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30歲,代謝能力就下降了,減肥也不好減。不像20歲怎么吃都不胖。”你是不是經常聽到這句話,但是30歲以后代謝能力真的會下降嗎?
2021年8月發表在《Science》(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調整無脂肪質量因素后,代謝能力在20到60歲之間是穩定的,60歲之后才真正開始下降,即使在懷孕期間,孕婦的卡路里需求還是跟孕前一樣。
實驗中,研究員根據代謝能力,將一生分成了四個不同的生命階段。第一階段是1歲以下的新生兒,第二階段是1至20歲的青少年,第三階段是成年期(20至60歲),第4階段是60歲以后。結果發現_
第一階段_新生兒期0-1歲
出生后第一個月的新生兒的能量消耗與成人相似,調整后的總能量消耗和基礎消耗在出生后的第一年迅速增加,在1歲時,代謝能力比成人高出50_。
第二階段_青少年時期(1-20歲)
從嬰兒期最初的代謝能力激增之后,新陳代謝每年下降約3_,直到20多歲。數據顯示,總能量消耗從1至2歲的147.8±22.6_下降到20至25歲的102.7±18.1_,此后在成人水平上(20-60歲)趨于平穩。
第三階段_中年時期(20-60歲)
20歲到60歲之間,我們的能量消耗是最穩定的,即使在懷孕期間,婦女的卡路里需求也不比預期的多或少。
第四階段_老年時期(60歲以后)
新陳代謝開始逐年下降,每年下降0.7_。一個90多歲的人每天需要的卡路里比中年的人少26_。
因此,研究結果指出,代謝能力最強的時期是嬰兒時期,我們1歲時的代謝能力比成年時高出50_,而在20~60歲階段,代謝率無論男女都保持穩定,孕婦也不例外。即使是更年期時,代謝率也沒有改變。人的代謝率要到60歲以后才真正開始降低,大約每年降低0.7_。
中年發福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這些
這也就意味著,中年發福并不是代謝下降所導致的。但是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并不胖,但是三十多歲開始體重、腰圍增加,那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運動量太少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運動量變少了,而且是驟降!
上述研究中,科學家們給受試身上綁上加速度計,記錄受試者的一切活動,不僅是大運動量的活動,甚至起身上廁所都會被記錄下來。結果發現_運動量驟降!就體力活動消耗的能量而言,30 歲往后的人比 20 歲的人低將近 20_。研究推算,如果人到中年動運動量和年輕時保持一致,總能量消耗率是不會下降的。換句話說就是,不太可能過度發福。①
原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曾在2017年huan球雜志采訪中談到,我國國民符合要求的鍛煉率非常低,幾次全國調查基本上就是百分之十幾。其中,中年人是鍛煉率最低的人群。
2、壓力過大
中年人的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確實不小。而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在較大的壓力之下,就可能導致代謝紊亂,從而引起肥胖。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潘慧2016年在好大夫平臺微信公眾號發文指出,心理壓力、工作壓力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有著必然聯系。在長期壓力下,內分泌系統就會產生持久的生理變化來應對過高的壓力負荷,改變人體的新陳代謝。比如過高的糖皮質激素可以促進食欲,引起肥胖;比如胃促生長素,會促進食物攝入。另外,糖皮質激素還會促進例如胰島素等其他激素的協同作用,使機體體重增加,特別是引起腹部脂肪的囤積。③
3、飲食不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濟水平的提高,或者是工作應酬需要,大家的飲食習慣與年輕時發生變化,高油、高鹽、高糖以及一些高能量的食物吃的越來越多,導致攝入的能量也就越來越多,體重越來越重。
4、經常熬夜
經常熬夜也會使人越來越胖。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葉京英2017年8月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介紹,如果一個人連續兩晚上睡眠小于4小時,瘦素的水平會降低約18_,饑餓激素增加約20_。而瘦素的功能是抑制食欲,減少能量攝取,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缺覺,瘦素減少,從而會增加肥胖的幾率。④
中年發福并非瘦不下來,做好這3點!
1、運動不能少_增加體力活動
所以想要丟掉“中年肥”,運動不能少。可以每天多走些路,少坐電梯少坐車。此外,慢跑、游泳、自行車等都是很好的有氧運動,增強心肺功能。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增加一些抗阻增肌運動,肌肉多了,才好燃燒脂肪。
2、飲食要改變_均衡搭配,七分飽
其次,吃飯七分飽不僅可以避免肥胖,還會減少身體負擔。
此外,飲食中,酒、糖飲料、燒烤、油炸食品也要減少。日常生活中要平衡飲食,飲食原則為_低能量、低脂、適量蛋白飲食,蔬菜水果要吃夠,限制熱量攝入。
3、睡眠很重要_保證睡眠質量
缺乏睡眠會影響人體的正常代謝,所以充足的睡眠同樣重要。如果因為工作或者客觀原因偶爾無法保證睡眠,可以通過在睡覺時維持黑暗環境等方式保證睡眠質量,也可以找時間多打盹。
來源_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