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淘寶換slogan了,要換做是以前,如此事件應會刷屏轟動,現在卻是寂寂無聞。要不是朋友圈看到的兩篇投放的雄壯軟文,我也可能沒有注意到。
淘寶換slogan沒有刷屏,要么是公司低調,要么是用戶可能真不關心這個,當然,更可怕的可能_大家其實對淘寶已經不那么在乎了。
淘寶近幾年的品牌變化,開始時“淘你喜歡”,后來成了“淘!我喜歡”,再后來是,“上淘寶,淘到你說好”…這一次,好像改成了,“太好逛了吧”…
如果不是專業從業者,誰會發現這些改動?對普通用戶來說,淘寶就是淘寶,至于你們口號怎么改,那是你們的事,頂多就是脫褲子放屁一般。用戶不在乎你的口號是什么,在乎的是你的產品設計體驗好不好,淘寶的體驗,一個是逛街,一個是購物。至于其他,都是在這兩個基礎功能上的延伸,究竟哪些是用戶真正需要的,這個需要不斷測試。
一位前支付寶的朋友吐槽說,基本上換個領導就換個slogan。這番話不知真假,相信也是意氣之詞,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次改成“太好逛了吧”,核心指向是“逛逛”。可以視為對用戶潛在心智的植入,也可以視為對內的“邀功”吧。
逛逛誕生至今,運營思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外部直觀感是,從“抄小紅書”變成了“抄抖音”、“抄快手”。
客觀來說,淘寶的確需要一個內容渠道來承載商品的轉化和種草宣發,逛逛的出現,也可以理解為小紅書、抖音、快手崛起后的“應激”表現。
作為一名內容行業從業者,我對一個平臺能否成功,有一個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判斷方式,那就是這個平臺是否給一批MCN牌照做代理。基本上采用代理模式的,都做不成。逛逛,甚至更早的淘寶內容體系在2018年左右開始采取了牌照制,這也是淘寶內容體系開始衰落的節點_不要以淘寶直播的數據來駁斥“淘寶內容體系沒有衰落”,淘寶直播誕生了薇婭這樣的超級大號,本身就是其戰略和運營思路的重大失誤,負責人跑去薇婭公司任職本身就說明了淘寶直播的失誤。
為什么MCN機構牌照、代理制度意味著內容平臺做不起來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盡力工作和盡心工作,兩碼事。牌照和代理制度,核心是拉人頭,完成KPI指標,并且這里也存在尋租空間,更為重要的是,這對內容創作者是盤剝,提高了入駐門檻。
淘寶曾有的魅力和活力就在于,淘寶是創業門檻極低的平臺。這種牌照制、代理制無形中加高了創業門檻,把有想法的人拒之門外。形象點說,代理制和牌照制更像是計劃經濟、計劃模式,她要的可能不是過程和結果的最優最有效,她要的只是最終一系列的數據,完成KPI。一個平臺一旦出現把臟活累活交給代理來沖數據沖業績,其實也是極其危險的一個信號。
抖音、最新、微信公眾號、小紅書,在內容創作領域都保持了極低的準入門檻,這也是這些平臺能夠不斷涌現出創業者的原因之一。至于淘寶,大家不妨回憶下,淘寶這幾年誕生過任何一個“內容網紅”么?
同樣的,原來支付寶做社區,近期優酷做“優酷號”、知乎做視頻、百度做視頻,也都是牌照制、代理制,以我的判斷,都是很難做起來的。
淘寶從2015/2016年開始發力內容,坦白說,兜兜轉轉這么多年,成績不小,但更多的應該是失策和失敗。淘寶的內容體系,這幾年走馬燈一樣換負責人,沒有固定戰略,沒有內容定力,有的只是一味的跟著市場走。體現在這幾年尤為明顯的是,先“廢掉”或者拋棄原來成長的一批,然后外部重金邀請一批成功的網紅入駐,玩了一段時間,這批人玩不轉了,再去邀請一批網紅入駐,再換一批。從抖音紅人到快手紅人,再到B站UP主、小紅書達人…只有自己長出來的才是自己的肉,如果買進達人就能把內容生態搭建好,騰訊應該不會失去短視頻,畢竟騰訊比淘寶更有錢。
內容的短視,缺乏定力,背后指向一個是淘寶做內容的起點和初心,一個是完成內容目標的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_說白了,淘寶為什么要做內容,如何設置更好的KPI,以及,你要為內容生態愿意付出多少時間。
一位原來的小二說,內容化在淘系要服務于商家,注定玩不過最新起家的平臺。這一說法看似有其道理,但其實,更像是開脫。在既定的“內容服務商家”的前提下,淘寶其實也完全有能力做好內容的,小紅書的內容就是指向商品和交易的,“毒”的內容也是服務商家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在我看來,淘寶之所以做不好內容,錯誤恰恰就在于忘了內容服務商家、服務消費者,只是為了迎合市場,做數據堆砌,營造一個流行假象。
比如說,現在的逛逛,抄小紅書雖然說得不好聽,但是沒有錯誤,但逛逛去抄抖音、抄快手,那就大錯特錯了_我能夠在自己優勢平臺下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卻要被對手或錯誤的KPI牽著鼻子走,用戶已經有一個抖音了,為什么要到淘寶上看逛逛?就比如這個賬號,這個視頻,首先這個賬號涉嫌抄襲或者盜版,其次是,我在抖音已經看過這個網紅了,干嘛還要來淘寶看?
(搬運號在逛逛)
對我而言,逛逛上出現了各種與商品無關的內容,才是我越來越少打開她的原因。讓人奇怪的是,這個視頻由于側邊球,有很好的閱讀量和流量。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淘寶是希望把自己打造成抖音,還是希望淘寶還是淘寶?
跟著流量走這樣更容易完成KPI,可能是目前阻礙淘寶內容成長最大的羈絆。逛逛,究竟是要做成一個放在淘寶上跟抖音、快手爭流量的產品,還是一個服務淘寶生態本身的一個產品?
如果跟抖音、快手爭流量,那就各種擦邊球低俗內容、影視劇剪輯、各種娛樂和段子,往里面堆砌,不斷堆砌_當然,追趕抖音也有個疑問,快手在衰落,微信視頻號也在做,淘寶這么做又有什么意義?
(這樣的逛逛,真的好么?)
如果是服務淘寶生態,那就應該踏踏實實先把商品展示做好,再把商品評測做好。至于視頻還是圖文,其實不同媒介都有她自身的長處和短處,完全沒有必要通過行政方式,運動式策略,要求全部變成視頻。
當然對于淘寶內容負責人來說,他們有個天然優勢,那就是淘寶畢竟還是家大業大,經得起折騰,但問題是,淘寶未來還經得起這來來回回的折騰么?像淘寶這樣國民級的應用,一年換一個品牌slogan,是極其不嚴肅的。某某總監或某某VP,做了個產品,短期內看似熱鬧,卻可能在動搖淘寶未來根基的產品,就換個品牌slogan,還真是崽賣爺田心不疼。
作為一名88會員,我反正是越來越少上淘寶了,有點鬧心。淘寶逛逛,也太難逛了吧。我可能離不開淘寶,但真不需要這種自吹自擂的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