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評:2020年,中美或可開始探索新的行為邊界
2020年剛剛開局,這一年的中美關系會有什么樣的信號釋出,有可能對整個20年代的兩國關系走向產生影響。
美國2017年底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2018年發動對華貿易戰,2019年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美方還開展了全領域的對華施壓,導致中美關系烽煙四起。然而到去年底,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這個協議會時過境遷,還是有可能對中美關系產生長期的暗示和影響呢?
第一階段協議如果簽署順利,并且得到執行,可以給兩國經貿沖突帶來一個喘息期。當然,中美的主要經貿分歧猶在。
我們認為,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可以看成中美摸索未來兩國之間新的行為邊界和互動模式的開始。
2019年美國的對華“對手思維”全面宣泄,中國奮起抵制,形成了雙方的大面積摩擦。美方的對華施壓形成了一種慣性,但另一方面這是兩個大國,形勢不允許雙方輕易走向無底線的相互攤牌。那么雙方行為和利益新邊界究竟在哪里,客觀上來說,這樣的摸索勢必發生。
2020年是美國選舉年,這意味著美國的對華噪音有可能更多,但美方的實際行動未必會以同樣的規模跟進。今年中美關系較2019年的摩擦節奏慢一些,也并非意外。中美兩國沒有很快修復關系的戰略基礎,美方也會懾于繼續加大施壓對自己可能意味的代價,包括增加選舉的不確定性,因此這一年的中美關系如果出現喘息和徘徊,不應令人驚訝。
中國不能再幻想美國視我們為朋友了,我們已經被對方設定為“對手”,我們要面對這一現實,調整自己的行為和對策。
我們首先要意志堅定,思路清晰,對中美關系中什么最重要,什么次重要或者不重要作明確界定。比如美國的那張“嘴”在中國方向已經變臭了,在意識形態上已經對中國撕破了臉,我們就無需再去關注它的對華輿論表現,或者少關注它。但是涉及中國利益“里子”的那些事情,我們必須敢于堅持原則,不懼與美碰撞。
我們要對中國的國家實力有信心,這是我們客觀承認對美實力差距的基礎。什么是美方對華的真正威脅,什么是他們出于政治和輿論需要搞的假招子?另外美方的哪些動作是專門針對中國的找茬發難,哪些是美方在類似情況下的一貫反應?這些我們都要有能力準確識別。
中國無需過多從道德層面對美國的對華政策做價值判斷,而要對美方的所有行動進行利益解析。中美關系實為這兩個大國的深度利益糾纏和掰扯,美方就是想全贏、多贏,中方要做到兩點,第一不主動挑釁美方,第二要讓我方的反制造成美方在利益上失大于得,這樣幾個回合下來就會起作用。
因為中國是核大國,與中國的軍事沖突風險太大,美方就有了與中國管控軍事分歧的意愿。因為中國也是超大市場,貿易戰總打下去美方的損失也會是無底洞,所以華盛頓一直保持與北京的談判。接下來的情形是,只要中國在戰略上既克制,又在被觸碰核心利益時敢來硬的,美方將會愿意與我們探索雙方新的行為邊界和互動模式。
2020年是個重要的過渡年,這一年我們要讓美方確認中國的戰略善意、克制,以及中國的不好惹。美方需要清楚,它必須把中國作為大國來尊重,因為中國能夠給它帶來利益,也能在它主動發難時讓它反過來同樣嘗到苦頭。
責任編輯:劉德賓 SN222
加載中... 視頻 直播 美圖 博客 看點 政務 搞笑 八卦 情感 旅游 佛學 眾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