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股市連續發生了歷史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熔斷。即便是已經90高齡的股神巴菲特,在他的人生中也基本沒見過這樣的陣勢。這種崩潰程度,看來只有1997年那場席卷全亞洲的金融風暴也許才能相提并論。
這次的疫情之下,美股的反應主要是出于對災難的恐懼,但是1997年那次金融危機,實際上并無什么災難,在那之前,東南亞各國, 尤其是金融危機的中心泰國,一片欣欣向榮,如果說真的有什么災難,也許只有那個男人——索羅斯。
上圖_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1930年8月12日生于匈牙利布達佩斯
泡沫與制造泡沫
所有的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大家都會說:里面有泡沫。
但是問題在于,泡沫到底是怎么來的?其實來源于兩個字——投機。
所以說,世界上本來沒有泡沫,有了制造泡沫的人,才有了泡沫。索羅斯則是另一種人,他是專門制造泡沫,然后戳破泡沫的人。
1996年的泰國,看上去即將成為一個“亞洲第五龍”,泰國人多年的經濟增長,創造了自從二戰以來最長的一次繁榮,整個東南亞的人民都開始普遍改善生活,泰國總理認為“人人開豪車,去夏威夷度假”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然而他們想不到的是,一場金融狙擊戰正在國際市場上蓄勢待發。
當時泰國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簡單來說就是泰銖和美元綁定,因為美元是公認的國際貨幣,所以泰銖兌換美元穩定使得泰銖也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穩定貨幣”。但是在當時的金融世界之中,很多人都看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美元貶值的太厲害了。
上圖_ 亞洲地圖
自從20世紀60年代以后,亞洲各國普遍經濟開始騰飛,以日本為代表的出口導向型亞洲國家紛紛崛起,這些國家都在努力擴大生產,擠占全球市場。廣場花園協定之后,日本等亞洲國家對美元的匯率增幅極大,導致日本經濟出現了詭異的“極度繁榮”。大概說來就是因為日元對美元的匯率提升太快,導致手中握有大票日元的日本企業瘋狂收購美國資產炒房。(甚至搞得一個東京能買四個美國)。
但是副作用就是出口行業受到重創,實體經濟的底子壞掉了,實際上是虛假的房地產和股市繁榮,最終日經指數還是血崩了。
當然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日本一國,泰國 馬來西亞甚至新加坡和當時的香港都有這個問題。各國匯率對美元都處于高位,但是由于泰國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一時半會兒又不可能讓泰銖貶值,這個時候索羅斯決定幫幫泰國,讓他看看金融核彈的威力。
1997年2月開始,索羅斯等人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拆借籌款,大筆杠桿買入泰銖。根據他們的計算,泰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是不夠維持泰銖匯率的。他們的手法很簡單,從泰國銀行借入泰銖,然后換成美元,然后在國際上一次性全部扔出去,等泰銖貶值之后,再換成泰銖還債。目標就是逼迫泰國央行放棄固定匯率制,到時候整個泰銖就會成為他們的“無限制印鈔機”,被他們予取予求了。
上圖_ 泰國50泰銖 1997
金融決戰與拼死一搏
對于索羅斯等人來說,挑戰一個國家央行的貨幣能力,其實也不是第一次操作了,之前狙擊德國馬克就是一次成功作戰。不過這次索羅斯很清楚,泰國的背后可站著全亞洲最強央行之一的新加坡央行。果然,1997年2月,索羅斯等人發動了試探性進攻,泰國央行快速反擊,通過在市場上回購泰銖穩定匯率。
之后的五個月,索羅斯等人用量子基金為主,吸引全世界的流動資本炒家入局,當時的泰國沒什么強制金融管制(而且也不敢),所以國際炒家瘋狂隔夜拆借,泰國央行只能指望用利息讓他們虧到不敢進攻,但是這幫人就像開了無限資金的外掛一樣。新加坡央行先前投入的120億美元全部耗盡,龐大的外匯儲備都即將告罄。
上圖_ 1997年陷入經濟危機的韓國
結果到了7月份,本來還信誓旦旦承諾泰銖永遠不會大規模貶值的泰國央行被迫宣布施行“浮動匯率制”。結果瞬間索羅斯等國際資本就接管了泰銖的匯率,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泰國央行”。泰銖在國際市場上過山車一般的漲跌,完全被索羅斯等人操縱。泰國的房地產和股市一落千丈。泰國人民十幾年積累的財富被洗劫一空。
關鍵問題在于,東南亞國家當時普遍都是債臺高筑,外匯儲備吃緊,索羅斯他們能用這個方法干掉泰國央行,其它國家也是很難幸免。不久之后,菲律賓、印尼等國家和地區都宣布浮動匯率制,同時為了限制索羅斯等機構隔夜拆借,大規模提升了銀行的拆借利息,國內的企業現金流急轉直下,大量企業宣布倒閉,一場金融狙擊戰徹底變為了金融危機。
這場金融危機之下,貨幣資金自由化的金融問題大幅度暴露出來。各國央行只能坐看國際炒家從本國和離岸市場掏空自己國家的貨幣但是無能為力。唯一的對抗手段就是強行提高他們的借款利息,然而這樣做會導致國內股市下跌,經濟爆炸,同時這幫國家炒家還做空股市,股市下跌還會讓他們有更多的資金形成惡性循環。
上圖_ 香港證券交易所
但是索羅斯等人還是算錯了一步,當時他們的目標是橫掃亞洲四小龍,在收拾了韓國新加坡之后,他們對香港發動的進攻最為猛烈,然而港幣卻異常堅挺,香港拿出了全部的勇氣,頂著恒生指數歸零的巨大風險與索羅斯等人殊死一搏。
結果從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接近一年的時間之中,香港和索羅斯等人反復拉鋸。恒生指數從13600點跌到了6600多點,然而讓國際炒家始料未及的是,1998年9月開始,俄羅斯盧布大幅度貶值,股市一瀉千里。當時國際炒家在俄國股市下了重注打算高位做空,結果沒等到高位就被套牢。瞬間資金鏈短缺,結果只能停止攻擊港幣,亞洲金融危機才宣告結束。
這次金融危機之中,各國突然發現,美國作壁上觀,在背后給國家炒家提供彈藥,多年外債和匯率儲備不夠,讓對方有機可乘,自己的央行無能為力,無法管制資本流動。這似乎比金融危機,更值得人們深思。
文:三清妙音