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讀江蘇吳中年報:存貸雙高對外放貸2億 股東高質押或有占款嫌疑
來源:財聯社
收益不夠,賺息差來湊,研發費用變少,利潤變好。這19字是對江蘇吳中2019年報扭虧最完整的闡釋。
2019年江蘇吳中實現營業收入21.10億元,同比增長23.99%;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0.65億元,同比增長122.60%。
經歷了2018年子公司響水恒利達虧損后計提3.67億元商譽減值,導致2018年巨虧,2019年響水縣爆炸案后又突然進入停工狀態,加上“抗癌神藥”蘇粒佳去年撤回注冊申請,2019年江蘇吳中經常性損益再次虧損,最終以投資收益以及保險補償實現了扭虧。
兩大被寄予厚望的業務失利,導致2019年江蘇吳中經常性損益始終為負值,全年股價一路下挫,最低甚至來到4.78元。
然而開春后由于疫情關系,占江蘇吳中收入不足1%的鹽酸阿多比爾片因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一炮而紅,因此江蘇吳中成為熱門股,從年初7萬戶股東,飆升到2月29日近12萬戶。
只是江蘇吳中的2019年報展示的并不是一個科技型藥企該有的樣子:9年抗癌研發項目終止、研發費用銳減、高額貸款再放貸賺息差。
研發投入力度銳減
醫藥行業作為江蘇吳中的主要營收來源,2019年醫藥業務收入15.17億元,同比增長;化工業務因為受到停產影響,營業收入只有7360萬元,相比上年大幅萎縮。在江蘇吳中的整個業務板塊里,醫藥和化工是未來的核心業務,研發也主要在這兩類業務中開展。
其中國家一類生物抗癌新藥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注射液研發項目,是最受投資人關注的研發項目。
從2010年1月開始,江蘇吳中因此股價被一度熱炒,隨著去年江蘇吳中的撤回申請,該項目終止注冊程序,到2019 年 8 月 15 日項目正式終止,讓市場不可再對這一“神藥”充滿期待。
除此之外,或許是因為擔心研發費用拖累業績,2019年江蘇吳中的研發費用同比大幅下降,研發費用只有1360萬元,而2017年至2018年的研發費用分別高達4046.22萬,5102.83萬元,2019年研發費用同比銳減73.35%。
對于銳減原因,江蘇吳中解釋是,上年開發支出轉入費用的金額較大,另外因本年度恒利達公司停產而化工項目研發支出減少。
不過反觀2017年和2018年,江蘇吳中的開發支出年投入額都超過4000萬元,并且大額計提研發費用,2019年投入研發費用僅僅2912萬元,相比之下明顯減少,但矛盾的是,對于研發方面,江蘇吳中近三年年報均是如此表述的:
“公司醫藥板塊擁有一支高水平敬業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現有專業研發人員100余人,其中青年技術人員占80%,省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培養對象1名、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名、吳中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名、吳中區現代服務業領軍人才1名、吳中區現代服務業重點人才1名,2人分別獲得吳中區杰出人才獎和優秀人才獎……”
2019年底江蘇吳中的技術人員數是201人,明顯多于2018年底的185人,技術人員增多而科研投入銳減,情況顯得尤為異常。
存貸雙高偏愛理財
研發支出縮減,并不是因為江蘇吳中缺錢,反而手中太多資金無處使,甚至委托理財給其他企業使用。
近兩年江蘇吳中的資產負債在40%左右,為了維持業務經營,從2018年開始,銀行借款從6.8億元到如今8.7億元,但是與此同時,江蘇吳中卻拿出4億元的資金用于理財,甚至把錢放給融資租賃公司使用,名曰委托理財。
早在2018 年 3 月江蘇吳中董事會決議,在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及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公司及其全資子(孫)公司、控股子(孫)公司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 3 億元的暫時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此后江蘇吳中購入大量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基本在4%左右。
然而,2018年12月26日江蘇吳中突然公告稱,擬增加暫時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額度 12000 萬元,即共計使用不超過人民幣 4.2 億元的暫時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而且投資類型僅限于安全性高、低風險、流動性好、穩健型理財產品以及結構性存款。
直到2019年3月,2018年報發出,投資者才發現江蘇吳中的理財“面目”:2018年12月12-18日,一口氣從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購買了2.3億元的固定回報型投資,而在12月27日,即江蘇吳中公告增加現金管理額度的第二天,江蘇吳中再次從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買入1.6億元投資品。
短短的一個月內,江蘇吳中買入的理財高達3.9億元,這些理財品都有個共同的特征:收益率高達6.5%,而且投資期為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6月在陸家嘴的會議,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還提到的:高收益意味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
那么這個山東金融資產交易所發行的投資品,底層是什么呢?
經查閱,江蘇吳中所購的所有投資品全名是魯金直融-七星2018年直接融資工具,這個理財品是由上海的一個外資融資租賃公司--上海七星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發行的,而這家七星融租是對外放資金的公司,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
為何臨近2018年底,江蘇吳中要拿出3.9億元借給七星融租,七星融租又把資金放貸給誰了呢?
關于七星融租與江蘇吳中的關系,大眾也不得而知。
只是蹊蹺的是,江蘇吳中并不是一個賬面資金“流油”的主,為了補充流動資金,2018年底江蘇吳中的銀行短期借款8.58億元,還有0.97億元貨幣資金用于質押,1.7億元固定資產被質押,4463萬元土地資產也被質押,1.11億元投資性房地產也被質押,年度利息費用就達到4000萬元。
一方面為了主營業務資金需求,江蘇吳中拿出多項資產質押,另一方面卻是豪擲3.9億元放款給一家融資租賃公司,加上1000萬元1年期結構性存款,2018年底江蘇吳中理財產品4億元。對于一家實業公司而言,二者之矛盾令人錯愕。
而在2019年底,江蘇吳中的賬面的長短期借款上升到9.9億元之多,受限資產金額仍有3.6億元。
但是江蘇吳中的理財熱情依然不減。
從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購買的投資品在2019年12月17日到期后,18日再次繼續買入,年內合計買入2.2億元,而且收益率是更高的年化7%收益,且投資期仍為一年。
不過2019年江蘇吳中的銀行貸款利息已達到5202萬元,雖然上一年購買的3.9億元委托理財收回并獲得2700萬元收益,這樣的業務邏輯似乎成了:江蘇吳中向銀行低息貸款,并且放貸掙息差。
這分明不是一個實業公司該有的樣子。如果這種生財思路可行,江蘇吳中大可申請成立金融公司新增金融業務。
更有趣的是,江蘇吳中作為一個錢多到放貸的主,卻有一個缺錢的大股東。
3月18日,江蘇吳中再發出公告,稱占有公司17.24%的大股東蘇州吳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再次質押了500萬股,累計質押9650萬股,占持有股份的78.95%。融資用途為自身的生產經營。
綜合2019年報來看,江蘇吳中的現金比率從年初28%上升到47%,結合過去業務平穩期的現金比率來看,正常應該保持在20%。
因此江蘇吳中存在典型的“存貸雙高”問題,結合大股東高比例質押,以及怪異的委托理財來看,存在大股東占用資金的可能性,值得投資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