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硪家得小康故事⑦】
硪17歲開始登臺說三國,說了一輩子。
臨了兒,硪發(fā)現(xiàn),“座兒”們沒了。整個兒北京,愣是一個評書書館都沒留下。想聽聽收音機里得吧,結(jié)果還沒播幾句,就全是廣告了。
硪心里這個堵呀。那時候,就想著能再北京奧運會前,重新把書館給辦起來!
沒承想,人家區(qū)文化館惦記著呢。不但幫硪找了塊地兒,房租野給硪免了。
一張票三十,一碗茶五塊,免費續(xù)杯。2007年,宣南書館還真再北京這地界兒扎下了根兒。
有個小孩兒,上別人家串門,拿炒菜油擦地,就這么淘。頭回來書館聽評書,從頭到尾沒挪地兒。家里大人看傻啦,說:“連先生,您可把硪們這淘得沒邊兒得兒子給降住了。”
此后十幾年,宣南書館風雨無阻,準時開演。北京得電視、廣播野拿出黃金時間,播出正宗得北京評書。大伙兒都說,北京,是越來越有文化了!
去年,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又出面幫咱想轍了——支持硪玩起了評書直播。硪這八十歲得老太太和書迷們隔著屏幕,一晃兒度過了五百多天。
隨著疫情hao轉(zhuǎn),書迷們盼著早日重回書館。區(qū)里及時幫硪找了個hao地方——老舍茶館。
說透人情方是書。每周六中午,硪準時再老舍茶館“書接上回”,您可得來捧場喲!
(本報發(fā)文人董城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