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要想好看又經典,“大熱題材”只是輔助,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劇本、導演和演員的發揮,今年就火了幾部“小眾題材”的良心劇。
開年的《山海情》讓觀眾看到了“扶貧劇還能這么拍”,該有的還原寫實、情懷大義、現實話題一個不少,還多了些詼諧幽默。正在熱播的《御賜小仵作》是少有的能把“探案”“甜寵”兩個部分都拍好的古偶劇,全員智商在線,搞事業談戀愛各有看點,還互不耽誤。
最讓觀眾驚喜的是革命劇《覺醒年代》,這部劇被稱作“行走的歷史書”,我們學過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成立等事件被生動再現,觀眾既能看到革命的曲折不易,體會到先輩們前赴后繼,追尋光明的一生,還能從各種細節上感受到革命、人性、生命的光輝,陳獨秀一家的日常,文人們的互懟等又為悲壯震撼的故事添了幾分“生活趣味”。
《覺醒年代》看時熱血澎湃,過后“后勁十足”,用心有良心的主旋律作品,讓觀眾感受到“民國的浪漫是屬于革命者的”,而這份浪漫同樣屬于女性革命者。近期熱播的革命劇《大浪淘沙》就塑造了三個有血有肉,有強大的內心和獨立意識、先進思想的女性角色,她們是高曼君(海清飾)、楊開慧(劉聰飾)、王會悟(王雯那),這部劇對女性角色和女性力量的表現,也被評價是“補足了《覺醒年代》的女性色彩”。
由海清飾演的高君曼是陳獨秀的第二任夫人,她不僅是陳獨秀的妻子,還是他的革命伙伴。《新青年》的編輯出版高君曼也出了力,她還負責過聯絡、掩護、營救等工作,是位“閃閃發光”的女性。楊開慧是毛澤東的妻子和助手,參與過武裝斗爭,黨組織組建等工作,是堅定的革命者,而王會悟則參與了“一大”的籌備、保衛工作,轉移去船上開會就是她的建議。
以往的革命劇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重點,而《大浪淘沙》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觀眾看到了女性革命者的日常,面對家國大義她們有報國救國,為人民謀幸福的志向,面對當時社會存在的“性別歧視”“落后的三觀”,她們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和判斷,不人云亦云,也不盲從“傳統”,面對生活她們更是時刻保持微笑,溫柔而強大
《大浪淘沙》中對于“女性人格”和“愛情觀”的探討絕對是“高光時刻”,高君曼給學生們上課,講“什么是女性人格”,告訴年輕女孩們“女人也要獨立、有尊嚴、有社會地位”,還抨擊了封建的“三從四德”,這不正是“女性的覺醒”嗎?而王會悟的“戀愛觀”也很圈粉,她認為“婚姻不是必要”,要嫁就嫁給愛情,嫁給三觀一致的人,這段正是對落后婚姻觀的抨擊。
除了女性力量、觀念圈粉以外,姐姐們的旗袍造型也很好看,海清穿上旗袍氣質都變了,溫柔知性,落落大方,和她之前塑造的“暴躁老媽”“作妖媳婦兒”等形象截然不同,很有新鮮感。海清的高君曼代入感極強,她的每句臺詞,沒有言辭激烈卻很有力量,沒有激情澎湃的演講,卻將“新時代女性該是什么樣子”娓娓道來,這樣“溫柔堅定的力量”才是最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