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天體的大小也要遵循物理規律,她不可能無限制發展!比如狹義上能無限增長的黑洞理論質量上限為太陽的500億倍,超過這個大小后吸積盤將會不夠穩定,她將失去成長的質量來源!而生物體的體型大小限制就更多了!
比如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她的身體可以長達32M,體重超過150-180噸,但她只能生活在海洋,盡管她是用肺呼吸的,但如果不小心擱淺的話,其巨大的身體會將肋骨以及胸骨等壓垮,藍鯨的肋骨與胸骨很脆弱,并且胸腔與腹腔又沒有骨骼支撐,擱淺后巨大的身體將會壓迫肺部導致她無法呼吸!而在水下時由于水體的浮力并沒有這個問題。因此生物體的體型還受到生活環境的限制!
而且生物體的體型不僅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所在的行星重力條件也是其決定因素之一!比如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的“超級地球”開普勒-452b,她位于1400光年外的天鵝座,直徑是地球的1.6倍,質量是地球的5倍,地表重力是地球的2倍!在這樣天體上誕生的生物,其體型受到重力影響會比較矮小,而且四肢會比較粗壯,否則將難以移動!同理如果這顆超級地球上有水的話,水下的生物也會受到同樣的影響!
動物生長受到各種限制,那么植物呢?地球上最高的植物是北美紅杉,生長在外國加利福尼亞州,高達115.7M,影響植物高度的因素是水分的輸送,通過地球重力以及植物生長模型預測,樹木水分輸送的極限大約是120M左右,這與目前考察獲得的最高樹木資料基本相符!
那么引力很小的星球呢?理論上看引力比較小的星球上可以長出體型更加龐大的生物,但引力不可能無限小,因為引力過小會留不住大氣,即生物體演化生長環境即已經失去,則根本就不可能演化出龐大的生物體來,因此從理論上來看,不可能出現無限制成長的生物體!
當然有很多朋友會認為也許生物體不需要陽光、水、大氣甚至不需要行星的支持,那么她們是怎么演變出來的?和宇宙誕生時一起出現的?或者您也可以認為上圖這個橫跨一億光年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是一個生物體,她的大小超過了1億光年,也就是一百個百萬光年的大小,滿足您的要求了嗎?
無論用哪種理解,或者從哲學的角度,甚至從擬人化的角度都不會認為龐大的宇宙結構是一個生物體,不過要那樣考慮也沒有問題,只要玩得開心就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