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動態
●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清理規章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6月28日,中國銀保監會對現行保險業監管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定期清理,對與民法典不一致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專項清理,清理結果以《中國銀保監會關于清理規章規范性文件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形式發布。
《決定》廢止、宣告失效了一批保險業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原因主要是相關上位法已被大幅修訂,工作實踐中已直接適用上位法;有的文件制定時間較早,已不適應現實情況等,及時清理有利于掃清制度障礙。《決定》還修訂了與民法典不一致的規章、規范性文件,是銀保監會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民法典相關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
《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做好規章規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和專項清理工作,并根據相關文件立改廢情況及時調整并向社會公布,繼續完善層次清晰、內容完整、體系統一、公開透明的監管法規體系,不斷提高銀行業保險業監管工作法治化水平。
(中國銀保監會官網)
● 點評
2018年初,原中國銀監會對銀行業監管規章、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2019年底,銀保監會啟動了新一輪的法規清理工作,對保險業監管規章、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梳理出一批需要宣布廢止、失效的文件;2020年7月以來,銀保監會開展了民法典涉及的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梳理出一批需要修訂的文件。《決定》匯總了保險業監管文件清理成果和涉民法典的文件清理成果,廢止了3件規章、115件規范性文件,宣告14件規范性文件失效。《決定》的出臺有利于維護監管法制統一,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 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
近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金融機構要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資源傾斜、強化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融資保障、建立健全種業發展融資支持體系、支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增加對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資金投入、研究支持鄉村建設行動的有效模式、做好城鄉融合發展的綜合金融服務八個重點領域,加大金融資源投入。
《意見》對原金融精準扶貧產品和金融支農產品、民生領域貸款產品等進行整合優化,以小額信用貸款、產業帶動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民生領域貸款、農村資產抵押質押貸款、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保險產品等十類金融產品為重點,充分發揮信貸、債券、股權、期貨、保險等金融子市場合力,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意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改進內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同時,《意見》明確,將通過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推動儲蓄國債下鄉、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持續完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并通過資金支持、財稅獎補和風險分擔、考核評價和監管約束等措施,強化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激勵約束。
(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 點評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并對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意見》是切實做好“十四五”時期農村金融服務工作,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舉措,助力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 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推出措施進一步降低支付手續費
近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推出降費措施,將于2021年9月30日起正式實施。
近期,在對近5萬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進行調研的基礎上,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聚焦降費呼聲高、使用頻度高的基礎支付服務,提出12項降費措施,涵蓋銀行賬戶服務、人民幣結算、電子銀行、銀行卡刷卡、支付賬戶服務五方面。此外,人民銀行配合銀保監會推出降低自動取款機(ATM)跨行取現手續費長期措施,適應異地養老、醫療等需求,便利百姓現金使用。其中,涉及政府定價及政府指導價的降費措施,由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付手續費的通知》明確具體要求;屬于市場定價的降費措施,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指導相關行業協會,發揮行業自律機制作用,鼓勵引導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加大惠企利民力度。
降費措施聚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同時,惠及其他市場主體及金融消費者,兼顧減費讓利和行業可持續發展,降費主體涉及商業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初步測算,全部降費措施實施后,預計每年為市場主體、社會公眾減少手續費支出約240億元,其中,惠及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超過160億元。
下一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將密切跟進降費措施落地情況及實施效果,確保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并根據經濟社會需要、支付市場發展情況,持續推進支付服務提質增效,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金融時報)
● 點評
近年來,支付產業各方持續優化支付服務供給,積極推出減費讓利措施。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人民銀行鼓勵、引導支付服務主體降費讓利,紓困重點地區、行業和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此輪人民銀行等四部門推出的一攬子降費措施,有助于進一步降低資金流通成本,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消費提質擴容,進而助力我國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觀點聚焦
IMF:美聯儲或需從2022年底開始加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1日表示,鑒于未來幾年美國通脹率將持續高于2%的目標,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可能需要從2022年年底或2023年年初開始加息。
IMF當天在結束對美國第四條款磋商的聲明中說,預計今年美國經濟增速將達到7%,高于4月預測的6.4%。大規模財政刺激增加了美國通脹率持續高于2%目標的可能性。預計到今年年底,以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衡量的通脹率將達到4.3%,到2022年年底將放緩至2.4%,但此后幾年仍將維持在2%以上。IMF認為,美國經濟快速復蘇和額外的財政支持使得美聯儲未來幾個月有必要考慮轉變貨幣政策,美聯儲可能需要從2022年上半年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從2022年年底或2023年年初開始加息。
IMF表示,美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仍然來自新冠疫情,需要繼續推動疫苗接種,并制定應急計劃防范疫情反彈。此外,如果美國國會最終通過的一攬子財政支出法案的規模小于拜登政府的提議,也會對美國經濟構成下行風險。IMF指出,令人嚴重關切的是,過去四年美國政府引入的許多貿易扭曲措施仍然存在,特別是美國政府仍然維持對進口鋼鋁產品、洗衣機、太陽能電池板和一系列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并承諾在公共采購中優先購買美國產品。IMF呼吁美國政府撤銷貿易限制和加征關稅措施,嚴格限制“購買美國貨”條款,使其符合美國的國際貿易義務。同時,美國應與貿易伙伴建設性合作,更好解決影響外部收支平衡的宏觀結構性扭曲問題,增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
(新華社)
世界銀行: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8.5%
6月29日,世界銀行發布中國經濟簡報。報告顯示,隨著經濟活動繼續正常化,中國的復蘇范圍擴大。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8.5%。
報告指出,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增強,勞動力市場向好,這將支持經濟增長從公共投資和出口轉向消費。在供給側,預計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將逐漸從工業生產轉向服務業。
世界銀行駐華首席經濟學家艾卡思表示,消費和投資將支持更強勁的復蘇,隨著全球經濟回暖范圍逐漸擴大,這將帶給中國更強勁的經濟增長。同時,世界經濟復蘇比預計的更加強勁,中國出口型制造業將有向好的預期,這也會增加企業追加投資的信心。
世界銀行建議,推廣使用碳定價與擴大綠色投資規模相配合,有助于支持具有廣泛效益的低碳增長轉型。推進結構性改革,繼續放寬市場準入,如服務業市場準入,也會有助于促進競爭,鼓勵創新,促進生產率增長。
(經濟日報)
每周監管咨訊
《每周監管資訊》欄目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與《銀行家》雜志社聯合出品,主要梳理并點評本周最新的金融監管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