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不斷深入,一時間,房產服務行業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中介在買賣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粗放式發展背景下,缺乏規范的房產服務行業亂象叢生,導致購房者對房產中介的信任度越來越低。
動輒百萬上千萬的重金交易,也讓雙方的信任感更顯得彌足珍貴。不可回避的是,這個行業被大眾誤解也好,事實也好,總之口碑并不是太好,其實很可能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日積月累、積重難返、爭議不斷。
大家積怨已久,特別是最近杭州的政策舉動更是引爆了燃點,將“取消房產中介”的呼聲再次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8月20日,“房產中介有望被取消”沖上熱搜。燃點是什么呢?
該消息起源于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臺上的一項新功能。8月18日晚間,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旗下的“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個人自主掛牌房源”功能,房屋所有人經過實名認證即可自行上傳房源,實現“房東直售”。
此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諸如“釜底抽薪”“革中介的命”“中介要被取代”的觀點甚囂塵上,引發了大家的熱議。購房者如果能繞開中介,直接跟房東面對面溝通,那是不是詬病已久的中介行業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呢?再也不用擔心被坑了?
我們先看看官方是怎么解讀這一舉動的,“(此舉)打破了傳統依賴中介機構的房屋銷售模式,改善了二手房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和中介機構房源信息不對稱的弊端,構建了更為公平合理的二手房交易市場運行體系。”
客觀地說,杭州此舉在全國具有創新意義和引領作用,我是支持的,對于原有中介服務的弊端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彌補,這種模式也對整個行業加快洗牌帶來挑戰,但對行業發展是積極影響,因為必然會促進中介行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創新服務模式,完成轉型升級。
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中介行業將消失或去中介化呢?就目前來看,言之尚早。
1、個人自主掛牌房源并不意味著不需要中介。
杭州上線的“個人自主掛牌房源”功能,依然是信息發布和信息獲取,雖然行業也有壟斷房源就可以壟斷市場的說法,但事實上中介的服務遠不應止于此,這是一種不健康的狀態。
“個人自主掛牌房源”頂多是給大家多提供了一種房源渠道,更多的服務這個平臺無法完成,所以,短期內并不會取代中介,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中介行業提升創新優質服務,有利于行業環境凈化。
這個說法也得到了某些房東的認可,李房東認為,個人掛牌只是多了一個渠道,“我掛牌的這套房總價不到200萬元,如果對方可以一次性付款,后續就不需要找中介了。但如果涉及到按揭貸款,考慮到交易資金安全,仍然需要找中介來協調。”
因此,現在看來,中介被取消還不太可能。
2、中介自古有之,有市場就會有中介。
中介,自古有之,古稱牙行,又名掮客。古諺有云“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說的就是包括房產中介在內的這批人,當然不止房產中介,哪怕沒有犯罪,也該嚴懲。可見這個行業多么不叫人待見。
所以,天下苦房產中介久矣。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行業,卻很難被取消。
雖然牙行地位不高,不過很多人為了獲利,依然趨之若鶩。清中期,就蘇州一地,登記在冊的“官牙”數量就高達14224家。到了近現代,著名的大作家徐志摩,也曾做過房產中介的副業。
后來我們實現福利分房,才取消了中介行業,直到房產開始市場化,房產中介才再次應運而生,只是規范不足,所以亂象頗多。從長遠大趨勢來看,房地產市場化程度會越來越高,無論你喜歡不喜歡中介這個行業,她都會以各種形式存在著。
一定程度上我敢說,只要有市場,只要有買賣,哪怕沒有開發商,都不會沒有中介。這個行業自古就是自發自然形成,然后由官方來規范。
3、新時代房產中介還在經歷青春期的煩惱。
別看自古就有的東西,但是真正在新時代也沒幾年,相比國外,其實,我們的房產中介行業正在經歷青春期的煩惱,你說能不讓人操心嗎?竟給惹事。可是他就不成長了嗎?
“中介”一般也被稱為“經紀”,這在國外或者說在小編心里那也是神圣的職業,或者說本該是神圣的職業,是為購房者排憂解難、答疑解惑的專業顧問。不僅僅幫你買房賣房,更重要的是一種服務。可現實總不盡人意,但這不代表這個行業就要被滅掉,而應該加以正確引導和規范。
4、房東直售在國內沒有市場空間,中介作用越來越大。
畢竟“個人自主掛牌房源”不等于“房東直售”,這是兩碼事,所以就現在的情況看,替代不了中介的地位。
空白研究院創始人楊現領表示,真正的房東直售通常只能存在于獨家委托的制度和法律背景下。我國是多家委托,業主不僅可以委托多個經紀人,且掛牌價基本屬于口頭約定,沒有法律效力,隨時可調。所以,我國不存在房東直售的制度條件。
就國際經驗看,經紀人的作用不是變小了,而是變大了。就未來趨勢看,交易復雜度上升,換房比例上升,一個交易涉及五六個買家或賣家,連環交易,錯綜復雜,根本沒有“直售”的可能性。
從這個角度來說,房產中介不僅不會退出,反而在未來應該發揮的作用會更大。
5、取消房產中介房價就能降下來嗎?
指望取消房產中介來把房價降下來基本上不太可能,因為從根本上看房價并不是中介炒高的,當然并不否認某些中介在擾亂市場秩序推高房價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頂多是火燒澆油、推波助瀾。當然需要嚴加規范,穩定房價。
另外,房地產大局已定,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下,房價基本上以穩定為主,規范中介能穩定房價,但不會讓房價大降。最關鍵的是地價在房價上漲中扮演著什么角色。房價_土地成本(占40_)+建安成本(30_)+所交納的各種稅費(13_)+運營成本(8_)+房產企業的利潤(9_)。
這個就不展開說了,但大家心里又都明白,以后可以單獨成文。
6、中介有資金監管賬戶,確保資金安全。
房地產作為大宗商品交易,所涉資金數額巨大,房屋交易過程中資金安全能否保障,無疑是廣大購房者最關心的問題。所以,千萬別忘了資金安全的風險。在“房東直售”模式下,資金交易安全是買賣雙方關注的焦點問題。
“畢竟中介是設有資金監管賬戶的”。中介存在的很大一個意義就是,通過第三方監管賬戶以及風險賠付機制,確保房屋交易過程中的資金安全。
楊現領也提到,如果房東直售,風險由誰承擔?業主和客戶通過中介公司交易,不僅需要專業服務,更需要中介的風險承諾。在國內現在環境下,交易安全隱患越來越多。那么,防范、化解、處理和承擔交易風險的能力就是經紀公司存在的核心價值之一。
7、行業分工越來越精細化,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不少購房者認為取消房產中介有利于降低成本,這對于房屋買賣雙方來說,都是好事。但也有一些理性的購房者認為,與其取消中介,倒不如更規范才是出路。即便在政策上取消了,私下里也會存在。沒有房產中介,以后難道房東天天等在家里等著租客來看房?
作為我個人來講,如果我有錢,我一定會找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我來購買服務。這也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將來行業分工越來越精細化,服務越來越人性化。房產中介之間的競爭最終就是服務水平的競爭,服務質量的好壞、服務效率的高低,是衡量房產中介生存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
通過這次引發大家的思考,也必然會讓優質的服務中介得到長足發展,依然靠投機的必然被淘汰。
8、二手房個性化強,需要更專業的房產中介服務。
剛才說了,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房產中介應該有這個素質。房子作為不動產,并不是標準化產品,跟新房還不太一樣,不同的地段,不同的配套和戶型等,所以具有非常強烈的地域性和個性化特點。
看房、選房、價格談判、簽約、過戶、貸款、交付等一系列復雜過程不是個人能完成的,這些交易環節,只有專業機構能夠輔助完成。結合您自己的實際需求情況,中介為您提供更專業的房屋需求匹配方案。
9、房產中介已經是一個龐大的行業系統。
房產經紀雖然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不過新時代經歷了20年蓬勃發展的機會,在2004年我國房產中介從業人員僅為23.4萬,如今都突破了200萬。2021年住房交易規模高達30萬億元,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作為如此龐大的一個行業,特別是對經濟領域有著重要的貢獻,不可能短期內讓其消失。
10、該不該取消房產中介,經濟日報這樣回答。
7月底,住建部聯合8部門針對樓市整治和規范市場秩序,爭取在三年內為老百姓呈現出一個風清氣正的樓市市場,有望建立健全樓市發展的長效機制。從這里也能看出并非要全面取消房產中介,而是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一個行業更健康可持續發展下去的機制。
同時,8月25日,經濟日報以《房地產中介會退出市場嗎》為題發表文章稱,“個人自主掛牌房源”對于房產中介而言顯然不是什么好消息。目前,官方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臺要真正發揮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其功能,中介機構短期內還難以被取代。主要目的是便民,為個人房主賣房提供全新售賣渠道。如果涉及按揭貸款、產權調查等專業服務,目前仍無法繞開中介。對中介機構的監管,規范中介服務是市場的期待。
所以,無論住建部還是經濟日報,對房產中介取消都予以了否認,我們沒必要糾結這個行業是否取消,而更應該在規范行業行為上多下功夫,下狠功夫。但不代表中介就可以高枕無憂。恰恰相反,“官方售房平臺”雖不會取代中介,但對中介行業的影響是一種倒逼效應。房產中介的改革勢在必行,誰能提供更好的服務,縮短成交路徑,讓房產交易更加節能。比如讓交易人效提高3-4倍,加快專業化、規范化、品牌化建設,就一定會在變革中立于不敗之地。
中介為何說房子倒了房價會漲?這樣的房子能買嗎?
是中介自導自演,還是暗自放松?這里房價漲了11_,要嚴查!
老百姓何時不再為房愁,如何打破開發商和中介套路?
全民經紀人模式,搶了房產中介飯碗?抵制無效,網友評論一邊倒
房產中介大洗牌,遏制炒房、哄抬房價,購房者安心了?
中介大佬控訴租房不是人過的日子為何一片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