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紫金礦業去年歸母凈利潤42.84億 海外利潤超三成 來源: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紫金礦業去年歸母凈利潤42.84億 海外利潤超三成
在2019年銅、鋅價格同比下跌的背景下,紫金礦業3月20日晚間發布2019年業績公告,實現營業收入1361.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9.5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8億元,均比2018年有較大的增長。
積極經營策略對沖銅鋅價格下跌
統計數據顯示,受全球貿易摩擦及地緣政治危機加劇等因素影響,2019年,黃金市場關注度不斷提高,黃金均價309元/克,同比增長13.73%。但銅、鋅均價分別為47739元/噸、20489元/噸,同比下跌5.8%、13.5%。
在此背景下,紫金礦業采取積極的經營策略,抓住金價上漲的有利時機,充分釋放產能,全年礦產金40.83噸,同比增長11.87%。同時,公司多個項目完成技改擴建,礦產銅、鋅同比大幅增長48.79%、34.54%,分別達到36.99萬噸、37.41萬噸,有效對沖了銅、鋅金屬價格下跌對利潤造成的影響。
產品產量的增加,公司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礦產品毛利率為42.63%,盈利能力好于行業整體平均水平。
海外項目放量發力,貢獻利潤超三成
隨著海外項目運營成熟和一批新項目的投產,紫金礦業海外業務呈現出高增長態勢。2019年,公司海外項目毛利貢獻超過集團的三分之一。
報告顯示,公司2019年海外礦產金量達到25.53噸,同比增長約34%,占集團總量的62.53%。
歷經巴布亞新幾內亞地震后的短暫調整,波格拉金礦2019年為紫金礦業貢獻8.83噸的權益產金,是紫金礦業海外最大的產金企業。而與此同時,塔吉克澤拉夫尚成功突破5噸隘口,以5.72噸的產金量,進入新的里程碑。澳大利亞諾頓金田成為新的“爆發點”,貢獻5.75噸黃金產量,該礦黃金資源約342噸,有望成為年產10噸黃金的大型礦山。
銅、鋅方面,紫金礦業新舊項目齊放量,多點發力,實現礦產銅、鋅分別為15.33萬噸、19.63萬噸,同比大幅增長155%、96%,分別占集團總量的41.44%、52.46%。
其中,紫金礦業在剛果(金)的科盧韋齊銅鈷礦快速建成投產,邁入年產十萬噸級大型銅礦行列,成為非洲礦山成功建設與運營的典范,全年產銅8.43萬噸;公司接管的塞爾維亞波爾銅業,快速扭虧為宜,項目技改建設穩步推進,全年實現產銅4.36萬噸。
高增長前景點燃市場新期待
除業績外,2019年紫金礦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十分亮眼。公司在極為困難復雜的條件下,超預期完成A股80億元公開增發,資產負債率降至53.91%,下降4.21個百分點,折射資本市場、同行對紫金長期投資價值和發展前景的高度認可。
這得益于公司專業的項目運營能力和雄厚的資源儲備。截至2019年底,公司保有資源儲量:金1887噸、銅5725萬噸、鋅856萬噸,同比增長9.20%、15.62%、2.30%;公司已積蓄與國際先進礦業企業同臺競技的基本條件。
據此,紫金礦業確定了至2022年“再造一個紫金”的目標,并制定了三年產量規劃,提出到2022年,礦產金、礦產銅、礦產鋅將分別達到49-54噸、67-74萬噸、38-42萬噸。
但面對疫情全球蔓延,紫金礦業“圓夢”路在何方?
據紫金礦業稱,新冠肺炎疫情觸發的全球經濟“黑天鵝”事件,帶來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以銅為例,當前價格已跌破一些同行的成本線,但得益于公司的管理、技術優勢以及超前有效的疫情防控舉措,紫金礦業的在產企業均實現了較好的現金流和利潤。而在黃金方面,盡管目前價格震蕩,但它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天然的避險屬性沒有變,加上新并購的哥倫比亞大陸黃金項目,公司黃金產量可望進一步提高,對沖銅鋅價格下跌的影響。同時,通過精細化管理、提升產能,將進一步控制成本并保持良好的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