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盤點2019:中國股市砥礪前行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陳康亮)2019年中國股市銳意改革、砥礪前行,包括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等多項重磅改革接續落地,激發市場活力。
資料圖:投資者經過一處證券營業部內科創板行情信息顯示屏。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在2019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里,中國A股微漲收官。就全年漲幅而言,各大股票指數取得亮眼表現,其中,上證指數全年錄得超過22%的漲幅;深證成指累計漲幅逾44%,創業板指累計漲逾43%。
與全球其他主要股指漲幅相比,A股暫時處于領先地位。截至北京時間31日15:00,美股方面,道瓊斯指數今年累計漲約22%;納斯達克指數累計漲近35%,標普500指數累計漲約28%;歐洲方面,英國富時100指數同期上漲約12%,法國CAC指數累計漲幅約26%,德國DAX30指數累計漲幅亦約25%;亞洲方面,日本日經225指數同期漲幅為18%,韓國綜合指數累計漲逾7%,印度孟買SENSEX30指數累計漲逾14%。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A股整體表現較好,除了去年股市調整、擠泡沫后騰出上漲空間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大量重大改革所帶來的改革紅利。
改革對中國股市的重要影響之一便是投資風氣正逐步改善,“炒殼炒差”的風氣得到扭轉,價值投資理念得以凸顯。一邊是茅臺股價突破千元大關,帶領白馬股高歌猛進;另一邊是海潤光伏股價跌至史上最低的0.12元人民幣,一批績差股徘徊在退市邊緣。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亦表贊同。楊德龍表示,隨著完善退市制度和試點注冊制等改革舉措的出臺,目前A股已經轉向基本面決定的行情,短期炒概念、炒績差股的行為沒有前途。監管部門對重組、借殼上市審批把關很嚴,ST板塊想要重走過去“賣殼”的老路已經很難。同時,隨著境外資金流入A股,業績優良的白馬股更容易獲得青睞。
事實上,2019年,可謂A股的改革“大年”。回顧過去一年,從科創板開板到滬倫通開通,再到重組新規落地等一系列重磅事件發生,都將對A股市場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而臨近年底,中國股市更迎來“根本大法”——證券法的重大改革。
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證券法。新法明確將在中國資本市場全面推行注冊制,并圍繞注冊制作出一系列完備的規定,設專章強調投資者權益保護。
對此,董登新表示,這次證券法修訂,應該說是中國證券法實施二十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修訂。同時,這次修訂的時間也是最長的,經歷了四年多的時間,四次審議才通過,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其中,明確全面推行注冊制,被視為本次證券法修訂的最大變革之一。
董登新認為,明確全面推行注冊制,將有助于大力提高A股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新證券法將于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對于市場資金、特別是境外資金而言是極大的積極信號,也是近期A股市場連續走強、滬指突破3000點的重要原因。
對此,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亦表贊同。潘向東表示,新證券法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變化和長期健康發展,為股市發展帶來新活力。此次修法后,注冊制推廣到創業板等其他板塊已具備了法律基礎,中國資本市場的發行制度將經歷重構,預計創業板改革將會成為2020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抓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