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去銀行存錢時,銀行會建議存短期而不是長期?難道有隱秘?
銀行存款一般可分為定期和活期兩種。定期存款都有一定期限,到期前一般不能取。如果非要取出的話,那就只能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計算利息,這就跟活期存款沒什么兩樣了。正常來說,銀行更喜歡期限較長的存款,因為存款的期限越長,銀行便能更放心的使用這筆資金,不必擔心儲戶短期內會把錢取出
首先,應該是出于成本上的考慮。一般來說,存款的期限越長,存款的利率也就越高。但存款利率高,對銀行來說是一個負擔,會拉高銀行的攬儲成本。在當前銀行息差變窄、壞賬率上升的背景下,銀行的利潤已經受到很大侵蝕,因此控制成本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從客戶的流動性考慮。在去銀行存定期時,儲戶明明是想存期限長的存款,但有些銀行的工作人員卻會建議儲戶存期限短的。當然,最終要怎么存還是由儲戶自己決定,只不過在銀行工作人員的建議下也有可能改變之前的想法。期限較短的存款,毫無疑問比期限較長的存款有更高的流動性。雖然期限長的存款也能在沒到期之前提前取,但要真提前取了,絕大部分利息就沒有了,只能以活期利率支付已存期限的利息。
較高的存款利率是銀行吸引儲戶存款的有力工具,即使銀行不希望儲戶以高利率存款,它們也必須保持這個窗口打開。否則,他們可以用什么來吸引儲戶?其次,隨著目前央行基準存款利率的下調,存款利率也受到限制?;鶞世驶旧鲜堑拙€,不可能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