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剛過,各大電視臺的跨年晚會相繼落幕,琵琶演奏家方錦龍又在網上火了。他在bilibili視頻網站(網友昵稱B站)舉辦的跨年晚會上的國樂跨界串燒表演令人大開眼界,“壯哉我大國樂”“雞皮疙瘩掉一地”“老爺子太厲害了”等引網友好評不斷。昨天,方錦龍接受記者的獨家專訪,講述了他這個節目的創意和幕后故事。
■現場
古今中外樂器玩了個遍
方錦龍是一位“網紅”琵琶演奏家,此前他悠閑彈奏《琵琶語》的視頻給網友們留下深刻印象,隨后網友們又發現,他能演奏琵琶、笛、簫、二胡、骨笛等上百種樂器。這次參加B站的跨年晚會,他和當晚演出總監趙兆指揮的管弦樂團合作了一個十分多鐘的節目,再一次燃爆網絡。
在節目中,他一口氣彈奏了琵琶、高音琵琶、尺八、沖繩三味線等多種樂器,甚至還拿出一個像“鋸”的一樣的琴,左手拿著“鋸”,右手像拿著二胡弓子一樣演奏。“那是鋸琴,它來源于幾百年前意大利的伐木工人。”方錦龍介紹,B站邀請他登臺這場晚會時,他知道B站的受眾都是年輕人,就想把古今中外的樂器向觀眾展示。
拿著古今中外的樂器,方錦龍和樂團演奏曲目都很跨界。《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兩首歌曲和中國古曲《將軍令》“嫁接”在一起,經過全新的編曲,來自不同曲目的旋律仿佛一問一答。演奏到高潮,方錦龍瘋狂掃弦,舞臺上有電吉他迎合,氣勢恢宏又毫不違和。“琵琶本身就是有俠客之風的樂器,俠肝義膽是中國的民族精神,它和國樂的傳統精神是一致的,看得出來網友們也都很喜歡。”方錦龍有些得意。
讓網友們更驚訝的是,這個節目的表演是帶劇情的。當美國鄉村民謠《哦,蘇珊娜》的旋律在樂隊中響起,方錦龍就在手邊的多件樂器中反復挑選,仿佛沒一件樂器趁手,他干脆不演奏任何樂器,而是用手在自己臉上“波兒”“波兒”地彈出聲音,每一聲的音高都不同。而當指揮說要演奏印度的樂器,方錦龍說:“印度的?那得有咖喱味,我來給你試試這個樂器,你看是不是有咖喱味。”說著,他用艾斯拉吉、西塔爾琴這兩種樂器演奏起來,隨后一大片彈幕飄過,幾乎都寫著:“果然有咖喱味!”
■幕后
音樂的“樂”=快樂的“樂”
“這是我故意這么設計的,我演奏樂器光演不行,還得說,這是我的‘方式脫口秀’。”方錦龍說,節目在策劃階段,他就想在其中加一點“小品”的表演成分,“從頭到尾地演,觀眾會疲憊,不知道我們在彈什么,那我就輕松地講出來,這樣觀眾既能了解很多知識,還會覺得有趣。”
“一定要好玩”是方錦龍從事音樂一向秉持的原則,這是他深受觀眾喜愛的原因。對此他有自己的思考:“我們的音樂已經走出國門,但還未必走進國人的心里。”方錦龍說,我們有那么多大師級別的演奏家,在國際上打出中國的名號,給中國爭光。“但是在不少人心里,很多音樂還停留在殿堂上,國人覺得它高雅,但可能不覺得這些音樂能走進生活。”方錦龍偏偏用傳統樂器演奏時尚的歌曲,甚至把自己當“人型樂器”,在自己臉上彈出旋律,就是為了讓大家覺得,“音樂的‘樂’和快樂的‘樂’其實是一回事”。
不過,用古典音樂或國樂演奏流行歌曲,一直被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太簡單、太俗,甚至有些“掉價”,但方錦龍不這么認為。“不要用這種觀念看待老百姓,這是老百姓喜歡的東西,尤其受年輕人喜歡,如果國樂永遠曲高和寡,最后肯定就沒有人傳承了。”方錦龍常常感慨,他自己從事音樂已經42年,但出名是在近10年。“前30年我也做傳統的協奏曲、組曲,這很重要,幫我打下了基礎,但近10年我開始跨界,這才走了出來。”
也就是在近10年中,他發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其實深愛著國樂,每次看到國樂的跨界演出都非常興奮,被傳統樂器的表現力折服。他這個被網友們稱為“老爺子”的人,也漸漸熟悉了年輕人在彈幕上的習慣用語:“收下我的膝蓋!”“這段演出,建議上春晚。”感受到觀眾的喜愛,方錦龍也跟著興奮起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中國長大的年輕人就有喜歡國樂的基礎,國樂的市場很大,但是需要開發。我們就是要找準年輕人喜歡什么,把他們吸引過來!”
本報記者 韓軒
■觀察
怎樣辦晚會讓年輕人叫好
□韓軒
每逢跨年夜,各大平臺都會推出自己的晚會,今年B站的跨年晚會最為年輕人津津樂道,至今熱度未消。除了方錦龍的登臺演出,還有《權力的游戲》主題曲、《哈利·波特》主題曲、《鋼鐵洪流進行曲》等多個亮點,戳中了年輕人的心。
從演出陣容看,從主流文娛市場當紅的吳亦凡、鄧紫棋、周筆暢、五月天等藝人,到“不那么流行”的藝術界代表音樂家理查德·克萊德曼、國樂演奏家方錦龍,再到垂直圈層鐘愛的動漫游戲經典IP、虛擬偶像,B站晚會的內容十分多元。國樂大師方錦龍與洛天依跨次元合作的夢幻舞臺《茉莉花》,新老音樂人把復古浪潮、主流流行音樂、中西文化、不同代際和圈層文化融合在了一起,被贊打破了“次元壁”。
音樂風格突出也是B站晚會的亮點,可以用“看得見的交響樂”來形容。無論是《哪吒》《去流浪》這樣由人氣歌手演繹的流行金曲,還是《鎮魂街》《我為歌狂》中的動漫經典曲目,全部進行了交響化改編。更讓年輕人激動的是,他們鐘愛的《火影忍者》等動漫、《魔獸世界》等游戲、《權力的游戲》《哈利·波特》等影視作品,也都被改編成了氣勢恢宏的交響樂片段,“見縫插針”地安排在不同的節目中。每次這些熟悉的旋律出現,彈幕中都是一片狂歡。
晚會并非沒有主流文化內容,而是也用二次元的手法表現。晚會中,著名演員張光北和退伍軍人一同演繹了一首去年國慶閱兵的配樂《鋼鐵洪流進行曲》。張光北是B站網友最熟悉的形象之一,他出演的《三國演義》和《亮劍》的片段,被B站網友制作成多種版本的“鬼畜”視頻,深受年輕人喜愛。《鋼鐵洪流進行曲》也因為曲調太“燃”,被B站用戶用不同樂器自發改編成多個版本。晚會上,張光北和《鋼鐵洪流進行曲》的“合體”,讓年輕人激動不已。
彈幕文化也助推了B站晚會的再傳播。年輕人看B站晚會,會以彈幕的形式發布自己的評論和感受,增強了觀眾的互動性。《火影忍者》等動漫音樂出現,彈幕里一片“童年回憶”,引發共鳴;朱廣權等“段子手”主持時,網友們則發彈幕“接下茬兒”,彈幕中就出現了更多新的段子。看回放的網友除了被晚會內容戳中,也被彈幕中的“段子手”戳中,從而吸引了觀眾的反復點擊和多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