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月1日電 題:2020中國(杭州)走運大會:長河承運開 走運筑夢來
作者 郭其鈺
一元今復始,祈福萬象新。2020年1月1日9時28分,杭州大運河畔,近千名市民、游客、國際友人從“鴻運門”出發,開啟2020中國(杭州)新年祈福走運大會暨拱墅區第14屆新年走運·香積祈?;顒?下稱“走運大會”)。
劉勝昔演奏空靈鼓。 郭其鈺 攝中國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國家文化名片。大運河穿越杭州市區,記載著杭州歷史、傳承著杭州文化,文化遺存豐富,已成為杭州市民和外地游客觀光旅游、健身休憩的重要場所。
2020中國(杭州)新年祈福走運大會暨拱墅區第14屆新年走運·香積祈?;顒?。 張茵 攝去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突出以文化為引領推動有關地區協調發展。在杭州,已延續數屆的“走運大會”成為了該市一張城市新名片,也進一步推進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千年運河”品牌體系構建,打造出了杭州城市及運河文化品牌。
1月1日早上,“走運大會”的始發點香積寺已經聚集了從四面八方趕來“走運”、祈福的人們。前來參加“走運大會”的市民張女士從小在運河邊長大,在她看來,大運河就是杭州的母親河,也是杭州市民幸福的源泉。
2020中國(杭州)新年祈福走運大會暨拱墅區第14屆新年走運·香積祈福活動。 張茵 攝“每天在運河邊都能看到晨練、健身的市民,希望通過系列建設運河邊能更多一些適合老百姓的文化場所。”張女士期待,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挖掘、展示出大運河更多的文化與內涵,讓更多人看到大運河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走運大會”現場抽取了一份“鴻運當頭”大獎,來自內蒙古的劉慧賢成為了這名幸“運”星。來杭州僅半年的她是一名“新杭州人”,劉慧賢說,此前只知道大運河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來到杭州后才了解,正在活化利用的大運河文化遺產讓中國大運河充滿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2019年12月,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在杭州舉行,全長3200公里、有2500多年歷史的中國大運河,迎來一場“跨越”數千里、數千年的對話,也開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雙城記”序幕,更連接了兩地民眾的心。
當日,來自北京的蘇秀廷專程趕到杭州參加“走運大會”。她說:“大運河一頭連著北京,一頭連著杭州,希望包括北京和杭州在內的大運河沿線地區多舉辦類似活動,加強互動交流?!?/p>
記者了解到,此次“走運大會”還在大運河沿線的歷史文化街區設立多個分會場,全方位展示大運河之文化魅力。
現場嘉賓共同“走運”。 張茵 攝在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劉勝昔正擊打著中國民族樂器——空靈鼓,其優美深遠的聲音飄蕩在大運河邊,引得眾人駐足。
劉勝昔從小生活在運河邊,熱衷于文化領域各類探索。他說,這幾年,從大運河成功申遺到大運河文化帶概念的提出,自己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在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由浙江昆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楊崑創辦的小河驛國際昆曲館不時有游客進進出出。“昆曲館就是一個面向所有人開放的場所,我們希望以會客廳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昆曲。”楊崑說,不論是昆曲文化還是大運河文化,不僅要傳承,更要傳播。
在大運河這條流淌的文化長河中,戲曲與之有著不解之緣。
“大運河沿岸是中國戲曲種類最為密集的區域和戲曲演出最繁榮的區域?!睏顛嫿榻B,歷史上,大運河哺育出的各戲種中,既有獨屬于當地的地方戲種,也不乏橫跨數個地域的戲種。為此她希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也要如此,既要“自斟自酌”,更要“同臺演出”。
“昨日,大運河推動了中國戲曲的傳播;今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也將加強沿線城市之間的互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不應千城一面,而要千城同卷,各獻絕唱?!睏顛嬚f。
大運河畔,這廂昆曲唱罷,那廂古箏聲起。流淌的大運河就是一條流淌的文化帶。
記者注意到,當日活動沿線,還有熱心商家為過往的市民、游客免費提供熱茶。
在寒冷的冬日,在新年的第一天,這既是所有人對未來美好的期盼和寓意,也是一座城市向上向善的溫暖。
據悉,本次活動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主辦,杭州市運河集團、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市運河綜保委)、拱墅區人民政府、杭州市大城北規劃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共同承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