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古代,
從嬰孩呱呱墜地到百歲老者,
每一個年齡段
都有一個特定的稱謂,
男生和女生的稱謂也有區別,
讓我們看看古人對不同年齡的稱謂。
看完之后你會發現,
年齡也可以說的這么美!
幼年
度_小兒初生之時。
湯餅之期_指嬰兒出生3日。
赤子、襁褓_未滿周歲的嬰兒。
牙牙_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指1歲。
孩提_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
始齔[chèn]_男孩8歲,女孩7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_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九齡_9歲。
指數之年_9歲。
黃口_10歲以下。
幼學_10歲。《禮記·曲禮上》_“人生十年曰幼學。”
外傅之年_兒童10歲。
少年
金釵之年_女孩12歲。
豆蔻_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夕之年_少年13至15歲。
及笄[ jī ]_指女子15歲。
志學之年_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青年
成童_15或15稍上的年歲。
舞象之年_少年15至20歲。
二八_為16歲。
破瓜、碧玉年華_女子16歲。
加冠_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弱冠_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_女子20歲。
花信年華_女子24歲。
而立(而立之年)_30歲,因為《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_30歲。《禮記·內則》_“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_正當壯年,古代30歲為壯。
半老徐娘_女子30歲。
中年
不惑(不惑之年)_40歲為“不惑之年”。
艾_50歲。《禮記·曲禮上》_“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_50歲。
六九年_即54歲。
老年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_均指60歲。
高齡_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 qí ]_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_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_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_70歲。
古稀_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_均指70歲。
耄[mào]_古稱八十歲至九十歲的年紀,形容年老,引申為昏亂之義。
耋[dié] _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喜壽_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_均指八九十歲。
傘壽_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_指80歲以上。
米壽_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_90歲為上壽。
白壽_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_指百歲高壽。
茶壽_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_1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