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是我國著名的10大淡水湖之一,位于第一、第二松花江以及嫩江的交匯處,水面廣闊,年蓄水量多達7億立方米。近年來,查干湖的水量逐漸增多,截止到今年6月,水面已經超過400平方公里,發展漁業的潛力越來越大。
查干湖的有機魚
廣義上的查干湖還包括新廟泡、新店鋪、庫里泡等水體,南北長37公里,東西寬17公里,平均水深2.5米,是當地乃至全國著名的天然“魚庫”。據統計,近幾年查干湖內每年可產6000噸新鮮有機魚,其中產量最高、最負盛名的非胖頭魚(鳙魚)莫屬。
首先要說明的是,有機魚是不經過人工投喂飼料、在清潔的自然水體中生長的食用魚,肉質緊實,味道鮮美,質量安全有保障。在市場價格上,查干湖的有機魚占有明顯優勢,四大家魚、鯰魚、黃顙魚定價30元/斤,大白魚、鳡魚、螯花等品種的價格更高,能賣到120元/斤。
2017年查干湖漁場冰上魚產品價格表(僅供參考)
每年12月26日,查干湖冬捕拉開帷幕,各地游客和媒體紛紛趕來圍觀,捕魚場面非常壯觀。借助冬捕這一契機,祭湖醒網、冰下拉網等傳統的漁獵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實現了漁業文化和旅游的有機結合。
2009年,查干湖一網下去打撈上來33.6萬斤的有機魚,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到了2017年,隨著魚苗投放力度增加,冬捕的產量再創新高,一張“超級紅網”成功將52萬斤有機魚拉上冰面,其中大多數魚的規格均在5-10斤之間。
查干湖冬捕和頭魚拍賣在收獲超高關注度的同時,也引起了廣泛的議論和猜想。不少人提出了疑問_查干湖最大的魚到底有多大?查干湖年年冬捕,每次捕上來的都是大魚,湖里的大魚為什么捕不完呢?
先看第一個問題_查干湖最大的魚到底有多大?
查干湖的頭魚在個頭上雖說是“佼佼者”,但并不一定是湖中最大的魚。要知道,查干湖的面積在枯水期為300多平方公里,豐水期則為400多平方公里,而每年冬捕時撒下的漁網卻只有2公里,捕撈的范圍還不到湖面的1_,很難以保證將湖里的大魚一網打盡。
要了解查干湖最大的魚,首先就要了解查干湖魚的種類。據文獻資料記載,查干湖的魚類共有9科46種,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魚類有20種,其中最常見的大型魚就是鳙魚,其次是鰱魚和鯉魚。這三種鯉科魚類都能達到米級,最大體重在80斤甚至100斤以上,具體到查干湖內,最有可能到這一規格的就是鳙魚。
據維基百科記載,鳙魚的最大體長可達112公分,最大體重超過80斤。這還不是鳙魚的極限體重,外國漁民曾在2021年8月初捕撈上來一條114斤重的巨型鳙魚,打破了之前的世界紀錄。
114斤巨型鳙魚
國內也有巨型鳙魚的相關報道。《重慶晚報》曾刊載了一篇關于“水怪”的文章,說是云陽龍缸景區出現了一只巨型大魚,目測體長超過3米,體重在300斤左右。當地景區管理委員會的負責人表示,“水怪”的真身很有可能是一條巨型鳙魚。遺憾的是,多次目擊只留下了照片,并沒有捕撈到實體,因此鳙魚能否長到300斤還是要打一個問號。
總之,在時間允許、餌料充足的前提下,查干湖最大的魚估計能長到50~80斤,向100斤發起沖擊也不是沒有可能。
查干湖的大魚為什么“捕不完”?
查干湖多年平均氣溫僅為4.5℃,冬季的冰封期長達130天,冰層厚度接近1米,湖水溫度常年較低,魚類生長緩慢。在這樣的背景下,查干湖還能交出“年捕6000噸鮮魚”的成績單實屬不易,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_
第一是漁網的網眼控制得很大。查干湖的“魚把頭”在采訪時曾表示,捕魚的網眼足足有6寸,也就是20公分,每次拉網時4-5斤重的魚都能直接從網眼中漏出去,確保撈上來的是5年以上的大魚。
大網眼,捕大魚
在查干湖漁場捕大放小的科學管理下,湖區不存在過度捕撈的現象,中小規格的有機魚有充足的時間生長肥育,漁業資源也因此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第二是越來越大的增殖放流力度。
在過去20多年里,查干湖漁場每年都會投放大規模的苗種,數量逐漸增加到1000萬尾。魚苗分春秋兩批放流,重量有100~200萬斤。這些苗種的來源也有講究,比如在今年5月中旬放流的30萬尾草魚和鰱魚,規格都在10公分以上,而且都來自于省級及以上的原良種場,苗種健康活潑,無藥殘,規格齊整,成活率高。
因此,查干湖不缺少后續的補充群體,在明水期和冰封期捕撈之后,第二年還能繼續捕撈,就像割韭菜一樣,茬茬都是大豐收。
“有機魚”還是“洗澡魚”?
至于說查干湖里的魚,“有機”的成分到底有多少,社會各界向來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自從被《舌尖上的我國》報道后,查干湖有機魚知名度暴漲,身價也是水漲船高,比普通的胖頭魚高出2~3倍。個別商家見狀就演起了“以劣充好”的市場把戲,大肆收割智商稅。
在2017年,松原市工商部門曾出動70人次打擊假冒偽裝現象,共收繳涉嫌侵犯查干湖魚類產品的包裝箱200余個,包裝袋100余件,維護了查干湖有機魚的品牌形象。但這也從側面說明,查干湖的有機魚確實“惹人眼紅”。
對于民間盛傳的“洗澡魚”一說,是真是假大家就見仁見智了。不過,以查干湖自身的水質條件來看,每年確實有能力供應5000~6000噸的鮮魚產量。中科院的專家在90年代就曾對查干湖的漁業生產力進行過評估,當時估計的結果是_每平方公里的水面能夠生產出10余噸鮮魚,平均下來就是每畝6~7公斤。
2017年頭魚拍賣91萬,吃一口價值1000元
按照400平方公里的水面來計算,每年的天然產量就有4000多噸。更何況,近年來查干湖的有機質含量穩中有增,初級生產力有所增加,再加上人工放流的上千萬尾魚苗,實際產量再翻上一番不是問題。
對于查干湖的有機魚,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