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曾經在清華大學現場聆聽陳平教授的講座_主題是中美經貿關系。成百上千人的現場_陣陣的噓聲和喝彩聲_同時在我耳邊響起。褒貶同時呈現的場面_讓我很有感觸_隨有此文。
中美經貿戰愈演愈烈_中美關系究竟何去何從?有的主張“奉陪到底打打打”_有的主張“和氣生財談談談”_也有一臉蒙圈不知其所謂_無關其所謂。
主戰派認為講和派懦弱_講和派反諷主戰派幼稚_無所謂者舉目轉向_看看別的話題。例如研究一下處于風暴中心的任正非_究竟是怎樣的原生家庭才成就了今天的他_也是頗為值得思考。
隨著中美雙方的談判宣告失敗_各種觀點如疾風驟雨_氣勢洶洶地散播開來_像極了馬上就到來的北京之夏_其高溫高壓的姿態讓人不舒服。從唇槍舌劍各執一詞的微信朋友圈_到網絡媒體的各種怒懟怒罵_再到象牙塔內主張“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振臂高呼_這些色彩各異的觀點就好像互不兼容的操作系統_硬生生被安裝在同一個主機里_讓這電腦情何以堪_如何運轉?
特朗普就任外國總統是一件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事情_起初不斷聽到來自外國學界同行的聲聲嘆息_我們不再是美利堅合眾國(The_United_States_of_America),而是分裂的外國(The_Divided_States_of_America)_民主黨的外國VS共和黨的外國_白人的外國VS非白人的外國_1_人的外國VS99_人的外國……憂傷無奈之情溢于言表。
實際上_這種嘆息聲在國內也不少見_因為我們的分化一點不遜色于外國_收入財富的分化_立場觀點的分化_思想形態的分化_城市農村的分化_東西南北的分化等等。
在看了些新聞_聽了些辯論_閱讀了些文章_尤其是現場體驗陳平教授在清華大學所做的中美貿易戰的演講后_我也一聲嘆息_分化就在我身邊。他提出的解決思路是“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_清華大學的現場有聽眾對此報以熱情的掌聲_有的唏噓之后默不作聲。
分化的外國VS分化的我國_相遇在一個世界權勢轉移的狹小區間內_將貿易戰這把火越燒越旺。此時來問_中美關系的變好_還有可能嗎?
國內外很多人都回答_不可能了。盡管外國國內也是一地雞毛_被各種勢力拉扯的七葷八素_但在對華認識上_左中右和老中青已經共識在握_即我國不再是合作伙伴或利益攸關者_而是頭號威脅和敵人。因此我們需要快點消化外國對華的戰略再定位_以便為未來長期對峙做準備_所謂“新冷戰”是也。
理由是_回頭看歷史就知道_守成國家在面對崛起國家的挑戰時_必定會有一戰_才能完成權力的轉移_和平過渡是沒有的_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中美關系現狀的理論解釋。如果你對這部分感興趣_很多文本可供閱讀。有些著作“有理有據真有水平”_有些著作“有愛有恨只有感情”_誰看誰知道。
以上的回答有她的道理_不過對我而言_沒有吸引力。因為當看到我工作研究的對象國和我自己的祖國關系交惡_會讓我本能的不舒服_我會感到擔憂、遺憾_還有深深的無力感。我期待中美關系是和諧穩定_彼此有連結交流_理性對話_世界因此和平安定。
這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理由_但也相信這需要并非我所獨有。正如中美關系史的專家陶文釗先生曾經指出的_我長期研究中美關系_就情不自禁地希望中美關系好下去_看到中美關系壞起來_讓我感覺到很遺憾甚至著急。
問題是_如何才能讓中美關系好起來呢?
有專家指出_中美貿易戰不僅表現為經濟層面的“貿易戰”_也不僅表現為模式層面的“新冷戰”_還表現為精神層面的“文明沖突”。毫無疑問_目前中美沖突是兩個不同文明體國家間的系統沖突_系統的病癥需要系統的力量_然而最終還是落腳在一個個具體的人身上。其中_首當其沖的則是人思維方式的改變_或者說是觀念的改變_我們不可能從制造出問題的思維范式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_非得有所超越才行。
舉個例子_多少年以來(直到如今更甚)外國人看不慣、看不起我國的地方在于_我國不是他們眼中的市場經濟國家_不是他們眼中的民主國家。更讓他們憤恨不解的是_這樣的國家居然在經濟上取得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發展奇跡_造福了數億我國人_讓世界刮目相看;這樣的國家居然長治久安_安然度過一個又一個危機時刻_反倒讓他們心里不安_難道我不是最好的哪一個?
超越性的思維范式長什么樣呢?盡管身邊有朋友對此人言論不屑一顧_不過我還是推薦外國人可以看看菲利普.埃蘭(Philippe_Herlin)的專著《紅天鵝》_這位德國朋友在書中寫道_從體制角度來研究我國_你會感到無法解釋我國所展現出來的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截然不同的國家行動力和成就_我們需要采取一種超越現有體制分類的視角_才能更好地感受我國發展的活力。否則_如果執著于照著預設的體制類型_有針對性地尋找那些“真正”的市場經濟或“真正”的民主_那就忽視了現實中那些影響政策制定和問題解決的關鍵所在_無視他們眼中的“非民主國家”所展現出來的出人意料的適應能力和政策創新能力。
反過來看_我們是否真正認識和理解外國?
人類所有的行為舉止都是滿足需要的嘗試_國家亦然。曾經呼風喚雨、不可一世的頭號世界強國_現在變得如此焦躁不安_咄咄逼人。其形象就是昨天和我國國際電視臺主持人劉欣對話的外國福克斯商業頻道女主播翠西.里根的形象_你可曾在翠西身上看到不卑不亢_穩定平靜和理性尊嚴呢?我反倒是在劉欣身上看到了_盡管這次對話暴力溝通的特征顯著_但劉欣的形象值得稱贊。
外國何以至此?如果把鏡頭拉高_我們看到的可能是中美兩國綜合國力發生一些相對的變化_我國稍微厲害了一些_外國相對體弱了一些。
但那不是根源_只有將鏡頭內置在外國社會內部_看到兩個截然不同的外國社會_這才是根源_一個是趨于世俗和基于現實_追求的功名利祿舒適度_另一個則是完全相反_二者沒有找到好的調和點_不知道如何放置自己的能量與權力_我想這是外國當下的大痛點。
這使得外國以各種奇特的方式呈現給世人看_一方面外國并沒有成為指引人類發展方向的山巔之城_不再是讓世界其她國家心馳神往的美麗新世界_反而赤裸裸地彰顯著她與其她世俗國家同樣的混亂可疑。
另一方面_以外國副總統彭斯這樣的硬核基督教信仰者為代表_又堅守自己的陣地_深切渴望著陣地上充滿意義和價值_竭力推動外國走向舊日好時光。這一點我們很少去看_更少去理解_幾乎不能感同身受。
那么_變好_還有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