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腌制時間大概要半年,算上種菜的時間,冬菜則是一道要等上1年的美食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切成塊狀的白菜被鋪在草席上,“享受”陽光和微風。等到它們變干、變脆后,就被封裝入壇,接受調味料的“洗禮”,白菜也就一點點變成了天津當地的一道特色美食——冬菜。在位于天津市靜海區陳官屯鎮的紀家莊村內,冬菜制作手藝人紀執來正忙著給剛剛切好的白菜曬曬太陽。據他介紹,由于今天陽光正好,此前的大風天氣也基本結束,干燥的氣候正好可以進行冬菜的晾曬工作。
被切好的冬菜原料進行風干晾曬。受訪者供圖大風天氣暫時告一段落,陽光此時也正好,對紀執來來說,這種天氣正適合冬菜制作。每年這個時間,被他儲存了一個冬天的大白菜都會被切成碎片,在院內已經鋪好的一層草席上展開,接受風干、日曬。脫水、變脆后,這些“菜葉”變成了冬菜制作的基礎原料。
所謂冬菜,其實就是通過將白菜曬干后經過腌制而成的配菜。這種說法在天津較為常見。比較出名的則是來自天津市靜海區的陳官屯鎮冬菜,其產地為鎮轄區內紀家莊村,也就是紀執來的老家。而他也是這項冬菜制作手藝的第十二代傳承人。
冬菜顧名思義,一般多在冬季上市。但對紀執來來說,每年春天其實是他最忙的時候。一邊招人進行擇菜、切菜,一邊還要看好天氣,將切好的原料進行晾曬。
“春天陽光好,而且氣候比較干燥,這樣晾曬出來的冬菜口感好,吃起來更脆。”在紀執來的工廠里,切碎的白菜鋪了整整一個院子,占地就有兩畝。
工人把白菜切碎。受訪者供圖據紀執來介紹,大約3天后,這些冬菜將被統一封裝到大壇,加入蒜泥、食鹽等調味配方進行密封腌制。等到8月底拆封后,再次調制口味并分裝到小壇中進行銷售。整個腌制時間大概需要5個多月,若算上自家白菜種植的時間,冬菜則是一道要等上1年的美食。
“去年8月種的白菜,到今年8月腌制結束,從種菜到冬菜上市,正好一年”。
相比往年,紀執來說今年自家的冬菜產量可能會少一些。他告訴記者,由于疫情原因,去年采收的20萬斤白菜中,一半已經捐出。而在剩下的10萬斤冬菜“原料”中,又有5萬斤大白菜直接賣給了附近的村民,解決蔬菜需求。
“在制作中也會有一些損耗,有些不好的菜葉,擇菜的時候我們肯定會去掉,否則影響口感,一般1萬斤的白菜最后就留下4000斤左右,我們剩下的這5萬斤大概還能做2萬多斤?!?/p>
新京報記者 張羽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