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癌癥,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打擊很大的一件事情,很多患者治療后,一個問題隨之而來,那就是復發轉移。那么癌癥患者治療之后,復發有沒有一個時間段?有人說,過了五年就不會復發了,這個消息準確嗎?
腫瘤術后復發是很令人討厭的,也是病人擔驚受怕的事情,其原因大概來自三方面。
一是疾病本身,分期早晚、生物學特性、組織分級、基因分型等等都是腫瘤自身“特有”的性質,比如胰腺癌、肝癌復發可能要比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要快些,三陰性乳腺癌復發大概要比其她分型要快,而早期癌癥一般復發要晚于中期、晚期,或者一些早期癌癥術后不復發。
第二是治療方面的,術后有沒有規范化對體內腫瘤“殘余勢力”進行圍剿。腫瘤在直徑1-2mm時即有可能遠處轉移,手術只是局部治療手段,一些壞分子在其她部位躲了起來,不規范、或者不做治療,很快就卷土重來了。有些病人對輔助治療(主要是化療)不敏感,也是復發的因素。
第三是病人自身方面因素。每個人同樣條件下患癌的幾率不一樣,也就是“腫瘤體質”,病人既發生腫瘤則有這種體質。還有該腫瘤的高危因素持續在危害。治療后免疫力降低、病人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情緒等也都與復發有關系。
以復發的原因分析,病人什么時候復發真的還有許多差別,一般來講大多手術后,復發高峰在3年內,不同的癌癥不盡相同。有人說腫瘤術后3月內是復發高峰?只能說3個月內有復發這種情況,反過來說如果大多數腫瘤都在術后3月內復發,手術的意義就要受到懷疑,除非是姑息性手術、或者搶救性手術。
癌癥復發確實讓頭痛、無奈,但也不全是絕望,還得全面檢查、分析,然后決定治療方案。總體上,癌癥術后70_-80_的復發都發生在術后3年以內,3-5年內幾率要少一點。癌癥患者經過治療后,五年內沒有出現復發和轉移,就可以被視為“臨床治愈”,也就是在影像學以及腫瘤標志物等一系列檢查中,沒有發現癌細胞的痕跡。可以說,五年內沒有復發和轉移的癌癥,再次出現復發的轉移的概率就非常低,但是“臨床治愈”不等同于“完全治愈”,疾病暫時得到了控制,且不表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
雖然癌癥五年沒有復發,但是不排除會有十年、二十年復發的可能。生存期間超過五年的癌癥病人,并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還是要注意復查與自身免疫力的狀況,按時服藥,注意高危因素,勞逸結合,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情緒,堅持運動,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
那么,該怎樣做呢?首先,要改變之前不良的生活習慣。癌癥在治療后雖然暫時將病情控制住了,但如果患者因此而放松警惕,不注意改變生活習慣的話,很容易使癌癥再次復發。因此,癌癥患者在治療后要注意生活習慣的改變,不要熬夜、過度勞累,一定不能抽煙喝酒。其次,癌癥治療后要注意飲食。很多癌癥的發生都跟不良飲食習慣有關,在經過癌癥治療后,患者要注意不要暴飲暴食,飲食要均衡。同時,一定要定期去醫院進行復診。在治療后癌癥患者應該定期根據癌癥擴散規律和癥狀進行復診,這樣即使癌癥復發也能在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定期復診是延長癌癥患者生存期非常關鍵的一點。通常而言,術后第1年,應每隔三個月復查一次;術后2年內,每六個月復查一次;術后2年以上,每年做1至2次詳細的體檢和化驗檢查;術后超過5年,可考慮每1年復查一次。
如何預防和阻止癌細胞擴散呢?徹底清除原發灶,同時避免形成適合癌細胞生長的內部環境,是預防癌轉移的關鍵。對于早期癌癥患者,可以采取手術、放化療等手段,迅速清除原發灶。手術和放化療期間可以配合中醫治療,減少副作用,預防轉移和復發。很多患者即使把腫瘤手術切除,但內環境沒有改變,腫瘤還會復發,也就是說,腫瘤體質沒有改變。所以想要治好腫瘤,必須要把人體內環境整體調整到正常狀態,讓腫瘤沒有生存之地。這樣復發轉移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對于晚期或嚴重期患者,免疫治療和抗血管生成治療,是臨床上應用較多的方法。同時,中醫的方法也越來越多地用到了晚期癌癥患者的身上,可以減輕患者的不良反應,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臨床治愈”階段,癌細胞仍然可能存在,有復發可能,并不能稱作“完全治愈”。也要定期復查,同時,可每年春秋兩季服用中藥,防止復發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