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之后 如何防止返貧?
重慶市城口縣位于三省交界,秦嶺和大巴山深處,歷史上,這里就一直都是川渝地區的深度貧困縣。1986年出生的蔣成兵是家中的獨子,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環抱的明中鄉金池村。2016年,他家以人均年收入超過5000元脫貧。但一年后,突如其來的變故,又把他們家再次推向貧困邊緣,那時蔣成兵的妻子楊代蘭得了重病。蔣成兵挨個兒給親戚們打電話,終于把錢湊齊,楊代蘭順利做了手術。
數萬元的外債,對于剛剛脫貧的蔣成兵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壓力。2018年1月7日,手術兩天后,正在醫院照顧妻子的蔣成兵意外地接到了一個電話。
重慶市城口縣明中鄉金池村村民 蔣成兵_給我打電話問你們什么情況,是怎么回事。(他是)網格員,就是專門管我們的片區。
給蔣成兵打電話的人叫趙長青,是金池村的村干部,他做了三十多年的村會計,自從2013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始,他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清閑。甚至在脫貧摘帽后,他依然忙碌。
從2016年開始,城口縣的貧困村陸續脫貧,2021年初,全縣脫貧摘帽。但是返貧的風險,像一把懸在全縣頭上的利劍,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可能。
2017年,蔣成兵家所在的明中鄉開始了動態扶貧措施,全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村民小組被劃分成片區,由專門的人負責,這樣的管理模式被稱作網格化管理。
作為最基層的網格員,趙長青必須對自己網格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了如指掌。早在2017年11月,趙長青就發現楊代蘭生了病,經過村集體研究,蔣成兵家成了趙長青重點關注的對象。
重慶市城口縣明中鄉金池村村委會委員 趙長青_我就打電話直接跟他聯系。他當時給我反映說醫藥錢可能要花很大一筆費用。照這個情況下去返貧風險大。我當時就給我支部書記匯報。
2018年1月7日以后,一級一級的網格員,織成一張保護網,全力把蔣成兵家從返貧的邊緣拉回來。
當楊代蘭還在重慶住院時,金池村的村干部們就已經為他們家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蔣成兵家當時5口人,有了最低生活保障,每個月至少就有了1000多元收入,解決了最基本的生活問題。而就在楊代蘭住院的幾天前,重慶市相關部門剛剛出臺《關于加強深度貧困鄉鎮健康扶貧工作的通知》,要求農村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_之內。
經過了五種不同途徑的報銷、救助、補助后,蔣成兵家只負擔了所有住院醫療費用的5_,也就是3726元。
蔣成兵家終于沒有跌落到因病返貧的行列,但是趙長青對他家的重點跟蹤并沒有停止。
蔣成兵只上過兩年小學,他從十六歲第一次出門,陸陸續續去過很多地方打工,但因為文化程度太低,打工并沒有給他的生活帶來實質性改善。被趙長青叫回來后,蔣成兵參加了明中鄉組織的養豬培訓,鄉里的技術員還可以隨時上門指導。兩年來,蔣成兵家最多的時候養過50頭豬。
為了對抗養豬的風險,趙長青還鼓勵蔣成兵利用自己家的承包地種植了藥材和魔芋。現在,蔣成兵已經不再是金池村的重點監測戶,并且正在申請退出低保。根據城口縣委縣政府提供的數據,目前,全縣仍有未消除風險的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21戶90人,他們已經全部被納入網格化管理。
蔣成兵深受不識字之苦,他一心讓孩子好好讀書,但是,村里并沒有學校,他只好在離家十幾公里外的明中鄉小學附近租了房,讓妻子陪著女兒在那里上幼兒園。在她們租住的這棟樓里,住著很多跟他們同樣情況的孩子和家長。城口縣山大溝深的地理環境,造成了居民居住分散的客觀事實,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長期不能滿足需求,近二十年來,特別是脫貧攻堅的過程中,移民集中安置成為改善高山居民生活條件的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如何安置,離開了原住地的村民們又何以為生呢?
脫貧之后 村民如何謀生?
山區村民居住分散,基礎設施落后,直到2005年,城口縣仍然有1.5萬人缺地、缺路、缺水、缺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央和省級政府財政持續支持這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口縣數屆黨委政府也曾屢次用政府公務員捐款的方式,去解決極度困難地區的交通問題。無奈資金有限,基礎太弱,每一次投入都顯得杯水車薪。分散居住的村民,依然享受不到足夠的公共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21世紀初,在自上而下的移民搬遷政策陸續下達之后。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通過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政策,城口縣4萬多居住條件差的高山居民,有3萬多人實現了移民搬遷,但因為財政補貼相對較少,真正實現搬遷的大多數是條件相對好的村民,仍然有一萬多人依然生活在原地。
重慶市城口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肖冬輝_這一萬多是最難啃的,家里面家徒四壁,他拿不出來錢搬。如果他下不了山,他就脫不了貧。這一次國家下決心就是搬這部分人。
2017年,在脫貧攻堅政策支持下,建檔立卡貧困戶寇澤坤家終于也搬出了吊腳樓,搬下了高山。搬遷時,他們家拿到了72000元移民安置補貼和老宅復墾補償款108700元。
重慶市城口縣河魚鄉河魚社區村民 寇澤坤_買下房子花了十幾萬,那基本上是政府給我支持的。
城口縣高山峽谷遍布全縣,可用于集中安置的、地勢平緩的土地非常有限,移民搬遷后,超過60_的高山困難村民就近搬遷到了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相對完善、居住相對集中的山村。而其他高山困難村民,被安置進了全縣47個集中移民安置點,目前,居住在集中安置點居民共有38000人。
重慶市城口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肖冬輝_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事,但是也是難事。他最后搬下來公共服務、就業、產業怎么發展,這個就要同步考慮了。
祝仕明家2015年住進了錢家大院安置點,寇澤坤家2017年搬進了趙家溝安置點。他們都隸屬于河魚鄉河魚社區,這里是河魚鄉最大的一處移民集中安置社區,從2009年就開始興建。
在河魚社區附近,有學校、醫院,統一的集中供水、污水處理,還配備了公共活動空間和休閑設施。移民們的居住條件和公共服務得到了保障。但遠離了自家的山林、田地,他們靠什么生活呢?
河魚社區的第一期工程河套壩和第二期工程錢家大院都是河魚鄉政府按照農家樂的形態提供的建筑圖紙,當祝仕明夫婦搬進錢家大院的時候,全縣的農家樂已經有了統一的品牌_大巴山森林人家,祝仕明夫婦給自己的民宿起了個名字_“柳堤人家”,但剛開業的時候,生意做得并不如意。
汪勝友不太識字,也沒有經營的技能,家里主要靠祝仕明的收入維持生活,這些年來,河魚社區的建設施工一直沒有中斷過,祝仕明經常被社區干部安排進施工隊,做一些零工,每天兩百塊錢,沒有工程的時候,祝仕明就騎摩的載客。
雖然搬到了集中安置點,每天清晨,寇澤坤依然會騎著摩托車,到自己的老家平溪村,去照看他養在自家山林里的雞、老房子旁邊的豬和田地里的莊稼。寇澤坤老家的宅基地已經上交,等待復墾,但是山林、豬舍、田地依然保留。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城口縣主張“人口下山,產業上山”,意思就是人搬下山,產業還留在山上,要求家家有產業。而產業方向的選擇幾十年來一直是當地發展的最大難題。城口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稱號,極其有限的耕地難滿足城口20萬人的需求。三十多年前,這里曾經毀林開荒。毀林開荒不僅沒有解決城口縣脫貧的問題,還給城口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性的破壞。
2005年后,全國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城口縣也不例外,經過八年生態恢復工作,2013年,城口縣被我國氣象學會授予“城口·我國生態氣候明珠”稱號,當時對城口的評價是_“生態系統完備,森林覆蓋率達62.9_,森林面積位居重慶市第一。植物資源種類豐富,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獨特的自然環境形成了多樣的生態景觀,河谷、森林、濕地、草地等遍布全縣……”。
恢復了被破壞的生態,意味著原有的農業產業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發展什么樣的產業,不僅關系著城口縣的生態改善,也關系著城口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更關系著未來鄉村振興的前景。
脫貧之后 如何平衡發展和生態?
城口縣全境只有6.8_是耕地,而且其中75_是25度以上的坡地,不僅如此,全境60_處于生態管控紅線中,35_為自然保護區,大規模集約化的生產方式和發展思路,并不適合城口縣。這里發展的任何一種產業,都要權衡規模和生態的平衡。
近幾年,城口縣選擇了多種生態農業產業并行發展的方式。重點考慮生態消納能力和特色產業。
中共重慶市城口縣委書記 闞吉林_現在我們的產業,我是這樣描述的,山上種藥材,林下山地雞,坡上核桃樹,百花種蜂蜜,香菇八掌田,雜糧“雞窩地”,火坑老臘肉,冷水生態魚。
城口縣地處南北氣候交匯處,秦巴山阻隔了北方冷空氣,這里氣候溫潤,物產豐富。實際上,20世紀90年代后,城口縣委縣政府也曾陸續引導過眾多農業產業發展,這期間,農民們種過白肋煙、金銀花,養過長毛兔和牛羊,都以失敗告終。
中共重慶市城口縣委書記 闞吉林_這里沒有市場主體,市場主體在外面,外面有點風吹草動,你這里農民就直接受害。當時我們發展的這些產業,老百姓搞一次,失敗一次,實際上農民在這方面失去了信心,這些產業最終還是沒能成為主導產業。
4月19日,明中鄉柳家村的村民種的2021年度最后一批藥材被城口縣天寶藥業公司收走了。
柳家村海拔1600米,非常適合種植高海拔中藥材,村民世代有種中藥材的傳統。但即使是村里通了公路后,藥材也很難賣得出去,這樣的尷尬一直持續到城口縣天寶藥業開始運營后。2014年,城口縣常年在外打工,已經是一名成功的勞務輸出經紀人的熊興桂回鄉創業,注冊了一個專門經營靈芝的中藥材公司,三年后,受銷售渠道之困,公司陷入了窘境。2017年,在城口縣委縣政府的直接推動下,我國西南地區的大型藥企重慶慧遠藥業跟熊興桂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成立了以收購加工中藥材為主業的天寶藥業,第二年,天寶藥業正式開始在城口縣展開收購,在城口縣委縣政府的扶持下,成為城口縣中藥材產業最大的市場主體。
根據種植條件,城口縣不同的鄉鎮選擇不同的中藥材品種,與此同時,在政府的引導下,所有發展中藥材產業的鄉村都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領導下的藥材合作社。村民們把藥材交到藥材合作社,由合作社跟天寶藥業對接。
每年四月,天寶藥業核定當年的收購保護價后,逐個跟各個村的藥材合作社簽訂收購協議。
柳家村是藥用獨活的重要產地。
重慶天寶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建林_價格、質量要求,包括收購方式,我們都寫得非常明白。獨活,這是品名,我們最低保護價,就說低于12塊5一公斤,我們就必須得按12塊5收購,那么高于12塊5,我們就按市場價進行收購。
2021年柳家村順利脫貧,那一年柳家村全村一共賣給天寶藥業40噸獨活。
因為增收,柳家村全村藥材的種植面積大幅度提高,253戶村民中188戶都加入了藥材專業合作社。
天寶藥業2018年在城口縣獨活的收購量是200萬噸,而到了2021年度,已經超過了1000萬噸。
為了更大規模收儲,天寶藥業建了兩個一萬平方米的庫房,還要繼續投資建冷庫,與此同時,城口縣相關政府主管部門也在出謀劃策。
重慶市城口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江成敏_我們要做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產業的這個附加值提升不了,還是會有這種風險,現在我們就是研究獨活的提取物,如果天寶藥業下一步解決了獨活提取物的升級產品,就是一個不受市場影響,或者市場影響較小的全產業鏈。
發文人采訪時發現,凡是涉及產業發展的問題,城口縣的政府主管部門都積極參與和協助。他們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扶持市場主體,幫助農民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建立了從農戶到市場一整套機制,帶領城口走出了世代貧窮的歷史,但生態容量的瓶頸,始終限制著城口傳統農業產業的規模和品種的發展。
經過十幾年的保護和撫育,城口縣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了70_,秀麗的山川景色,夏季怡人的氣候,逐漸成為旅游者的目的地。大巴山森林人家有統一的收費標準,包吃包住每人每天80元。汪勝友家的民宿也逐漸有了收入。
在脫貧攻堅的這幾年,城口縣鄉村公路網發展迅速,而城際交通正在逐步完善,這里不通高速路,也沒有鐵路經過,每年只有夏季游客較多。隨著今后幾年高鐵、高速路陸續通車,城口縣委縣政府看到了旅游業發展的契機。
脫貧摘帽后,下一個目標就是鄉村振興,城口依靠優質的生態資源,許多鄉鎮都開始大力發展中高端旅游業,而廣袤的森林和植被,已經在為城口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重慶市城口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江成敏_我們在全國率先創了一個森林覆蓋率指標交易,我們去年就賣了3750萬。我們最具價值的就是森林資源,生態保護好了,未來就是碳達峰、碳中和這個點是我們生態可轉化的點。
2021年3月,碳達峰和碳中和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我國承諾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直至2060年,我國要實現碳排放和碳消納平衡。碳達峰和碳中和,推動了碳交易,可以預見的是,城口縣巨大的碳消納能力,將換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中共重慶市城口縣委書記 闞吉林_生態是成功的根本,算好生態賬,謀好生態局,走好生態路,依靠生態富,我們大體的思路是這樣。實際上要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這幾個途徑實現下來,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之路。
來源_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