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并不都是天使,有的孩子攻擊性很強。
在家里,他們頂撞父母,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鬧,在幼兒園或是學校里,他們拔尖蠻橫,事事都要先滿足自己,搶玩具和文具,得不到滿足時甚至會動手打人。
有些家長出于溺愛孩子的心理,總是這樣為孩子找借口_“孩子還小,不懂事。”殊不知,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從小管教,放任自流,長大后的結果可以想象,正如那句話所說,“如果你不管教自己的孩子,以后社會就會管教他。”
還有一些家長,為有這樣的孩子發愁_“唉,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是孩子就是改不了?!?/p>
其實,在管教孩子的方法中,打罵是最不能解決問題的。
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出現問題時,家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要做些功課,學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方法,對癥下藥,才能有效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行為和習慣。
首先,當家長的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當你的孩子不斷表現出攻擊性行為時,這是你需要解決潛在原因的提示,而不是簡單地關注孩子剛剛打小朋友的那一巴掌。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攻擊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有未滿足的需求。
一旦孩子的生理需求,比如食物和住所得到滿足,孩子們就會有一種天生的、潛意識的歸屬感和重要性需求。
除了生理需求,情感需求對孩子同樣重要。他們渴望通過積極的關注與家庭成員產生情感上的聯系,需要知道他們的存在是重要的。他們還需要有一種與年齡相適應的權力感和對自己生活的控制力。
然而,如果這些注意力、權力和控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問題就會出現。
孩子可能會故意把弟弟推倒在地,或者用力摔門,把你最喜歡的杯子摔壞,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知道這些行為會引起你的注意。
簡單地說,當他的需求不能以積極主動的方式得到滿足時,他可能會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滿足,即使這需要他使用消極的行為來吸引你的注意或展示他的權力。
這就是為什么侵略性本身不是問題所在。相反,這是一個跡象,表明你的孩子可能正在尋求實現一種未被滿足的需求。
所以,當孩子大發雷霆、蠻不講理時,家長要冷靜反思,看看最近一段時間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忽視忽略了孩子。
所以,抑制孩子攻擊性的第一個策略就是_
一,了解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有時候是不是吃不飽?睡眠是不是不夠?你說過的話有沒有讓他在親戚或小朋友面前感到尷尬?
一旦你了解到是什么導致了孩子的攻擊性,你就可以開始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傾向。
兒童心理專家提示:當孩子有攻擊性時,父母經常忽略的一件事是睡眠的重要性。要確保你的孩子獲得充足的睡眠,睡眠質量和數量都很豐富。
二,家長要保持理性和克制
當孩子與他人高聲爭吵甚至拳腳相加時,家長當然要馬上出面制止,但是切記,絕對不要做以下幾件事_
不要讓孩子出洋相。在一個已經很激烈的環境中增加憤怒、沮喪和敵意只會增加另一次傷害的機會,這將使你的孩子更難恢復平靜。
不要打屁股、扇耳光或其他體罰,不管你有多生氣,因為這樣做只能在向孩子示范你試圖避免的行為。
不要強迫孩子馬上做出道歉,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并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即使在家長的“淫威”下孩子被迫道歉,他的內心深處其實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增加了怨恨。相反,要等到孩子平靜下來后給他講道理。
不偏袒任何一方。在弄清沖突的來龍去脈之前,不要馬上下結論說誰對誰錯。
所以,當孩子與他人發生沖突時,家長要馬上制止,然后把孩子帶離發生沖突的地點,如果是明顯看出是自己孩子對他人造成傷害,家長要勇于道歉,承擔責任,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三,教孩子如何解決沖突
平時就要教你的孩子如何解決沖突,給他們很多積極的選擇,而不是選擇攻擊他人。
對于小一點的孩子,你可以用填充動物或動作玩偶進行角色扮演,來談論自己的感受?!翱纯葱」肥侨绾我笮∝堊屗嬉粫锴У模皇前研∝堉苯油崎_?!?/p>
試著和大一點的孩子討論不同的場景,討論他們在沖突發生時可以使用的不同策略。
當你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沖突解決訓練,并且堅持不懈地去做,其實你正在給孩子一項技能,這不僅使他們現在受益,也會讓他們在長大成人后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受益匪淺。
四,家長給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
言傳身教,身教勝于言教。
如果家長情緒暴躁,父母在孩子面前常常發生言語甚至肢體沖突,對于孩子來說,這絕對是壞榜樣。
孩子會想,為什么爸爸(媽媽)能這么做而我不能?
此外,對你的孩子進行體罰并不會抑制他們自己的攻擊性。但這確實增加了他們將來撒謊以避免懲罰的可能性。
五,給予孩子積極的力量和關注
家長要對孩子多說鼓勵的話。
當然,鼓勵的話也要講究質量,不能輕飄飄地說“你真棒!”“真聰明!”
要有的放矢,比如_“你把大的蘋果給弟弟吃,真是個好哥哥!”
“這次考試你很努力,成績不錯,媽媽為你驕傲?!?/p>
家長有效的鼓勵一定會有助于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