速度加快。
了解了寶寶出生時自己的努力,孕媽有沒有覺得很欣慰呢?為了自己和寶寶更輕松,懷孕期間身體允許的話,還是多努力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