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俗話說_養娃無小事。
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些許變化,其實都值得家長們的關注。特別是寶寶的生理發育的幾大標志,家長更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好地應對。
豆爸直到現在都清楚地記得,在毛豆出生以后,她的長牙、吃輔食,每個階段都會讓豆爸感到激動不已。
或許會有家長好奇,寶寶什么時候長牙才算是正常?實際上啊,這一點從寶寶身體反應出來的幾個信號就能看出來。
寶寶多大長牙才算是正常?這六個“出牙信號”,家長要學會分辨
在寶寶的發育過程中,寶媽經常會遇到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其中長牙就是經常見到的一個環節。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家長不妨首先來了解一下寶寶的出牙時間,從而判斷一下自家的寶寶到底在不在正常的范圍內。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出生后6個月左右,開始長出第1顆牙齒,大約兩歲半時,大部分寶寶的乳牙已經全部萌出。
當然也有一些后知后覺的寶寶, 三歲左右才能把20顆乳牙長齊。由于寶寶個體不同,出牙的時間也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
寶寶4~10個月左右出牙,都屬于正常范圍,超出12個月,依舊沒有尋覓到第一顆牙齒的蹤影,寶媽可以向醫生尋求幫助。
當然,出牙的早晚不能作為衡量身體發育的依據,如果寶寶的牙齒遲遲沒有動靜,家長也無需過度焦慮,可能耐心等待一些時間,寶寶就會給我們莫大的驚喜呢。
寶寶的牙齒萌發之前會有這“六大特征”,寶媽不妨根據寶寶的表現判斷
寶寶出牙前,會有一些明顯的癥狀,如果寶寶身體出現這六大信號,則是提示媽媽,牙齒在悄悄生長。
特征一_愛咬東西
許多媽媽會有這樣的發現_孩子如同小狗一般,無論是玩具、衣服、甚至是媽媽的乳頭都要啃一口,這個時候,先不要發火,她很有可能是寶寶出牙的信號。
牙齒需要沖破層層阻礙才能萌出,這一過程中,寶寶不光會感覺到疼,還會感覺到發癢,啃咬東西可以有效緩解牙齦的不適。
這是家長不要粗暴干預,給寶寶準備些磨牙餅干才是更明智的決定。
除此之外,不光寶寶的小手和口腔需要定時清潔,磨牙的玩具也要消毒,避免細菌的滋生。
表現二_愛哭鬧易生氣
曾經的乖寶寶,突然頻頻哭鬧,特別容易發火,這可能也是寶寶長牙的緣故。
面對煩躁的寶寶,媽媽先不要著急,及時做好安撫工作才是當務之急。我們可以輕拍或抱著寶寶,皮膚接觸,可以有效緩解殷牙齦不適帶來的不良情緒。
當然,說話,聽音樂,或是給他一個新鮮的玩具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表現三_頻頻流口水
據統計,長牙期超過半數的寶寶,會有流口水的跡象。
牙齒的萌出,會刺激三叉神經,導致唾液分泌旺盛,而這一階段的寶寶,自主吞咽能力并不強,大多數寶寶會因為長牙秒變“口水娃”。
針對這一情況,家長要及時護理,用質地柔軟的純棉毛巾,為寶寶輕輕擦拭嘴部及脖子周圍的皮膚,避免口水疹的出現。
表現四_頻繁夜醒
寶寶長牙期間,會因為牙齒的萌出,導致身體不適,以至于影響到原本不錯的睡眠。
這時候爸爸媽媽需要多加關注并給予及時安慰,有一點要提醒媽媽,不要寶寶一哭,就用奶睡的方式應付,這對寶寶的睡眠養成,有弊無利。
表現五_牙齦紅腫
寶寶在出牙的時候,會出現牙齦紅腫的情況。腫脹的牙床,使吃奶也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寶媽要注意輔食的添加,給寶寶準備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注重寶寶吃完東西后的口腔清理。
表現六_面頰發紅
乳牙奮力穿透牙床的過程,會對寶寶的面頰形成一定的刺激,相應部位的面頰,會有發紅發燙的現象出現。
媽媽可以把紗布放置在冰箱冷藏一段時間后,用她來給寶寶擦拭牙齦,冰涼的東西,可以有效緩解腫脹帶來的不舒適感。
豆爸有話說_
出牙,是寶寶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個痛并快樂的過程。長牙期間的寶寶,很容易出現易怒,睡眠不好和食欲下降等情況,這需媽媽精心護理和適時安慰。
相信出牙的煩惱只是暫時的,媽媽要多些耐心,幫助寶寶度過這一挑戰。
ps_本文圖片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