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曉
編輯|房煜
圖|牛大吉官網
“做一家企業和做一份工作,其實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走進牛大吉公司,就會被墻上的各式標語吸引。她也毫不掩飾地張貼著自己的野心“成為最受人喜歡的消費品公司。”
這家成立于2021年9月的公司,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深圳、貴陽、遵義等地開了300多家社區店,只賣鮮牛肉和鮮牛肉制品,目前仍在以每天擴張1~3家店的速度增長。她的計劃是三年內開5000家店,最終在全國各地開到一萬家門店。
創辦這家公司,制定一系列“不能違背”的原則,立下開一萬家鮮牛肉店目標的是一位90后青年吳海金,他稱自己是“最懂牛肉產業的互聯網人。”
90后高知青年下鄉養牛
“我們不是互聯網創業最好的那一批人,也沒有趕上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代,更多是使用者和追隨者。”吳海金一邊沏茶一邊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他認為,12年到15年是移動互聯網的黃金創業時期,當時還在讀大學的他便開始創業做TO B的電商項目,在移動互聯網中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畢業之后,吳海金選擇加入IoT供應鏈平臺硬蛋科技,從0到1負責企業產品、電商、渠道等。他認為,未來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將會從手機電腦中走出來,賦能傳統產業,提高產能,提高流通銷售效率等。而吳海金也一直在尋找著符合他設想的產業來進行互聯網賦能創業。
“這個產業得滿足兩個條件,首先得規模足夠大,其實是上下游要足夠分散。如果這個行業其中一頭有巨頭占領的話,僅僅用互聯網提高效率未來也沒有競爭力。”吳海金描述他當時理想的創業領域,而牛肉則是他無意中發現的創業藍海。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報告稱,2016年我國牛肉市場規模已經達到6000億。隨著消費水平和國民消費能力的提升,牛肉每年的市場規模增長率在11_左右。目前我國人均牛肉消費水平仍不到發達國家的二分之一,未來在2022年我國牛肉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000億。
“6000億相當于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了。”吳海金發現了他創業的理想國。牛肉市場上下游市場十分分散,養殖地多分散在西北,西南地區,零售地則更多分散在沿海地區。銷售商也五花八門,從各大商超到菜市場小商小販,沒有專門的牛肉專賣店,因價格偏貴也存在注水牛肉、以次充好的現象。規模足夠大、行業夠分散、甚至有些混亂,這都符合吳海金想要用互聯網思維賦能的特點。
2016年吳海金準備投身于牛肉行業中,只身來到了云南貴州養牛基地,走訪了兩千多家牧場,甚至包下了幾畝地開始養牛。談起養牛走訪牧場的那兩年,只有20幾歲的吳海金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在寧夏擁有最大規模的牧場主,身型彪悍,外號稱西北牛,每次見到吳海金都熱情都打招呼“小蝸牛來啦”。一心撲在牛肉生意上的吳海金用真誠踏實的態度打動了很多牧場主,至今仍保持著良好的生意合作關系。
用科學的方式喂養,用智能化的方式提高養牛的產能,這些方式吳海金都試過了,降本增效的目的達到了,但是他越來越認識到養牛的局限性。“一個小小的牧場產出的牛肉有限,對于這個行業的影響力太小了。”吳海金決定進軍牛肉的零售端。
很快,2018年,牛大吉的第一家店在貴陽開張了。那也不能算一個單獨的門店,他在一家社區生鮮門店支了一個只賣鮮牛肉的攤位,打上了“只賣當天鮮牛肉”和“不注水”的標語。“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攤位,能夠做到月銷60萬的營業額。”吳海金自豪地說,進軍線下零售的實驗成功之后,大大增加了他做線下牛肉生意的信心。
賣牛肉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2021年吳海金帶著他的兩千多家牧場的資源回到深圳,成立了深圳吉丫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啟了他的快速復制開店的計劃。
首當其沖的是門店選址問題。“不是讓消費者找我們,而是我們要去找消費者,就開在消費者樓下。”吳海金對于門店要求就是離消費者足夠近。目前牛大吉有50余人的選址開店團隊,基于他們的調查,深圳有1500個左右的居民區,可以容納800家牛大吉。這些數據結論來自于牛大吉團隊實地調研,甚至“在夜晚數燈光測入住率”的方法都用上了。
吳海金介紹,基于前期的數據調研和門店的運營情況,牛大吉團隊自建了一套選址、門店運營的模型,通過門店數量和銷售數據的增加,這個模型會越來越精確地推算出最佳選址位置,以及門店牛肉品類的調度、人員運維等情況。
在牛大吉的店里,我們看到她沿襲了菜市場掛勾掛肉,挑中現割的習慣,也增加了對牛肉不同部位分開售賣的細節。在保留傳統的同時,又增加了精致的小而美生意經。
相對于市場中冷凍牛肉、品質無法保證的牛肉來說,牛大吉的牛肉來源相對純正。吳海金介紹,每天都有從云貴高原牧場運送活牛的車運到深圳,到當地牛大吉的屠宰場凌晨宰殺,再配送到各個門店中,確保顧客看到的鮮牛肉都是當日新鮮的。當日沒有售賣出去的牛肉,門店會做成鹵牛肉、牛雜,也會送到不同的代加工廠加工成牛肉丸、牛肉干、牛肉粽子、牛肉包子等牛肉制品,再進行售賣。
“我們有專門的口味研發團隊,每天變著花樣研發新的牛肉制品,實驗成功之后再帶著配方找代工廠來加工。”吳海金說。
同樣牛大吉也沒有逃脫社區團購的套路,開發了牛大吉外送小程序,每天拼同城用戶拼一頭牛拼了就有獎、同城急速交付,為顧客提供最快30分鐘鮮牛肉即時送服務。據其官網介紹,目前其訂閱人數60萬,月活躍用戶17.5萬,復購率超過57_。
初獲成就的牛大吉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去年年底牛大吉獲得險峰K2VC pre-A輪融資,今年三月份又宣布獲得險峰K2VC、阿米巴資本的A輪注資。吳海金表示,牛大吉不急于融資燒錢擴張,而是根據自己盈利的情況,按照自己的步驟開店擴張。
對于目前在深圳、廣州、貴陽等地擁有幾百家店的牛大吉來說,當生鮮巨頭們紛紛發力牛肉領域,或者打起價格戰時,牛大吉的勝算幾何呢?
“牛肉這個市場太大了,6000億的市場我們能做到百分之十就很了不起了。”吳海金說,“牛肉本身就代表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把產品做到極致,供給價值觀相同的消費者就夠了。”
目前,牛大吉仍在開一萬家的路上奔跑著。賣牛肉這件事情看似很簡單,但吳海金也花了五六年的時間從底層摸清楚,在二十幾歲到三十歲的黃金時代里都奉獻給了牛肉事業,摸爬滾打中也建立起自己的處事和企業經營原則。
牛大吉的員工評價吳海金像是一位“哲學家”,吳海金非常注重牛大吉的企業文化培養,就像剛進公司時看到各處張貼的標語一樣,他對于企業發展和個人發展都有自己哲學上的理解。比如在員工培訓手冊中,他在個人發展中寫著_“發心第一、持續努力、持續創造價值。”對于企業的發展,他也列舉了十四條哲學定義。
“我認為創業是一件順勢而為的事情,不是標新立異,另辟蹊徑,而是在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適當地進行創新或改革。”吳海金說,今年剛剛滿三十歲的他言語中總是透露著超乎年齡的成熟和老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