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消保委接到一位老年消費者的投訴稱,其通過電視廣告得知當地一家健康管理服務館可以免費治療腰酸背痛,便前往該店,希望能夠得到免費治療。但體驗過后,醫生為其開具了1.1萬多元的單子,老人十分不解,最后支付了500元“體驗費”。消費者認為這并不是免費看病,而是消費欺詐,隨即撥打投訴熱線向消保委反映。
接到投訴后,越城區消保委塔山分會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商家,現場檢查了商家的宣傳廣告以及發布廣告的相關手續是否規范,并向商家進一步了解情況。工作人員了解到,該店確實有免費讓消費者體驗相關產品及服務的活動,包括但不限于膏藥、推拿、按摩,在體驗中會預收500元費用,如果體驗效果好,可以繼續購買后續產品,即1.1萬元的療程套餐;若效果不好,便退還預收的500元。但商家在廣告宣傳中,并沒有明確告知存在預收費用。在溝通過程中,由于消費者年齡較大,存在溝通不暢、解釋不清等問題,致使消費者無法獲取準確信息,產生誤解。經調解,最終商家退還消費者預付的500元費用。
老年人的健康一直為大眾所關注。隨著老年群體消費水平的提高,保健類投訴案例也逐漸增多。老年消費者由于年齡、身體、心理、文化等因素限制,導致其在購買和使用保健產品和服務時,往往不能正確區分保健品與藥品、保健與治療之間的差異,加之老年消費者消費維權意識淡薄、消費維權渠道有限等,維權更為不易。
消保委提醒老年人消費謹記3個“多”_
廣告“多”看一眼。電視、廣播、傳單的宣傳廣告要仔細看,明確經營者免費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范圍,特別關注另外收費的項目。少關心宣傳效果,多留意附加條款。
體驗“多”問一句。體驗前詢問清楚收費標準、費用明細和退款細則,了解透徹商品或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避免出現信息差。
下單“多”想一下。要守住消費底線,理性消費,切莫因小失大。對于感興趣的產品或服務,應先咨詢子女、醫生或市場監管部門,多聽取科學的建議。要保留消費憑據以及與經營者的溝通記錄,以便發生消費糾紛后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發文人鄭鐵峰)
來源_ 我國消費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