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年零8個月的前期準備
舟山市趕在年底前向外界宣布_
預計六年后
浙江最后一個不通鐵路的地市
也將高鐵直達
這條名為“甬舟”的鐵路,是浙江唯一通向蔚藍色大海的鐵路,是舟山百萬人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通道,也是這屆舟山市委市政府重點突破的交通項目之一。
甬舟鐵路建成通車后,按照大站直達模式測算,舟山到寧波、舟山到杭州通行時間將由目前的1.5小時、3.5小時,縮短到26分鐘、77分鐘,加速構建浙江省“1小時交通圈”,形成大陸與舟山島間最為便捷的客運通道。
雖然,該項目路線全長僅76.4公里,但負責設計的鐵四院項目經理陳小全說,其建設難度超過了國內已建成的跨海跨江鐵路。其中,全長16.18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該隧道海底盾構段長11.21公里。無論從水下盾構隧道長度還是盾構橫斷面規模,都屬世界前列。
長3.1公里的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主跨長度為1488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跨度最大公鐵合建橋梁。
鐵路不長,但由于施工難度大、地質結構復雜,其投資不菲,僅鐵路投資概算就270億元,與之相隨的公路復線投資約超百億。
有人議論,為了百萬余人口的方便
如此耗資,是否必要?
是否值得?
這從2009年開通的舟山跨海大橋可以得出結論,十年時間車流量增3倍,旅游人次增4倍,GDP增2.5倍;今年以來,舟山GDP增幅遙遙領先,凸顯海洋經濟潛力。
最近在舟山舉行的一場海洋科技論壇上,有院士說,人類對海洋的認知尚屬于游牧時代,一步跨入現代化,需要探索的領域很多。而舟山,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海洋新區,肩負著海洋強國的重要使命。
所以,決策投資舟山重大交通項目,自然不僅僅是為了百萬人民的出行。作為長三角地區未來重要增長極,舟山前景可期、潛力無限。
前景在哪里?因為未來舟山有望成為長三角乃至我國東部海上樞紐。
從地理位置上觀察,舟山與東北亞及西太平洋一線主力港口釜山、長崎、高雄、香港、新加坡等,構成了一個500海里等距離的扇形網絡。舟山又是長江經濟帶出海口,這里正在打造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如果把長江比作巨龍,舟山就是“龍珠”。
今天的舟山,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_上海港、世界最大的貨物吞吐港寧波舟山港的組合港,由于陸路交通不便,陸地分散,除了已逐漸形成的油氣產業鏈,來這里的其他人才和產業有限。這其中關鍵還是一個交通問題。
甬舟鐵路的建設,給擁有地理位置優勢的舟山創造了吸引人才和企業落戶的可能。
陳小全介紹,在甬舟鐵路馬岙站(舟山本島北岸),預留了未來通往上海方向鐵路的接軌條件。
這里充滿了想象空間。根據舟山至上海大通道方案測算,從舟山主城區至上海浦東機場的汽車行程時間約2個小時。如果乘坐高鐵,約40分鐘左右。所以,未來舟山與上海的同城化可期。舟山空氣清新(優良指數一直名列全國前茅)、環境優美(幾乎處處是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必定吸引大量人才前來。
有朝一日,一旦滬舟甬鐵路連起來后,寧波往上海方向的物流、人流經由舟山,將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舟山作為交通樞紐,最終變為長三角海洋經濟中心。
到那個時候,舟山將擺脫長期難以大量集聚人口的窘狀,如果各方面環境再營造得好一點,就怕人進來太多。舟山必將以獨特區位和最美最優生態環境在未來新發展格局下迎來新發展先機。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_林上軍
來源_ 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