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的現象是_當我們在孩童時代,幾乎每個人都盼著自己可以快快長大,而且對于未來也是充滿期待的,但是,等到我們成年之后,特別是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越來越大,就會期望時間可以過得慢一點、再慢一點,盡管她總是不遂人愿。
根據報道,科學家們發現,人的一生,大約需要經過3次衰老階段,從年齡來看,分別是34歲、60歲和78歲,也就是說,這三個年齡會成為決定我們壽命長短、是否年輕的關鍵性門檻,那么,科學家們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4000多項血液測試給出答案
為了尋找有關于人體衰老的實驗,過去的幾年時間里,科學家們陸續獲得了來自于4263名志愿者的血漿,從中觀察不同年齡的人體內,蛋白質水平的變化情況,最終,通過年齡跨度為18-95歲的相關研究,發現人體內蛋白質水平變化的顯著時期,分別是34歲、60歲和78歲。
這也意味著,在過去,我們理解衰老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大約從我們成年后開始,似乎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就開始一點點老去了,然而通過這項測試,科學家們卻發現,衰老并不是一個連續且緩慢的過程,甚至我們有可能戰勝她。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事實上人的一生中,只需要經歷三波的衰老就可以了,而這三波衰老對于人類來說,取決于蛋白質水平。
甚至未來可以通過基因中的蛋白質測序,從而判斷出體內哪一個器官正在快速老去,哪怕從外表來看,這個人仍然非常的年輕,但是蛋白質水平卻可以告訴我們,事實上身體內部已經敲響“衰老”警鐘了。
當然,對于這項研究,目前也是仍然處于早期研究階段,未來還需要大量的數據和樣本進行參考和研究,研究者表示,可能還需要5-10年的時間,才可以最終給出的答案,如果我們真的可以確認蛋白質和衰老之間的關系,那么,或許就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年輕。
人類有辦法實現“永生”嗎?
從概率上來看,人類未來有機會實現“永生”的可能性,大約是50_,當然,人類無法實現永生的可能性,也有50_,就看大家更傾向于哪一種了,此外,最終的決定權也在人類自己的身上。
比方說,如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有很多科學家發現,人類壽命長短和染色體末端的端粒有關,一些科學家更是形象地將端粒稱作“生命時鐘”。
那么,端粒是如何決定人類壽命的呢?這就需要從人體的細胞分裂說起了。研究發現,在自然死亡的情況下,人體細胞大約分裂50次左右,就會抵達極限了,當然,這個極限不是由細胞自己決定的,而是由端粒決定的。
位于人體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她的長短是不固定的,每當細胞分裂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些,而且端粒并不會無限縮短,當她縮短到極限,導致再也無法縮短后,細胞也就無法繼續分裂,自然,人也就走到生命的尾聲了。
所以,一些研究者認為,人類如果想要實現永生,那么,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長短絕對是關鍵,比方說,如果日后有辦法讓端粒永遠處于較長的長度,并不會因為細胞分裂而縮短,自然,細胞也就會無限分裂下去,人體自然也就不會死去了,除非發生意外。
同時,還有一種可能會讓人類實現永生的辦法是_可以通過將人類和超級人工智能結合起來,或者說,直接將人類的肉身拋棄,讓人類變成“意識體”,只需要一臺中央電腦,將所有人的意識上傳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人類也就可以不再受到壽命、時間、空間等的束縛,真正實現了自由。但是,這種方式太科幻了,而且還有一種值得讓人思考的是_如果失去了肉身,我們是否又算是生物人了呢?
顯然,這個問題目前也是沒有答案。不過,從目前的的科研方向來看,明顯是讓人類變成“意識體”更受青睞,這也可以解決人類永生后的資源等一系列問題,也可以讓人類能夠在宇宙中來去自如。
只不過,沒有人知道究竟何時會實現,就好像是人類的壽命極限_120歲一樣,事實上如今人類的平均年齡仍然連100歲都達不到,更別說突破壽命極限了,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